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关于三农 最需要理解的地方是农村,最需要理解的人是农民 3
相信农民的市场觉悟 3
从最上游治欠薪 5
“公司+农户”的和是多少 7
农民三题不容回避 9
把城镇户口拉下神坛 11
“农转非”的意义有多大 13
廉价的劳力≠廉价的生命 15
多来几个“一票否决制” 17
农民的影响力在哪里 19
减农民之负与减乡镇之人 21
钱的问题还得用钱办 23
身体是农民的首要财产 25
“村官”数量与村民利益 27
粮农的账本伤人心 29
产权是一把金钥匙 32
可贵的下降与可怕的统计 34
惠农政策,给穷人以信心 36
用于穷人的钱,不是用来层层克扣的 38
建设新农村,让农民进入角色 40
老家那个崾岘为什么冷清了 42
见过农民工,更要认识农民工 44
给农民一个精神支点 46
关于就业 没工作的人应该关注所有的工作,所有的人都应该关注找工作的人 51
要人才的地方不要人 51
工作是找的不是分的 53
上大学应视为一种投资 55
北大才子可以卖肉的理由 58
创造个岗位去上班 60
与自己签个就业的约 62
要工作,还得好好找工作 65
养活自己是就业第一义 68
关于电信 使用手机的人多了,对电信企业的期待也就多了 73
手机单向收费不该缓行 73
都是小灵通闯的祸 75
为手机单向收费三辩 77
附一:我为什么反对手机单向收费 79
附二:运营商快乐,所以消费者快乐? 83
小灵通,再活三年也够了 87
兼具游戏与挑衅功能的套餐优惠 89
重组初衷可能与消费者期待正好相反 91
运营商收费,消费者承担会计成本 93
垃圾短信是一场合谋 95
单向收费,何时不再羞答答 97
关于金融 与钱有关的所有事情,人们都会保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101
私钱为何不出手 101
谁都操心自己的钱 103
给银行“松绑”的意义 105
银行请的律师,应该由银行付费 107
消费贷款归位了,贷款消费就归位了 109
化解风险还是生产风险 111
民间借贷的竞争力 113
“论堆卖菜”与“债权打包” 116
傲慢不会带来利益最大化 119
关于房产 房子意味着家,所以人们都很在意房子的事 123
无奈的团结也有力量 123
“房产泡沫”与“房价泡沫” 125
谁吹起的泡沫由谁吹破 128
政府的态度与房子的价格 130
说房子其实是说票子 132
抑制房价应从房地产商处着力 134
关于旅游 旅游是个人的事,但“旅游经济”就不一样了 139
给“假日经济”泼点冷水 139
“节会经济”该歇歇了 141
后黄金周效应与旅游幻觉 143
带薪休假可以,但不能由电牵着鼻子走 145
“长假”属于“旅游”吗 148
过春节,人人都是观察员 150
关于医疗 有关医疗的事,就是有关生命的事 155
“二号管”插在人心上 155
警惕看病实名制的泛化 157
看病的与卖药的 160
“以查代治”猛于虎 162
关于贫富 要懂得富人经济学,更要懂得穷人经济学 167
从穷人的角度出发 167
别一提富人就过敏 169
穷人与穷人之间的公平 172
富人,你为什么不快乐 174
保证穷人不至于每况愈下 176
为富人说话,未必有富人响应 178
穷人的钱,让他留着自己用吧 180
越富裕的地方,越要懂得穷人经济学 182
富人“抢座”挑战政府“智商” 184
关于竞争 或者像狼一样凶猛,或者像春风一样温柔 189
狼是进攻型的,也是智慧型的 189
“细节经济”俘获消费者 191
公平竞争与双向选择 193
把冰卖给南极人,是生意人的“艺术” 195
市场面前,谁主动谁就有意义 198
“美女经济”:搭美女的车,卖自己的货 200
关于消费 消费者不是“上帝”,也不是待宰的“羔羊” 205
过度热情,则无异于骚扰 205
“经济”背后的“消费陷阱” 207
“霸王条款”后面,必然有“霸王逻辑” 209
别让“第49条”丧失威力 211
“名人效应”与“问题广告” 213
关于价格 没有人愿意做赔本的买卖,但价格并不是完全由商人来决定的 219
商业竞争:低价才是硬道理? 219
卖的东西都是“货” 221
让汽车价格战再猛烈些 223
车卖不动,不只是车价问题 225
谁在制造“兰市泡沫” 227
竞争是低价的加工厂 229
看政府与价格掰腕子 231
拉开距离看“天价月饼” 233
关于精神 一个人需要一种精神,一个民族也需要一种精神 237
微笑,并保持微笑 237
附:微笑的力量 240
道是无情却有情 244
泪在飞,是因为爱在飞 246
心在一起,所以力量在一起 248
心随“祥云”一起飞 250
非典保险的营利信心 252
关于修养 领导干部的品质,不仅仅事关个人的形象 257
讲短话也是一种节约行为 257
总理下乡的启示 259
哪些小事打动过你 261
始终想到“最低”处 263
做老百姓的“自己人” 265
关于专家 最值得信任的人,就应该是最负责任的人 269
学术权威,守住自己的科学“良心” 269
经济学家到一块,争论就是必然的 271
教授猜中试题,值不值得公开“祝贺” 273
可以保持沉默,但不可以当“思维懒汉” 275
关于用人 只要用在地方上,谁都可能是人才 279
白领泡沫与灰领紧缺 279
“单位人”也是“经济人” 281
以血取人,傲慢生偏见 283
人才物美价廉不正常 285
管理就是把人用到地方上 287
关于管理 再细微的地方,也关乎执政的水平 291
请列出“其他”的清单 291
“本·拉丹”与“投机倒把” 293
政策要定得实惠些 295
民间文化的经济负担 297
公章里面的环境 299
“参加重要会议”算什么待遇 301
当停产令只是一张纸 303
承认私了也是一种合法选择 305
追究于“未然”时 307
翻过来,才能看到铜板的另一面 309
以罚治痰,就得让“吐夫”心疼 311
小偷要发票的启示 313
GDP与做家务 315
“模糊”有时更准确 317
上游的态度 319
救助不是另一种施舍 321
收费脱缰与预期失控 323
市场不相信成本 325
绿色GDP也是硬道理 327
企业人头费与政府人情费 329
警惕尾随在项目之后的骗局 331
“最低工资”的动机与效果 333
市场是敏感的,也是有力量的 335
经营权与车份儿钱 337
管得少才能管得好 339
假的太多,是因为“真的太重要” 341
为什么谁都不说“热” 343
有多少乞讨者愿意“打工” 345
节约是清洁的“近义词” 347
关于人生 生活包括很多精彩,也包括很多无奈 351
“杀熟”现象,挑战互信基础 351
“资源”的性质变了,“开发”的性质就变了 353
“冒充”坏人,等于给坏人“扬名” 355
“知识”是“经济”的本钱 357
正因为忙,所以要闲一会儿 359
“绿色”空气,不该是氧吧里生产出来的 361
让孩子像孩子 363
让大人像大人 365
给你待遇,可能是给你压力 367
担心可能多余,但一定有其理由 369
新“路不拾遗”,影射社会戒备心理 371
“知道分子”与知识分子 373
调侃结巴,别把刻薄当幽默 375
外语再重要,也只是一种工具 377
在任何现场,都没有“如果” 379
装鸡蛋的篮子与篮子里的鸡蛋 381
在市场面前,要像商人一样思考 383
关于传媒 以公众的视角,向公众传达有价值的信息 387
无聊的采访,造就无聊的“新闻” 387
虚假的眼泪,增强不了感染力 389
“本报讯”也是文章,写好它并不容易 392
广告面前,舆论监督应该挺直“腰杆” 394
有人说当记者好,可能是一些记者没当好 396
甘当“万金油”,就可能常说“外行话” 398
舆论监督存在的意义,就是让社会保持“痛感” 400
有些事儿该理,有些事儿不该理 402
“骚扰型”的记者,是生活中“多余的人” 404
记者可以暗访,但不可以成为新闻的主角 406
亚军就是亚军,记者何必屡屡“叫屈” 408
“榜”风盛行之下,媒体要小心迷失自我 410
新闻是文字产品,新闻写作是“手艺活儿” 412
“扭”不是记者的功夫,而是新闻的暴力 414
“正反新闻”不是两条新闻,而是一种新闻事故 416
滥用自己的影响力,是媒体的危险游戏 418
是“行业记者”,就得有“行业态度” 420
真正的倾听,才是真正的采访 422
越专业的记者,越有可能成为名记者 424
先保证数字纯粹,再设法用数字说话 426
放下架势,才能真正融入新闻 428
没有不好的回答,只有不好的提问 430
媒体有自己的定位,但新闻却是给所有人看的 432
拿“非典”作乐,等于犯老百姓的忌 434
马赛克是善意的,但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436
新闻线人不是记者,但他也吃新闻的饭 438
时评应该有“由头”,但不应该是“制造”出来的 440
可以激动,但不要太激动了 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