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远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江西省安远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新华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01119376
  • 页数:717 页
图书介绍:

概述 1

大事记 5

第一篇 建置 30

第一章 沿革 30

第一节 建置沿革 30

第二节 幅员演变 31

第二章 行政区划 32

第一节 明、清时期行政区划 32

第二节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32

第三节 苏区时期行政区划 34

第四节 建国后行政区划 34

第三章 县城·乡镇 40

第一节 县城 40

第二节 乡镇 41

第二篇 自然环境第一章 地质 50

第一节 地层 50

第二节 岩石 51

第三节 构造 51

第二章 地貌 52

第一节 地势 52

第二节 山丘 53

第三章 河流 55

第一节 主干河流 55

第二节 主要溪流 56

第四章 土壤 57

第一节 水稻土 57

第二节 潮土 58

第三节 紫色土 58

第四节 红壤 58

第五节 山地黄壤 59

第五章 气候·水文 60

第一节 气候要素 60

第二节 物候 63

第三节 水文 64

第六章 植被 65

第一节 自然植被 65

第二节 人工林植被 66

第七章 自然资源 66

第一节 植物资源 66

第二节 动物资源 68

第三节 矿物资源 69

第四节 水力与地热资源 70

第八章 自然灾害 71

第一节 明、清时期自然灾害 71

第二节 民国时期自然灾害 71

第三节 建国后自然灾害 72

第三篇 人口 74

第一章 人口分布与变动 74

第一节 历代人口 74

第二节 人口分布 76

第三节 人口变动 78

第四节 人口源流·姓氏 80

第二章 人口构成 82

第一节 年龄构成 82

第二节 性别构成 87

第三节 文化构成 91

第四节 职业构成 94

第五节 民族人口构成 95

第三章 生育 96

第一节 自然生育 96

第二节 计划生育 96

第四章 人口调查 99

第一节 清厘户口 99

第二节 编查户口 99

第三节 人口普查 100

第四篇 政党 102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安远县委员会 102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02

第二节 中共安远县代表大会 104

第三节 工作部门 105

第四节 中共安远县基层委员会.国家机关党组 107

第五节 党务工作 110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安远县党部 116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16

第二节 重大活动纪略 117

第三章 中国青年党安远县党部 118

第五篇 政务 119

第一章 人民权力机构 119

第一节 县各届人民代表会议 119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121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 125

第二章 行政机构 126

第一节 县署 126

第二节 县政府 131

第三节 县苏维埃政府 133

第四节 县人民政府 134

第五节 县革命委员会 137

第三章 议政咨询机构 140

第一节 县参议会 140

第二节 县政协 141

第四章 综合政务 142

第一节 人事 142

第二节 侨务 147

第三节 档案管理 147

第四节 信访 148

第六篇 民政 150

第一章 优抚·安置 150

第一节 优抚 150

第二节 安置 153

第二章 救济·老区建设·社会福利 154

第一节 灾荒救济 154

第二节 社会救济 155

第三节 老区建设 157

第四节 社会福利 158

第三章 基层政权建设 158

第一节 基层选举 158

第二节 乡政建设 159

第三节 村政建设 160

第四章 婚姻登记 160

第一节 婚姻登记管理 160

第二节 婚姻登记程序 161

第五章 民政管理 161

第一节 民政管理机构 161

第二节 民政经费管理 162

第七篇 公安·司法第一章 公安 164

第一节 公安机构 164

第二节 社会治安管理 166

第三节 户籍管理 170

第四节 交通管理 171

第五节 消防 172

第六节 监政管理 173

第二章 人民检察 173

第一节 县人民检察院 173

第二节 人民检察制度及实施 174

第三章 审判 175

第一节 审判机构 175

第二节 人民审判制度及实施 176

第三节 复查冤假错案 178

第四章 人民司法行政 178

第一节 机构·律师·公证 178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 178

第三节 人民调解 179

第八篇 群众团体第一章 工人群众团体 180

第一节 工人群众团体组织 180

第二节 工人群众团体活动纪略 181

第二章 农民群众团体 183

第一节 农民群众团体组织 183

第二节 农民群众团体活动纪略 184

第三章 青少年群众团体 185

第一节 青少年群众团体组织 185

第二节 青少年群众团体活动纪略 186

第四章 妇女群众团体 188

第一节 妇女群众团体组织 188

第二节 妇女群众团体活动纪略 189

第五章 文化团体 190

第一节 文化团体组织 190

第二节 文化团体活动纪略 191

第六章 工商业者群众团体 192

第一节 工商业者群众团体组织 192

第二节 工商业者群众团体活动纪略 193

第七章 国际友好团体与归国华侨团体 194

第一节 国际友好团体与归国华侨团体组织 194

第二节 国际友好团体与归国华侨团体活动纪略 194

第九篇 军事 196

第一章 兵役 196

第一节 兵制 196

第二节 征兵 197

第二章 地方武装 198

第一节 国民党地方武装 198

第二节 人民地方武装 200

第三章 民兵 203

第一节 组建 203

第二节 训练 204

第三节 执勤 204

第四节 民兵代表大会 205

第五节 预备役登记 205

第四章 驻军·军事设施·军工生产 206

第一节 驻军 206

第二节 军事设施 207

第三节 军工生产 208

第五章 兵事纪略 208

第一节 嘉应州农民起义军转战安远 208

第二节 太平军进攻安远 208

第三节 李元古起义 209

第四节 工农武装斗争 209

第五节 中央工农红军在安远的武装斗争 211

第六节 解放安远县 212

第十篇 农业 213

第一章 土地所有制 213

第一节 清代、民国土地所有制 213

第二节 过渡时期农民个体所有制 21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土地土所有制 218

第二章 耕地 219

第一节 耕地面积 219

第二节 农田建设 220

第三章 农作物 221

第一节 农作物品种 221

第二节 粮食作物分布与产量 225

第三节 油茶、油桐及经济作物分布与产量 228

第四章 茶叶生产 231

第一节 九龙茶生产 231

第二节 和雾茶生产 232

第三节 其它茶叶生产 232

第五章 瓜果生产 233

第一节 马兰瓜生产 233

第二节 柑桔生产 234

第三节 其它水果生产 236

第六章 农技农艺 238

第一节 耕作制度 238

第二节 农技推广与运用 239

第三节 肥料 240

第四节 植物保护 242

第五节 农业技术机构与队伍 244

第七章 耕作机具 245

第一节 农具 245

第二节 农业机械 245

第三节 农机技术队伍 246

第八章 畜牧 247

第一节 饲养 247

第二节 饲草·饲料 254

第三节 繁植 254

第四节 疫病防治 256

第五节 畜牧技术机构与队伍 256

第九章 水产 257

第一节 种鱼饲养·鱼苗生产 257

第二节 成鱼饲养 258

第三节 捕鱼 259

第四节 渔政管理 260

第十章 乡镇企业 261

第一节 乡镇企业沿革 261

第二节 乡镇企业分布 261

第三节 乡镇企业生产 262

第十一章 农业管理 267

第一节 农业管理体制 267

第二节 农业经营管理 269

第三节 农业经费与农业投资 273

第四节 农业区划 274

第十二章 土地管理 274

第一节 土地管理体制 274

第二节 土地管理制度及实绩 275

第十一篇 林业 277

第一章 森林 277

第一节 森林面积与蓄积 277

第二节 森林分布 278

第二章 营林 278

第一节 采种育苗 278

第二节 成片造林 281

第三节 “四旁”植树 283

第四节 义务植树 283

第五节 林业基地 284

第三章 林场 285

第一节 国营林场 285

第二节 集体林场 286

第四章 采伐·调销 287

第一节 木竹采伐 287

第二节 木竹调销 288

第五章 林业管理 289

第一节 林业管理体制 289

第二节 林权·山价 290

第三节 木竹管理 292

第四节 森林保护 292

第五节 林业调查规划 297

第六节 林业基金管理 299

第十二篇 水利 301

第一章 河道治理 301

第一节 河道疏浚 301

第二节 河堤修筑 302

第二章 水利设施 304

第一节 蓄水设施 304

第二节 引水设施 306

第三节 灌溉机具·抽水站 310

第三章 水利管理 312

第一节 水利管理体制 312

第二节 水利设施管理 312

第三节 水利经费管理 313

第十三篇 工业 316

第一章 矿业 316

第一节 采矿 316

第二节 冶炼 318

第二章 电力工业 318

第一节 发电 318

第二节 供电 321

第三节 用电 322

第三章 化学工业·机械修造业·中成药品制造 323

第一节 化学工业 323

第二节 机械修造业 325

第三节 中成药品制造 326

第四章 陶瓷与建材工业 327

第一节 陶瓷工业 327

第二节 建材工业 328

第五章 织染·印刷·造纸 329

第一节 织染 329

第二节 印刷·造纸 329

第六章 酿造·食品加工 330

第一节 酿造 330

第二节 食品加工 331

第七章 加工业 333

第一节 粮油饲料加工 333

第二节 木竹加工 335

第三节 烟草加工 335

第八章 工业管理 336

第一节 工业管理体制 336

第二节 工业企业管理 337

第三节 职工队伍 338

第十四篇 交通·邮电第一章 交通 340

第一节 路线·设施 340

第二节 运输 346

第三节 运输企业 347

第四节 交通管理 350

第二章 邮电 351

第一节 邮电机构 351

第二节 邮政 353

第三节 电信 355

第十五篇 城乡建设第一章 县城建设 359

第一节 街道建设 359

第二节 房屋建设 360

第三节 县城建设总体规划纪略 361

第四节 水电设施 361

第五节 园林绿化 362

第六节 环境卫生管理 363

第二章 乡镇建设 364

第一节 集镇建设 364

第二节 乡村建设 365

第三章 房地产经营管理 366

第一节 私有房屋经营管理 366

第二节 公产房经营管理 366

第四章 环境保护 367

第一节 环境污染 367

第二节 工业“三废”治理 368

第三节 水土保持 369

第五章 建筑业 370

第一节 建筑队伍 370

第二节 技术装备和工程选介 371

第十六篇 商业 372

第一章 商业市场 372

第一节 县城市场 372

第二节 农村集市 373

第二章 商业企业 374

第一节 私营商业企业 374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企业 375

第三节 集体商业企业 376

第四节 国营商业企业 380

第三章 商业经营 383

第一节 生活资料经营 383

第二节 生产资料经营 389

第三节 农副产品收购 392

第四节 饮食服务业 395

第五节 对外贸易 398

第四章 商业管理 399

第一节 商业管理体制 399

第二节 商业企业管理 399

第三节 商业职工队伍 401

第十七篇 粮油 403

第一章 粮油贸易 403

第一节 粮油集市贸易 403

第二节 粮行·粮店·粮贩 403

第三节 粮油企业 404

第二章 粮食征收与粮油收购 405

第一节 粮食征收 405

第二节 粮油收购 406

第三章 粮油供应 408

第一节 城镇居民粮油供应 408

第二节 粮油补助供应 409

第三节 行业用粮油供应 412

第四节 农村粮食供应 412

第五节 票证粮油供应 414

第六节 粮油议销与特殊消费供应 415

第四章 粮油储存与运销 416

第一节 粮油储存 416

第二节 粮油运销 418

第三节 粮油检验 420

第五章 粮油管理 420

第一节 粮油管理体制 420

第二节 粮油财务管理 422

第三节 粮食职工队伍 423

第四节 农村集体粮油分配 423

第十八篇 财政 426

第一章 财政体制·财政收支 426

第一节 财政体制 426

第二节 财政收支 429

第二章 税务 438

第一节 农业税 438

第二节 工商业税 442

第三章 财政监督 44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47

第二节 财务审计 448

第三节 内部监督 453

第十九篇 金融 454

第一章 金融机构 454

第一节 当铺 454

第二节 银行·保险公司 454

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 455

第二章 货币 456

第一节 货币流通 456

第二节 货币比值 458

第三章 贷款 458

第一节 民间借贷 458

第二节 工商信贷 459

第三节 农业信贷 460

第四节 基本建设信贷 461

第四章 存款·储蓄 461

第一节 存款 461

第二节 储蓄 462

第五章 公债与国库券发行 464

第一节 公债发行 464

第二节 国库券发行 464

第六章 保险 465

第一节 保险种类及保费 465

第二节 保险理赔 466

第二十篇 综合管理第一章 计划统计管理 467

第一节 计划统计管理机构 467

第二节 计划管理 468

第三节 统计管理 469

第二章 物资管理 470

第一节 物资管理体制 470

第二节 物资采购与供应 471

第三节 经济效益 472

第三章 劳动管理 473

第一节 劳动就业 473

第二节 工资福利 473

第三节 劳动保护·工人退休退职 478

第四节 职工精简下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479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480

第一节 工商行政管理体制 480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481

第三节 集市贸易管理 483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484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485

第五章 物价管理 485

第一节 物价管理体制 485

第二节 物价管理实绩 486

第三节 地方工业品定价 487

第四节 价格水平 488

第五节 商品差价 494

第六章 计量管理 500

第一节 计量管理机梅 500

第二节 计量管理实施 500

第二十一篇 科学技术第一章 科技机构与队伍 501

第一节 科技管理机构 501

第二节 科技研究机构 502

第三节 科技队伍 503

第二章 科技成果 504

第一节 农业科技成果 504

第二节 工业科技成果 505

第三节 医药科技成果 506

第四节 科技论文目录 506

第三章 气象水文测报·地震监测 507

第一节 气象测报 507

第二节 水文测报 507

第三节 地震监测 508

第四章 科技服务与推广 508

第一节 科技情报交流 508

第二节 节约能源·人工降雨 509

第三节 无性育苗与混交造林 510

第二十二篇 教育第一章 私塾·县学·书院 511

第一节 私塾 511

第二节 县学 512

第三节 书院 512

第二章 初等教育 512

第一节 幼儿教育 512

第二节 小学教育 514

第三章 中等教育 524

第一节 普通中学教育 524

第二节 师范教育 531

第三节 职业教育 531

第四章 成人教育 533

第一节 扫盲 533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534

第三节 职业培训 535

第四节 函授教育·农业广播学校·广播电视大学 536

第五章 教育管理 537

第一节 教育管理体制 537

第二节 教育经费管理 538

第三节 教师管理 540

第四节 教学研究·人材输送 542

第五节 校舍修理 542

第二十三篇 文化艺术第一章 文化事业机构 544

第一节 文化馆·博物馆 544

第二节 书店·图书馆 545

第三节 电影事业机构 546

第四节 表演团体 549

第五节 俱乐部·文化站 550

第二章 文艺创作·文艺活动 551

第一节 文艺创作 551

第二节 文艺活动 562

第三章 史志编纂 566

第一节 县志编纂 566

第二节 党史资料征集编写·地名志编纂 566

第四章 报纸·通讯报道·广播电视 567

第一节 报纸·通讯报道 567

第二节 广播·电视 568

第五章 艺文目录 569

第一节 书目 569

第二节 篇目 570

第六章 歌谣·熟语·民间传说 574

第一节 歌谣 574

第二节 熟语 576

第三节 民间传说 581

第七章 文化艺术管理 585

第一节 文化艺术管理体制 585

第二节 文化艺术经费管理 585

第二十四篇 文物·胜迹第一章 文物 586

第一节 古遗址 586

第二节 古墓葬 587

第三节 石刻·碑刻 587

第四节 古建筑 588

第五节 革命旧址 590

第六节 苏区标语 592

第七节 馆藏文物 592

第二章 烈士陵墓·风景名胜 597

第一节 烈士陵墓 597

第二节 风景名胜 597

第二十五篇 卫生·体育第一章 卫生 600

第一节 医疗 600

第二节 妇幼保健 606

第三节 卫生防疫 607

第四节 医疗制度 612

第五节 药材 613

第六节 卫生事业管理 615

第二章 体育 618

第一节 群众体育 618

第二节 学校体育 619

第三节 全县体育运动会 622

第四节 体育管理 623

第二十六篇 宗教·民俗第一章 宗教 628

第一节 佛教 628

第二节 道教 629

第三节 天主教 629

第二章 民俗 630

第一节 节令 630

第二节 生活习俗 632

第三节 生产习俗 640

第四节 迷信·禁忌·陋习 642

第二十七篇 方言第一章 语音 644

第一节 声母 644

第二节 韵母 645

第三节 声调 645

第四节 音节 646

第五节 同音字表 649

第六节 南片话、中片语、北片话语音差异 667

第二章 词汇 668

第一节 词汇主要特点 668

第二节 特殊词汇举例 669

第三章 语法 677

第一节 构形法上的特点 677

第二节 词语组合上的特点 678

第三节 词语位次上的特点 679

第四节 几类句子结构的特点 680

第四章 方言标音举例 681

第一节 谚语标音举例 681

第二节 谜语标音举例 681

第三节 歇后语标音举例 682

第四节 儿歌标音举例 682

第五节 地名方言读音举要 682

第二十八篇 人物第一章 人物传略 683

第二章 人物表 691

第三章 烈士英名录 698

附录 708

后记 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