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电影市场与审查机制 3
从现代主义到现实主义:1930年代电影创作与市场互动的一个侧面&钟大丰 林黎 3
老上海的私营影业与以“商”为主的制片传统&刘宇清 18
电影产业,戏剧以及作为社会事件的电影:抗战后(1945—1949)上海呈现的跨媒体性&马纶鹏 30
赎罪与新生: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创建&石川 44
早期中国电影审查的基本观念&左衡 65
权力与市场的博弈:1980年代中后期中国大陆的电影审查&张硕果 72
第二部分 历史经验与华语叙述 91
暗哑之症:评“后无声时期”电影《一剪梅》&杜维佳 91
移植与重构:美国疯癫喜剧与战后中国浪漫喜剧片&秦喜清 98
市民阶层的兴起与1930年代电影的“现实主义”市场定位&王艳云 112
80年代中国电影的“文革”叙事&王海洲 121
第三部分“唐山”记忆与香港主义 137
从新联两部作品看香港左派粤语电影对南洋侨胞之“文艺任务”(1950—1965)&麦欣恩 137
论近年来中低成本港产片的本土风格体现&赵卫防 149
超密度拥挤文化的影像表达——“香港主义”电影风格释义之一&蓝凡 162
自我复制与多重变奏——香港喜剧电影中母题重复现象阐释&康宁 169
第四部分 在地文化与现代想象 185
台湾电影如何被“玩完”?重绘1970年代台湾电影产业活动与社会环境&林昱 陈儒修 185
瞻前顾后:闽南语电影与现代化想象&卢非易 209
文化经济论述下的台湾电影产业样态及其发展趋向辨析&吴珮慈 226
第五部分 华语电影合拍片研究 245
华语电影:话语交换、变奏与挑战&丁亚平 245
“华语电影”语境里的合拍片政策刍议&胡谱忠 261
民族性/香港性的南下北上:(新)少林寺电影的启示&陈家乐 265
CEPA到ECFA——合拍模式能否复制?&刘辉 276
碰撞中的策略及症候——谈香港与内地合拍片之现状&许乐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