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个科学难题 天文学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2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本书编委会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030295187
  • 页数:107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中的“难题”着重介绍其来龙去脉,主要从定性上阐明最新的研究进展和难点所在,并提供深入研究的可能思路,包含而又不囿于撰写人的工作和观点。“难题”的内容基本上覆盖了天文学的主要领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这些领域国内外的前沿研究水平。“难题”的撰写在体现科学严谨性的同时,也注重图文并茂、深入浅出,以增加趣味性和可读性。本书按八个天文学研究领域编排:太阳与日地科学;恒星与星际介质;星系与宇宙学;高能天体物理;行星系统与天体力学;天文仪器与技术;天体测量;古天文。

太阳与日地科学 3

太阳物理概述& 林元章 3

太阳中微子的变化& 汪景琇 赵俊伟 9

太阳内部的自转与子午流结构& 赵俊伟 周定一 11

太阳内部经圈环流&姜杰 15

太阳较差剪切层的本质是什么&毕少兰 18

太阳发电机&杨志良 21

湍运动和湍流发电机&李晓卿 季海生 23

太阳黑子的内部结构、流场及磁场&赵俊伟 周定一 26

太阳磁场的测量&屈中权 闫晓理 30

太阳小尺度磁场&汪景琇 34

太阳极区磁场&汪景琇 金春兰 38

太阳色球磁场结构的诊断&张洪起 41

太阳闪耀偏振光谱测量和物理解释&屈中权 47

汉勒效应与湍动磁场&刘煜 51

日冕磁场红外测量&刘煜 55

日冕磁场的射电诊断&黄光力 59

日冕磁场外推&颜毅华 谭宝林 64

太阳色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方成 68

色球加热问题&黎辉 71

太阳耀斑与磁场变化&刘畅 王海民 74

太阳磁场的拓扑奇异性&赵辉 汪景琇 78

磁螺度是控制太阳爆发的核心物理量吗&张枚 82

太阳大气等离子体中的电流&杨志良 86

磁重联和电流片&林隽 89

三维磁重联&邱炯 张枚 95

不同尺度太阳爆发现象中的磁重联过程&陈鹏飞 98

太阳开放磁通量&姜杰 汪景琇 103

白光耀斑起源&丁明德 106

耀斑加速电子数目之谜&甘为群 109

耀斑加速电子与加速质子作用之争&甘为群 112

粒子加速机制&吴桂平 115

日珥的结构和手性&姜云春 邓元勇 121

太阳暗条爆发和失败的爆发&季海生 125

太阳大气小尺度活动起源与结构&张军 杨书红 129

大尺度太阳活动&汪景琇 刘扬 133

中高纬度太阳活动&李可军 137

长周期太阳活动&李可军 140

日冕加热&黎辉 144

冕震学、波和震荡在太阳大气中的产生、传播与证认&王同江 陈鹏飞 148

太阳大气中的阿尔文波及其波-粒相互作用&吴德金 杨磊 154

太阳射电辐射机制&黄光力 158

太阳射电微波爆发精细结构之谜&王蜀娟 颜毅华 163

日冕物质抛射的源区与初发&周桂萍 张宇宗 169

太阳耀斑与日冕物质抛射的关系&林隽 张捷 173

日冕极紫外波揭示的日冕物质抛射的本质&陈鹏飞 177

日冕物质抛射预报&王华宁 182

日冕物质抛射与行星际磁云的关系&汪毓明 185

太阳风的起源&李波 陈耀 190

太阳高能粒子在近日空间的加速和传播&李刚 195

地面宇宙线增强事件&唐玉华 200

恒星与星际介质 209

恒星形成中的引力坍缩&吴月芳 209

湍流是混沌吗?——星际介质与恒星形成中的湍流&闫慧荣 212

喷流和质量外流&王红池 216

原行星盘&王红池 219

大质量恒星形成&毛瑞青 李金增 222

星团的形成&江治波 226

星团质量分层的形成机制&赵君亮 230

恒星初始质量函数的起源&李金增 233

有磁场和转动效应的恒星模型&毕少兰 237

恒星的α增丰问题&郭建坡 239

恒星快速物质损失模型&葛宏伟 韩占文 243

恒星的类太阳活动&顾盛宏 247

AGB星拱星图案之谜&何金华 250

后AGB星双极喷流形成机制问题&何金华 254

光致电离气体星云的元素丰度测量&张泳 刘晓为 259

奇妙的钻石星:白矮星的碳-氧结晶之谜&付建宁 262

凤凰座SX变星的起源和脉动&蒋世仰 264

双星演化&李立芳 韩占文 267

激变变星的轨道周期间隙&李向东 钱声帮 戴智斌 274

为什么红矮星双星不能相接&钱声帮 刘亮 何家佳 277

密近双星中的伴星天体&钱声帮 朱俐颖 廖文萍 280

热亚矮星&张先飞 韩占文 282

褐矮星:填充恒星与行星之间的鸿沟&张曾华 Richard Pokorny David Pinfield 287

星团中的蓝离散星&陈雪飞 292

球状星团中水平分支星的第二参数问题&雷振新 297

共生星:相互作用双星的实验室&吕国梁 301

大质量X射线双星&刘庆忠 303

Ia超新星的前身星问题&王博 韩占文 308

大质量恒星的超新星爆发&邓劲松 311

神奇的中等质量黑洞探寻&钱声帮 朱俐颖 315

脉冲星:难以理解的神奇天体&韩金林 318

脉冲星高速运动的疑难&王陈 韩金林 322

难以确定的中子星内部结构&来小禹 徐仁新 326

恒星表面磁场的研究&施建荣 329

恒星和它的行星的磁相互作用&顾盛宏 332

尚未探测清楚的磁化星际介质&孙晓辉 韩金林 335

无处不在的磁场与星际介质动力学&闫慧荣 338

星际弥散带的起源&张泳 342

星际空间的多环芳香烃&李墨萍 李爱根 347

星际弥漫空间的硅酸盐尘埃&李墨萍 李爱根 352

神秘的21微米尘埃特征&张可 姜碧沩 355

富碳恒星中的30微米尘埃特征&姜碧沩 张可 358

星际尘埃的红外辐射&李墨萍 李爱根 360

银河系的红外消光律&高健 姜碧沩 李爱根 364

3.4微米和9.7微米星际消光特征的区域性变化&高健 姜碧沩 李爱根 369

高红移天体中的尘埃&梁顺林 李爱根 373

星际2175埃吸收峰&向福元 378

天体脉泽及其抽运机制&陈曦 381

宇宙中重元素的核合成&刘门全 袁业飞 施建荣 384

超高速恒星&于清娟 391

银河系恒星晕结构&邓李才 394

银河系子结构&邓李才 397

银河系厚盘&张华伟 400

银河系的并合历史&陈玉琴 403

星系与宇宙学 407

宇宙学原理的检验&张鹏杰 407

宇宙暴胀模型&朴云松 410

宇宙原初扰动谱&朴云松 413

宇宙原初扰动是非高斯性的吗&龚云贵 416

物质密度功率谱及原初非高斯性的测量&陈学雷 巩岩 吴锋泉 418

宇宙残余引力波&张杨 425

宇宙原初黑洞&高长军 429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偏振&张鹏杰 432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引力透镜效应&范祖辉 435

积分Sachs-Wolfe效应&张鹏杰 440

Sunyaev-Zel'dovich效应&张鹏杰 443

Sunyaev-Zel'dovich效应宇宙学&张同杰 446

暗物质的属性&毕效军 451

暗物质的性质与成团特性&陈学雷 454

暗物质星&徐怡冬 陈学雷 458

MACHOs和微引力透镜&张鹏杰 462

暗能量的物理本质是什么&张新民 465

暗能量的理论模型&蔡荣根 467

暗能量状态方程随时间的演化&范祖辉 473

暗能量及其观测&张鑫 478

修改引力论及其实验检验&龚云贵 舒富文 480

暗物质和暗能量之间有相互作用吗&陈松柏 483

宇宙学数值模拟&景益鹏 林伟鹏 486

单个星系形成的数值模拟&高亮 489

弱引力透镜宇宙学&张鹏杰 492

重子声波振荡和精密宇宙学&张鹏杰 495

宇宙磁场的起源&韩金林 498

宇宙的黑暗时期&陈学雷 500

宇宙再电离&陈学雷 徐怡冬 504

第一代恒星的形成与性质&岳斌 陈学雷 510

第一代星系的形成&陈学雷 岳斌 516

第一代恒星和星系的反馈作用&陆由俊 522

种子黑洞和第一代恒星及星系&于清娟 525

高红移类星体和Gunn-Peterson效应&王俊贤 527

高红移星系的搜寻&孔旭 531

星系的相互作用与星系的活动性&吴宏 534

星系相互作用与星系形态&邹振隆 537

大质量早型星系的形成和干并合&夏晓阳 542

超大质量黑洞和星系的共同演化&陆由俊 于清娟 545

星系恒星形成与中心黑洞吸积的关联&郑宪忠 550

星系团的质量函数&徐海光 王婧颖 553

星系形成对宇宙结构形成的影响&林伟鹏 556

星系形成与演化的降序模式&郑宪忠 559

星系中的恒星形成定律&高煜 563

椭圆星系中的恒星形成&顾秋生 566

河外星系中恒星形成率的测定&郝彩娜 夏晓阳 568

演化星族合成&张奉辉 孔旭 571

是否存在普适的恒星初始质量函数&孔旭 575

认识尘埃遮蔽星系的真貌&郑宪忠 578

星系际介质对星系形成的影响&杨小虎 581

星系际介质的金属丰度和化学演化&侯金良 584

星系的金属丰度&梁艳春 587

致密天体并合产生的引力波&文中略 590

高能天体物理 595

活动星系核的统一模型&张恩鹏 王建民 595

类星体的形成与演化&王俊贤 602

宇宙X射线背景&曹新伍 606

活动星系核的光变本质&樊军辉 609

什么是黑洞&卢炬甫 612

“冻结星”疑难以及物理宇宙中的奇异性问题&张双南 619

如何测量黑洞的自转&张双南 626

如何测量黑洞的质量&吴学兵 631

中等质量黑洞的形成&李向东 635

黑洞系统中吸积与喷流的耦合&汪定雄 639

大质量双黑洞的形成与黑洞并合&刘富坤 643

微类星体&颜景志 刘庆忠 648

恒星级黑洞的形成&李向东 653

银河系中心黑洞的成像&沈志强 657

寻找黑洞视界的观测证据&顾为民 660

黑洞吸积理论:冷吸积盘模型及其存在的问题&袁峰 663

黑洞吸积理论:热吸积盘模型及其存在的问题&袁峰 666

喷流的产生机制&曹新伍 670

黑洞吸积盘的蒸发&刘碧芳 673

相对论喷流中的粒子加速&白金明 676

中子星磁场&张承民 680

什么是磁中子星&张双南 683

脉冲星的高能辐射&张力 689

致密天体X射线辐射中的准周期振荡现象&余文飞 695

寻找夸克星&来小禹 徐仁新 699

伽马射线暴的起源&陆埮 黄永锋 702

伽马射线暴是喷流吗&王祥玉 711

伽马射线暴宇宙学&梁恩维 戴子高 李立新 714

伽马射线暴的高能光子辐射&范一中 718

伽马射线暴:余辉能告诉我们什么&黄永锋 陆埮 722

伽马射线暴的物质组分&范一中 吴雪峰 张冰 726

伽马射线暴和极高能宇宙线&黎卓 729

伽马射线暴和超新星:同一物理现象的两个方面&李立新 733

伽马射线暴的分类&韦大明 梁恩维 吴雪峰 张冰 740

超新星爆发理论的困境&彭秋和 744

超新星宇宙学&李宗伟 752

超新星遗迹的“失踪”问题&姜冰 陈阳 755

年轻超新星遗迹的钛44问题&陈阳 周鑫 760

超新星遗迹与宇宙线的起源&萧潇 陈阳 763

超高能宇宙线的起源&查敏 曹臻 768

中微子天文学&袁业飞 773

高能天体物理辐射机制中的几个问题&刘当波 崔伟 尤峻汉 777

行星系统与天体力学 785

太阳系起源&胡中为 785

太阳系早期的短寿期放射性核素&徐伟彪 792

巨行星形成机制:核吸积还是引力不稳定&张辉 周济林 795

大气盘中的行星迁移&张辉 周济林 800

天体自转的起源&邹振隆 郭汉英 803

行星磁场的产生和维持&张可可 808

木星大气动力学与大红斑&廖新浩 813

行星和卫星的内部结构&张鸿 816

行星重力场测量及内部物理结构反演&黄乘利 820

行星自由摆动的激发与维持&周永宏 823

非线性行星流体动力学研究中的数学问题&李力刚 825

太湖是否是陨石冲击坑&谢志东 829

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胡中为 832

流星群的形成和演化&马月华 841

彗星的起源、组成与探测&马月华 844

地球的不速之客——近地天体&季江徽 847

小行星地面观测和空间探测&赵海斌 851

太阳系小天体的平运动共振&周礼勇 857

柯伊伯带的多卫星系统&万晓生 860

太阳系的边缘&黎健 孙义燧 863

寻找另一个“地球”&季江徽 孙昭 867

天体力学:一个苹果引发的故事&周济林 孙义燧 872

关于周期轨道的庞加莱猜想&傅燕宁 877

相对论N体问题&谢懿 880

多目标深空探测轨道设计&王歆 883

行星际通道&侯锡云 刘林 886

天文仪器与技术 891

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崔向群 褚耀泉 891

地球的耳朵: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彭勃 900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卢方军 908

单镜面大射电望远镜&吴盛殷 916

射电望远镜数字终端&金乘进 920

射电望远镜的射频干扰消除&李建斌 彭勃 923

太赫兹超导探测技术&史生才 单文磊 姚骑均 927

30米级太赫兹望远镜&左营喜 杨戟 931

地基亚毫米波天文观测的困难&王俊杰 935

批量大口径离轴非球面镜面磨制&李新南 940

南极内陆极端条件下的望远镜技术&宫雪非 943

可见光波段共相拼接镜面主动光学&张勇 947

极大望远镜的自适应光学技术&袁祥岩 952

基于光干涉技术的高精度高分辨率成像&吴桢 955

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直接成像技术&任德清 960

超高精度天体视向速度的测定&朱永田 964

能分辨光子能量的图像探测器&宋谦 967

极大光学/红外望远镜高分辨光谱技术&胡中文 971

太阳磁元的探测&邓元勇 艾国祥 975

太阳高分辨率观测&张洪起 979

暗物质粒子探测方法&常进 982

天体测量 987

天球参考系&金文敬 987

天体测量星表的编制&金文敬 992

引力理论的天体测量检验&黄天衣 997

高精度天体测量资料处理的相对论模型&黄天衣 1001

双星系统的运动学描述&傅燕宁 1004

天体距离的几何测定&赵君亮 1008

银河系内的距离尺度&王家骥 1012

太阳银心距的绝对测定&赵君亮 1019

移动星团视差的精确测定&陈力 1022

星团成员星的判别&王家骥 1025

恒星运动学参数的统计测定&赵君亮 1029

地球岁差-章动理论研究中的有关问题&黄乘利 1032

地球参考框架原点和无整体旋转&朱文耀 1035

大行星位置成像测量中的系统误差&彭青玉 1041

X射线脉冲星导航&王娜 高明飞 1044

脉冲星的自转不稳定性&王娜 袁建平 1048

脉冲星时的建立和应用&陈鼎 王娜 赵成仕 1051

古天文 1057

中国古代天文学上的“地中”概念&孙小淳 1057

二十八宿的起源问题&孙小淳 1059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徐凤先 1062

经度之谜&宁晓玉 1065

《尚书·尧典》“四仲中星”的困难&宁晓玉 1068

“荧惑守心”问题&孙小淳 1071

中国古代天象记录的现代应用&孙小淳 1073

中国古代有没有十月历&孙小淳 1077

编后记 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