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做科研 过程、方法与保障》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臣之主编
  • 出 版 社:深圳:海天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807479635
  • 页数:356 页
图书介绍:教师做研究是一个立足实践又超越实践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总会碰到难以解决的困惑,也会积累许多成功的经验。对困惑展开追问,试图发现困惑的原因或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及时进行总结,探寻成功经验背后的规律性。

第一部分 教师做科研的基本过程第一章 选题:从“问题”到“课题”一、问题在哪里 2

(一)教育实践的追问与调查 4

(二)教育经验升华 6

(三)学术交往 8

(四)阅读文献 10

二、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13

(一)缩小问题范围 14

(二)梳理关键概念 15

(三)课题的表述 15

三、确定问题的原则 17

(一)社会所需 17

(二)能力所及 19

(三)条件所能 21

四、如何申报课题 22

(一)选择恰当的申报层级和领域 22

(二)申报表的填写 24

(三)申报的注意事项 25

第二章 开题:设计研究蓝图 27

一、开题的价值与内涵 27

(一)开题的价值 27

(二)开题的内涵 28

二、撰写开题报告 29

(一)陈述研究基础 29

(二)说明研究方法 36

(三)叙述整体研究方案 38

(四)写好开题报告的技巧 40

三、开题论证的运作 41

(一)开题论证的程序 41

(二)开题论证的注意事项 42

第三章 做题:教学研究合一 44

一、教师做科研的双重特性 44

(一)在研究中教学 45

(二)在教学中研究 47

二、教学设计融入研究设计 48

(一)问题分解 48

(二)问题归因 49

(三)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50

(四)让研究假设进入教学设计 51

三、探究性教学实践:上课与研究结合 54

(一)让教学过程落实研究设计 54

(二)利用研究工具,系统收集资料 56

四、系统反思性教学评价 59

(一)效果反思 59

(二)改进反思 60

(三)探究性反思 63

第四章 结题:成果升华 65

一、结题的意义与目标达成 65

(一)结题的意义 65

(二)结题的目标 66

(三)教师科研目标的达成 67

二、结题报告的撰写 68

(一)结题报告的结构 68

(二)结题报告的类型 70

三、如何结题 71

(一)结题的准备 71

(二)结题的方式 74

(三)结题的注意事项 77

第二部分 教师做科研的基本方法第五章 教育调查研究一、访谈法 82

(一)访谈法的优势与局限 82

(二)访谈的类型 83

(三)访谈的程序 85

(四)实施访谈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89

二、观察法 90

(一)观察法的特点与类型 90

(二)观察的设计 92

(三)观察的实施 95

(四)观察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96

三、问卷调查 97

(一)问卷调查的优势与局限 98

(二)问卷的类型 98

(三)问卷的编制 99

(四)问卷发放与回收 104

(五)问卷统计分析 105

第六章 教育变革研究 109

一、教育实验研究 109

(一)教育实验研究的要素 110

(二)教育实验研究的设计 113

(三)教育实验研究的控制 118

二、教育行动研究 120

(一)行动研究的特点 120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程序 124

(三)教育行动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126

第七章 教育叙事研究 129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 129

(一)叙事 130

(二)叙事研究 130

(三)教育叙事研究 132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133

(一)真实性 134

(二)诠释性 135

(三)反思性 135

(四)开放性 136

三、教育叙事研究的步骤 137

(一)确定研究问题 138

(二)选择研究对象 140

(三)收集资料 141

(四)整理分析资料 143

(五)创作教育叙事文本 146

第八章 研究文本创作方法 148

一、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148

(一)数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148

(二)文本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172

(三)实物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181

(四)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183

(五)概念和理论的形成 187

二、文本创作 191

(一)叙事文本的创作 192

(二)个案文本的创作 205

(三)报告文本的创作 214

(四)论文文本的创作 225

第三部分 教师做科研的基本保障第九章 持续学习一、教师学习的目标 232

(一)改进教学实践 232

(二)促进自身发展 238

(三)享受职业幸福 243

二、教师学习的方式 246

(一)批判性阅读 246

(二)研究性观课 249

(三)交往性学习 252

三、教师学习的内容 258

(一)学科知识学习 260

(二)教育知识学习 261

(三)人文阅读 265

第十章 勤于表达 268

一、教师表达的困难 268

(一)难以动笔 268

(二)难以说理 270

(三)难以结构化 271

二、教师表达的训练 273

(一)写读书札记 273

(二)参与叙事论坛 276

(三)参加学术会议 279

三、教师表达的方式 281

(一)教育日志 281

(二)教育随笔 288

第十一章 不断反思 294

一、反思的过程 294

(一)识别问题 294

(二)描述情境 295

(三)分析与重构 295

二、反思的内容 296

(一)反思课堂的教学行为 296

(二)反思教育价值及自我价值观 301

三、反思的工具 309

(一)回顾反思 309

(二)观察反思 314

(三)对话反思 317

第十二章 形成专业社群 322

一、专业社群的特点 322

(一)共享互惠 323

(二)鼓励合作 323

(三)平等对话 327

二、专业社群的类型 330

(一)校内专业社群 331

(二)校外专业社群 331

三、专业社群的建构与运作 334

(一)专业社群建构策略 334

(二)专业社群的运作 338

参考文献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