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寒区冰情 1
1.1 冰的类型 1
1.2 河冰的生成 2
1.3 河冰的消融 2
1.4 河冰的物理性质 3
1.4.1 抗压性 3
1.4.2 可塑性 4
1.4.3 吸附性 4
1.4.4 膨胀性 4
1.4.5 密度低 5
1.4.6 导热性 5
1.5 本章小结 5
2 冰坝与冰塞 6
2.1 概念与类型 6
2.1.1 概念 6
2.1.2 冰坝的类型 6
2.2 成因分析 7
2.2.1 冰坝的成因 7
2.2.2 冰塞的成因 10
2.3 凌汛洪水的特点 10
2.3.1 冰坝凌汛洪水的特点 10
2.3.2 冰塞凌汛洪水的特点 12
2.4 冰坝与冰塞的研究方法 13
2.5 本章小结 13
3 冰情监测 14
3.1 监测目的与监测内容 14
3.1.1 监测目的 14
3.1.2 监测内容 14
3.2 监测站网及监测方法 15
3.2.1 监测站网 15
3.2.2 监测方法 16
3.3 实用冰情监测技术现状分析 21
3.3.1 黑龙江流域 21
3.3.2 黄河流域 22
3.4 现代冰情监测技术应用 23
3.4.1 冰下流速自动监测 24
3.4.2 探地雷达探测冰厚 24
3.4.3 无人机航摄应急监测 26
3.5 本章小结 28
4 黄河冰情自动监测系统研发 29
4.1 研究背景 29
4.2 黄河冰情、冰凌自动监测系统与设备的研发情况 30
4.2.1 GSM河道冰、水情数据远程连续自动监测子系统 31
4.2.2 GPRS/CDMA河道冰情图像远程连续自动监测子系统 34
4.2.3 冰情监测系统的现场安装方法 35
4.3 河道完全封冻情况下冰层生消过程的现场试验 36
4.4 黄河冰凌图像远程实时遥测试验 44
4.4.1 第一次试验 44
4.4.2 第二次试验 45
4.4.3 第三次试验 46
4.4.4 现场试验结果分析 48
4.5 本章小结 49
5 河冰预报 50
5.1 预报目标及内容 50
5.2 封冻预报 50
5.2.1 流凌日期预报 50
5.2.2 封冻日期预报 51
5.3 开江预报 52
5.3.1 开江形势预报 52
5.3.2 开江日期预报 53
5.4 本章小结 64
6 冰凌输沙 65
6.1 水流输沙 65
6.2 冰凌输沙 66
6.2.1 寒区河流封冻过程和冰凌特性 66
6.2.2 冰凌输沙类型及成因 68
6.3 冰凌输沙能力估算 69
6.3.1 结冰断面湿周估算 69
6.3.2 冻结含沙量估算 69
6.3.3 冰凌输沙量估算 70
6.3.4 冰凌输沙距离的估算 70
6.4 本章小结 70
7 黑龙江省各江河历史冰坝凌汛 71
7.1 冰坝概况 71
7.2 典型年冰坝凌汛特征 72
7.2.1 黑龙江上游 72
7.2.2 松花江干流 78
7.2.3 嫩江上游 81
7.3 冰坝凌汛灾害 84
7.3.1 黑龙江 84
7.3.2 松花江干流 84
7.3.3 嫩江上游 84
7.4 冰坝的成因分析 85
7.4.1 气温变化 85
7.4.2 封冻前期河槽蓄水量大 85
7.4.3 冬春降水与冰坝最高水位的关系 85
7.5 本章小结 86
8 黑龙江冰情特征 87
8.1 流域冰情特征 87
8.1.1 自然地理条件 87
8.1.2 水文气象条件 88
8.2 冰情特征 89
8.2.1 黑龙江冰情沿河分布特征 89
8.2.2 黑龙江冰情沿断面横向分布 90
8.2.3 黑龙江冰厚的区域变化 91
8.3 凌汛 91
8.3.1 近年凌汛变化特点 93
8.3.2 典型年冰凌洪水分析 95
8.4 本章小结 104
9 黑龙江冰情预报 105
9.1 预报目标及预报内容 105
9.1.1 预报目标 105
9.1.2 预报内容 106
9.1.3 气候对高纬地区冰情的影响和主要表现 106
9.1.4 冰凌气候概念的提出和证据 107
9.2 开江形势预报 116
9.2.1 河流解冻条件和主要影响因素 116
9.2.2 短期开江形势预报的物理统计 116
9.3 开江日期预报 117
9.3.1 开江通用模型 117
9.3.2 短期预报 117
9.3.3 中期预报 120
9.3.4 长期预报 126
9.4 冰坝预报 127
9.4.1 冰坝成因分析 127
9.4.2 冰坝发生的可能性预报 132
9.4.3 冰坝最高水位预报 137
9.5 冰厚预报 145
9.6 本章小结 146
附1 表格索引 147
附2 图件索引 149
参考文献 153
后记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