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民族文化与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7
(一)民族文化与文化事实 7
(二)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诠释 12
(三)原生态文化与民间非物质文化 19
(四)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 26
二 民间非物质文化的运行机制 35
(一)民族与文化的发生发展 35
(二)民间非物质文化与社会环境的和谐运行 43
(三)传承人是民间非物质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 49
(四)传习人—传承人的养成是大学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63
三 现代性背景下的民族文化调适与传承 66
(一)文化有适应变迁的能力 66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性”的实质—教育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问题溯源 72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危机 81
(四)文化生态学视野下民族非物质文化的自适应与发展 82
四 民间非物质文化的教育价值 87
(一)民族认同和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价值 87
(二)伦理道德教育价值 89
(三)知识与智慧教育价值 90
(四)个性教育价值 91
(五)审美教育价值 93
(六)和谐教育价值 96
(七)历史教育价值 98
五 对文化负责:大学的使命 100
(一)大学的文化特性 100
(二)大学文化的功能 102
(三)对文化负责:大学的文化理性和使命 104
(四)高校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造的作用 110
六 大学教育的文化生态失衡 116
(一)“实用主义”大学教育的文化表征与文化生态失衡 116
(二)民族非物质文化在大学教育中的偏离与失落 119
七 大学对民族非物质文化的生态性建构 121
(一)学校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脱节的现状 121
(二)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接轨 121
(三)文化的民族性与大学教育的生态文化建构 122
八 大学与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129
(一)大学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 129
(二)大学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则 135
(三)大学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段 139
(四)大学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 146
九 大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153
(一)大学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制 153
(二)大学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 161
(三)民族地区高校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整合 168
十 非物质文化进入大学教育的尝试 176
(一)我国大学教育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概述 176
(二)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184
(三)高校课程设置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188
(四)怀化学院办学特色:“非遗”选项的研究与实践 200
参考文献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