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世界社会主义早期思想的创立与实践第一节 人类社会发展的“伊甸园”理想 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先行者的平生实践 7
第二章 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性和局限性 19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辉煌开创 25
第三章 世界历史上两次社会主义的激情尝试第一节 第一个“食蟹者”——巴黎公社 53
第二节 开拓新纪元的俄国十月革命 62
第三节 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进步的历史必然 70
第四章 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8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由一国向多国发展 86
第二节 世界殖民地的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 98
第五章 中国社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与转换 109
第一节 最初选择:用资本主义救中国 109
第二节 “以俄为师”与中国发展道路的第一次转换 114
第三节 “摸着石头过河”与中国发展道路的第二次转换 120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初探索 131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早期的构想与实践 131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的借鉴与创新 137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141
第七章 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哗变与思考 153
第一节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哗变 153
第二节 社会主义苏联的蜕变 159
第三节 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分崩离析的原因分析 165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须共勉的五大教训 174
第五节 苏联、东欧剧变对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产生的严重后果和影响 180
第八章 中国社会主义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 187
第一节 解放思想,为理论创新作准备 187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198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正式提出 212
第九章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1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19
第二节 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26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基本走向 233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初的行动纲领 244
第五节 新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 254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逐步完善第一节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 269
第二节 不断改革和完善政治体制 274
第三节 加强和改进共产党的领导 283
第四节 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294
第五节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一国两制 302
第十一章 中国改革:经济体制的重大突破 313
第一节 确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313
第二节 建立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体系 325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32
第四节 国有企业长期亏损得到改善 344
第十二章 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的解读与业绩评判 356
第二节 把历史还给历史:计划经济模式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 363
第三节 市场经济:自主、平等、竞争、开放的经济 371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坎坷历程 378
第十三章 对外开放:国家外交关系的全面改善和全面发展第一节 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 391
第二节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丰富和发展 397
第三节 对外关系全面发展,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402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 407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407
第二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417
第三节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419
第四节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423
第五节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425
第六节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430
第十五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37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 437
第二节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42
第三节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446
第四节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449
第五节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454
第六节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458
第七节 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 472
第八节 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77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48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 481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49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498
第四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意义 507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若干关系建设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511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18
第三节 “四大文明”共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523
参考文献 529
后记 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