风证 1
真中风 1
类中风 1
感冒风寒 1
伤风热 2
寒证 6
暑证 8
中暑 8
太阳病中 8
霍乱 8
疰夏 8
湿证 13
脚气 14
燥证 16
火证 17
猝眩仆 18
猝心痛 18
目暴赤肿痛甚 18
二便忽闭 18
头面赤肿 18
忽大渴思冰水 18
口干舌苦 19
暴瘖 19
暴注 19
躁扰狂越,骂詈惊骇 19
禁慄如丧神守 19
气逆冲上 19
瞤瘈瞀瘈 19
阳虚 29
阴虚 30
表虚 32
里虚 33
阳实 34
阴实 35
阳厥 36
阴厥 37
上盛下虚 38
心虚(八证) 39
癫痫、惊邪 39
心烦、不得眠 39
怔忡、心澹澹动、盗汗 39
伏梁 39
肝虚(十证) 46
胸胁痛 46
转筋 46
目昏、目光短 46
目翳 46
亡血过多角弓反张、或小腹连阴作痛 46
偏头痛 47
目黑暗眩晕 47
脾虚(十二证) 53
饮食劳倦伤脾 53
停饮 54
水肿 54
脾虚中满 54
昼剧夜静 54
夜剧昼静 54
噎膈 54
脾泄 55
健忘 55
倦怠嗜卧 55
脾虚腹痛、按之则止 55
痞气 55
肺虚(七证) 65
齁喘 65
咳嗽吐血痰、并声哑 65
咽喉燥痛 66
肺痿 66
龟胸 66
息贲 66
肾虚 71
肾虚腰痛 74
骨乏无力 75
骨蒸潮热 76
传尸痨 76
五心烦热 77
梦遗泄精 78
小便短涩、热赤频数 78
溺有余沥 79
溺血血淋 79
伤精白浊 80
五淋 81
精塞水窍不通 82
齿浮 82
下消 82
善恐 83
阴窍漏气 84
疝 84
奔豚 86
命门虚(四证) 87
阴痿 87
精寒、精薄 87
肾泄 87
畏寒足冷 87
小肠虚 90
小肠虚遗尿 90
胆虚(二证) 92
病后不得眠、易惊 92
胃虚(七证) 94
胃弱不纳食,及不思饮食 95
胃虚呕吐 96
霍乱转筋 97
绞肠痧 97
中恶腹中?/绞痛 98
反胃 100
中酒 100
大肠虚(四证) 101
虚热便闭不通 102
虚热滑泄不禁 102
肠鸣、脱肛 102
膀胱虚(三证) 105
小便不禁 105
遗尿 105
膀胱气 105
三焦虚(二证) 107
短气、腹寒 108
心实 109
谵语 109
舌破 109
烦躁 109
自笑 109
发狂 109
肝实(五证) 113
善怒 113
善叹息忽忽不乐,胁痛呕血 113
发搐 113
目赤肿痛 113
脾实(六证) 118
虫胀 118
易饥 118
中消、口糜、口唇生疮 118
湿热腹痛按之愈甚 118
肺热/实(八证) 122
喘急 123
声重、气壅、痰稠 123
喉癣、肺胀、肺痈 123
吐脓血血痰,咳嗽嗽血 123
命门实(二证) 129
强阳不倒 129
水窍涩痛 130
小肠实(一证) 130
小水不利及赤、或涩痛尿血 131
胆实(二证) 131
口苦耳聋胁痛,往来寒热 131
鼻渊 131
胃实(六证) 133
谵语发狂,发斑,弃衣而走,登高而歌 133
嘈杂、吞酸、口臭口淡、数欲饮食 133
呕吐 133
大肠实(四证) 138
便硬闭 138
脏毒、肠风下血 138
肠痈 138
膀胱实(一证) 142
癃闭属膀胱实热 142
三焦实(三证) 143
喉痹 143
头面赤热 143
赤白游风 143
诸疟 145
热多 145
寒多 145
汗多 146
无汗 146
疟母 146
诸痢 149
泄泻 151
诸疸 152
痰 153
痰由于热 153
痰由于风寒 153
痰由于湿 153
饮 156
诸气 158
虚者 158
实者 158
诸郁 159
属情抱者 159
属五脏者 160
关格 162
哕证 164
伤寒失下而发者 164
气逆冲上而发者 164
因痰水停膈而发者 164
诸血 165
吐血、咯血、鼻衄、齿衄、耳衄、舌上出血 165
蓄血发热、积瘀不行 165
头痛 170
头痛挟风寒者 170
头痛挟邪热者 170
头痛挟痰者 171
头痛阴虚者 171
眉棱骨痛 171
齿痛 174
上※下龈 174
真牙浮动及黑烂 174
胃脘痛 175
因火者 175
因寒者 175
因宿食者 176
因瘀血者 176
因血虚者,按之则痛止 176
因虫者 176
因恼怒者 176
因痰饮者 176
腹痛 180
因于寒 180
因于热 180
诸痛不可按 181
诸痛可按 181
痹 183
痿 185
交肠 186
鬼疰尸疰飞尸客忤 187
诸病应忌药总例 189
生僻药名相关资料一览表 191
主要参考文献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