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2
第一章 绪言 2
一、中药用量标准研究的必要性 2
二、中药用量研究现状 2
三、中药用量规定存在的问题 4
四、中药用量标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5
五、小结 6
第二章 历代中药用量研究 8
第一节 历代度量衡的使用和中药计量单位的考察 8
一、秦汉时期度量衡与中药计量单位的考察 8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药物计量单位的考察 11
三、隋唐时期药物计量单位的考察 13
四、宋代药物计量单位的考察 18
五、元明清时期药物计量单位的考察 22
第二节 历代影响药物用量相关因素的考察 25
一、中药应用的主次地位对用量的影响 25
二、患者体质与年龄对用量的影响 26
三、病情对用量的影响 28
四、中药质地对用量的影响 29
五、炮制方法对用量的影响 29
六、中药毒性对用量的影响 30
七、剂型对用量的影响 30
八、配伍对用量的影响 32
九、地域对用量的影响 32
十、药材产地对用量的影响 33
十一、采收时节对用量的影响 33
十二、发病季节对用量的影响 33
十三、药物的作用取向对用量的影响 34
第三章 中药饮片临床用量调查 35
第一节 中药饮片用量的问卷调查 35
一、调查表的设计与实施 35
二、调查表的收集、录入与分析 36
三、小结 41
第二节 临床处方用量调查与分析 42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 42
二、结果 49
三、讨论 78
第四章 中药用量标准探讨 83
一、范例研究 83
二、152味中药建议标准用量 85
第五章 中药用量的特点与研究展望 89
一、中药用量的特点 89
二、研究展望 91
各论 94
三棱 94
干姜 96
土鳖虫 98
大黄 100
大腹皮 102
小蓟 104
山豆根 106
山茱萸 108
川贝母 110
川牛膝 112
川芎 114
川楝子 116
王不留行 118
天麻 120
木瓜 122
木香 124
木蝴蝶 126
五加皮 128
五味子 130
水蛭 132
牛膝 134
升麻 136
丹参 138
乌药 140
巴戟天 142
甘草 144
附:炙甘草 146
石决明 148
石菖蒲 150
北沙参 152
仙茅 154
仙鹤草 156
白芷 158
白果 160
白前 162
白鲜皮 164
白薇 166
瓜萎皮 168
半夏 170
附:法半夏 172
附:姜半夏 174
地龙 176
地黄 178
百合 180
百部 182
肉苁蓉 184
肉桂 186
竹茹 188
延胡索 190
合欢皮 192
防风 194
红花 196
麦冬 198
远志 200
苍术 202
苍耳子 204
杜仲 206
豆蔻 208
吴茱萸 210
牡蛎 212
何首乌 214
附:制何首乌 216
伸筋草 218
皂角刺 220
佛手 222
辛夷 224
羌活 226
诃子 228
补骨脂 230
陈皮 232
鸡内金 234
青皮 236
苦杏仁 238
苦参 240
枇杷叶 242
郁金 244
佩兰 246
金银花 248
金樱子 250
狗脊 252
泽泻 254
细辛 256
荆芥 258
茜草 260
茵陈 262
枳壳 264
枳实 266
柏子仁 268
栀子 270
附:焦栀子 272
枸杞子 274
威灵仙 276
厚朴 278
砂仁 280
钩藤 282
香附 284
香橼 286
胆南星 288
独活 290
姜黄 292
前胡 294
穿山甲 296
秦艽 298
莱菔子 300
莲子心 302
莪术 304
荷叶 306
桂枝 308
桔梗 310
桃仁 312
柴胡 314
射干 316
徐长卿 318
浙贝母 320
海螵蛸 322
桑叶 324
桑螵蛸 326
黄芩 328
黄芪 330
黄连 332
冤丝子 334
菊花 336
蛇床子 338
银柴胡 340
猪苓 342
麻黄 344
附:炙麻黄 346
淫羊藿 348
淡竹叶 350
款冬花 352
葛根 354
葶苈子 356
紫草 358
紫菀 360
紫苏子 362
紫苏叶 364
紫苏梗 366
锁阳 368
槐花 370
蒺藜 372
蒲公英 374
蒲黄 376
路路通 378
蔓荆子 380
槟榔 382
酸枣仁 384
蝉蜕 386
墨旱莲 388
僵蚕 390
薤白 392
薄荷 394
藁本 396
参考文献 398
附录 405
中医药专著中常用中药用量对比表 405
不同版本药典中药用量对比表 414
常用中药临床各科常用量对比表 423
152味常用中药临床具体用量分析 432
常用中药建议标准用量 449
中药内服汤剂用量临床调查问卷 457
药物名索引 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