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大血管病变》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衡先培,黄国良,修玲玲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9147696
  • 页数:492 页
图书介绍:本书集全国多位长期从事糖尿病临床工作的医学专家之临床诊治经验、科研心得与感悟,萃取国内外最新研究、治疗成果,结合中西医临床与理论之精华,分30章,系统阐述了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与病理特点、危险因素、治疗特点与具体方法、常用药物对病变的影响,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对病变的干扰,并分析了当前治疗研究的特点和存在的具体问题。特别设各专章,详细阐述了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病因病机、与高糖共同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贡献、内皮功能紊乱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胰岛素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与血液、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的关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治疗原则、降糖药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强化降糖与大血管风险、安全使用降糖药、降糖中药、能使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得益的常用药、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机制、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常用中药及机制、降脂调脂、降压、饮食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运动治疗、糖尿病与脑动脉硬化、糖尿病与脑卒中、糖尿病与慢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糖尿病与慢性心功能

第1章 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1

第一节 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1

一、高血糖与动脉粥样硬化 1

二、血糖的波动性 2

三、餐后高血糖 3

四、糖化血红蛋白 4

第二节 糖尿病多种因素致动脉粥样硬化 5

一、糖基化终末产物 5

二、多元醇通路 7

三、PKC激活 7

四、氨基己糖通路 8

五、氧化应激 9

六、内质网应激 11

七、炎症反应机制 11

八、脂质代谢异常 13

九、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13

十、线粒体功能异常 14

十一、小结 14

第三节 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 15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5

二、外周动脉疾病(PAD) 17

三、脑血管疾病 20

四、小结 22

第2章 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病因病机 26

第一节 糖尿病的病因与病机 26

一、长幼相授,本在肾虚 26

二、父母失养,病及其后 26

三、体质不强,易发消渴 27

四、生活失节,促发消渴 28

五、后天因素独立致消渴 29

第二节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因与病机 30

一、中医经典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描述 30

二、五脏受邪,脉眚搏坚 31

三、饮食失宜,伤及血脉 32

四、阳热失常,其眚脉痹 32

五、情志失节,损伤脉道 33

六、缺乏运动,助生搏坚 34

七、放纵愉欲,邪随欲入 34

八、禀赋缺陷 35

第三节 糖尿病与大血管病变的病机联系 35

一、消渴导致脉搏坚病 35

二、嗜食肥甘致病分两种情况 35

三、先天禀赋缺陷的双重作用 36

四、消渴与脉搏坚病病机的互相转化 36

第四节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机转归 36

一、他病终结 36

二、消渴本病终结 37

三、阶段性转归 37

四、后期转归及对策 38

第3章 与高糖共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 40

第一节 血脂 40

一、脂质组成 40

二、血脂异常的致病机制 40

三、血脂干预研究 41

第二节 血压 43

一、高血压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 43

二、高血压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44

三、降低血压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45

第三节 肥胖 46

一、肥胖、脂肪功能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 47

二、肥胖、胰岛素抵抗与动脉粥样硬化 49

第四节 年龄因素 49

一、线粒体功能减退 50

二、内皮功能紊乱 50

三、内皮细胞老化 51

四、血管壁的改变 51

五、炎症细胞因子 51

六、睾酮的作用 52

第五节 吸烟 52

一、流行病学 53

二、吸烟的致病机制 54

三、戒烟的获益 55

第六节 联系高糖毒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细胞因子 56

一、参与炎症反应的信号转导 56

二、参与炎症反应的促炎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以及细胞黏附分子 57

三、内皮功能障碍及凝血失衡 62

四、小结 63

第七节 其他因素 63

一、饮食结构 63

二、健康的生活方式 64

三、遗传易感性 65

四、性别 67

五、感染因素 68

第4章 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贡献 78

第一节 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与氧化应激 78

一、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 78

二、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伴随活性氧产生增加 80

三、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伴随蛋白质过氧化和脂质过氧化 80

四、AGEs与氧化应激信号通路 83

第二节 非酶蛋白的糖基化作用与动脉血管损伤 83

一、血管的解剖结构与功能 83

二、糖基化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84

三、糖基化对血管壁的损伤 85

第三节 长寿蛋白糖基化对动脉硬化的贡献 85

一、糖基化对细胞外基质的作用 86

二、糖基化对弹性蛋白的影响 87

三、糖基化加速晶体蛋白老化 87

第四节 动脉硬化病变中蛋白质糖基化的综合作用 88

第5章 内皮功能紊乱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90

第一节 糖尿病致内皮功能紊乱的机制 90

一、内皮细胞与内皮功能 90

二、糖尿病致内皮功能紊乱的机制 90

第二节 内皮功能紊乱致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机制 92

一、内皮功能紊乱与高血压 92

二、内皮功能紊乱与冠心病 92

三、内皮功能紊乱与脑血管病变 93

四、内皮功能紊乱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93

第三节 内皮功能紊乱启动糖尿病动脉硬化进程 93

一、血管舒缩功能的调节障碍 93

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及调节凝血功能障碍 94

三、黏附因子及炎症反应的作用 94

第四节 内皮祖细胞缺陷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贡献 95

一、内皮祖细胞概述 95

二、糖尿病时内皮祖细胞功能失调 96

三、糖尿病时内皮祖细胞功能失调的机制 96

四、内皮祖细胞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97

五、内皮祖细胞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98

六、小结 98

第五节 中医药干预对内皮细胞的影响 98

一、中医药对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 98

二、中医药对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99

三、中医药对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防治作用 100

四、小结 102

第6章 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108

第一节 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 108

一、胰岛素及作用 108

二、胰岛素抵抗 109

三、胰岛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异常 110

四、骨骼肌、肝和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 111

第二节 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 114

一、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早期聚集包涵胰岛素抵抗 114

二、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与胰岛素抵抗 114

三、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与胰岛素抵抗 115

四、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 117

五、胰岛素抵抗与内皮细胞的关系 119

六、胰岛素抵抗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20

七、肥胖相关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事件 124

八、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相关血管病变 124

第7章 胰岛素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131

第一节 胰岛素对血管:得益与风险共存 131

第二节 高胰岛素血症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 132

一、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132

二、选择性胰岛素抵抗的致动脉硬化风险 133

第三节 胰岛素、氧化应激与内皮功能损害 133

一、“胰岛素-JNK”风险 133

二、“胰岛素-MAPK”风险 133

三、“胰岛素-VCAM-1”风险 133

四、“肿瘤坏死因子-胰岛素”风险 134

五、“胰岛素-FFA”风险 134

第四节 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134

第五节 内皮祖细胞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135

第六节 外源性胰岛素治疗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135

第8章 糖尿病与血液 139

第一节 糖尿病的血管壁异常 139

一、血管壁细胞的结构 139

二、内皮细胞的功能 140

三、糖尿病微血管形态学异常 141

第二节 糖尿病是血栓前状态 141

一、血栓前状态 141

二、糖尿病与内皮功能不全 141

三、止血机制与糖尿病 144

四、纤溶与糖尿病 144

五、凝血与糖尿病 147

六、血小板与糖尿病 148

七、糖尿病与血栓性危险因素 150

第三节 糖尿病与红细胞 150

一、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50

二、全血黏度 151

三、红细胞聚集 151

四、糖尿病与贫血 152

第四节 糖尿病与白细胞 153

第9章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157

第一节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发病学上的共性与个性 157

一、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微血管病变的病理生理特点不同 157

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时机不同 157

三、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有相同的危险因素 157

四、发病机制方面 158

第二节 微血管病变对大血管病变的影响 159

第三节 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靶器官选择性及其特点 159

一、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选择性 159

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选择性 160

第四节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干预治疗的共性与个性 161

第10章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治疗原则 164

第一节 中医治疗原则 164

一、急则治标,稳定病情 164

二、缓则治本,审证求因 166

三、病之有形,治痰消瘀 169

四、重视脾土,治痰澄源 171

五、老衰久病,勿忘扶正 173

六、结合药理,病证相参 175

第二节 西医治疗原则 178

一、综合治疗是前提 178

二、环境因素 181

第11章 降糖药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184

第一节 二甲双胍 184

一、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及机制 184

二、二甲双胍对血脂的调节作用 184

三、二甲双胍的改善血压作用 185

四、二甲双胍在降糖的同时可降低体重 185

五、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 185

六、二甲双胍的抗炎作用 186

七、二甲双胍具有确切的抗氧化作用 186

八、其他 186

第二节 磺脲类 187

一、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 187

二、增加心血管病变的证据 187

三、对大血管的保护作用 188

四、积极的血糖控制作用 188

五、对血脂的调节 188

六、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改善血管功能 188

七、抗氧化应激作用 189

八、对PPARγ的激活作用 189

第三节 糖苷酶抑制剂 189

一、餐后高血糖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影响 190

二、α-糖苷酶抑制剂影响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循证医学证据 190

三、α-糖苷酶抑制剂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作用及其机制 191

四、α-糖苷酶抑制剂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其他研究及不同观点 193

第四节 非磺脲类促泌剂 193

一、在改善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 193

二、改善胰岛素抵抗 194

三、降低餐后高血糖 195

第五节 噻唑烷二酮类 195

一、在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 196

二、其他作用 197

第六节 肠道激素类似物 198

一、肠促胰岛素与糖尿病 198

二、GLP-1 199

三、GLP-1类似物 201

四、DDP-Ⅳ抑制剂 201

五、GLP-1融合蛋白 202

六、GLP-1 / IgGFc融合蛋白 202

七、GLP-1在2型糖尿病中的治疗潜力 202

第七节 胰岛素及类似物 202

一、胰岛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203

二、抗炎作用 203

三、改善血管内皮损伤 204

四、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204

五、心脏保护作用 204

六、调节脂肪代谢 204

第八节 从循证医学看胰岛素治疗理念的变化趋势 205

一、循证医学证据 205

二、关于胰岛素存在的问题及争议 208

三、部分著名糖尿病专家的看法 209

四、合理使用胰岛素的思考 209

第12章 强化降糖与大血管风险 215

第一节 糖尿病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215

一、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流行病学 215

二、缺血性心脏病 215

三、脑血管疾病 216

四、周围血管病 216

五、高血糖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216

第二节 强化控糖与大血管事件风险 217

一、强化降糖的里程碑研究确立了糖尿病降糖治疗的必要 217

二、合理的血糖控制能降低糖尿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18

三、控制餐后高血糖改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预后 219

四、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强化治疗的利与弊 220

五、强化治疗的低血糖风险 222

六、尽早合理控制血糖可改善预后和死亡率 223

第三节 个体化相对强化控糖策略 225

一、早期强化降糖,长期心血管获益 225

二、个体化控糖,安全达标 225

三、多因素干预,全面达标 226

第四节 糖尿病血糖波动的原因与危害 226

一、血糖波动的原因 226

二、血糖波动的机制 227

三、血糖波动的检测和评估 227

四、血糖波动的危害 228

五、血糖波动的干预措施 229

第五节 高糖无害化:突破强化降糖干预糖尿病心血管风险的悖论 229

一、高血糖与心血管风险 229

二、强化降糖具有显著的局限性 230

三、强化降糖干预心血管风险的悖论 232

四、中医药干预糖尿病多靶点作用寓防于治 233

五、高糖无害化:突破强化降糖干预糖尿病心血管风险的悖论 234

第13章 安全使用降糖药 239

第一节 口服降糖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239

一、双胍类降糖药 239

二、α-糖苷酶抑制剂 240

三、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241

四、格列奈类药物 242

五、磺脲类药物 244

第二节 与降糖药合用可导致血糖波动的非降糖药 245

一、与降糖药合用可对抗降糖药疗效而升高血糖的药物 245

二、与降糖药合用可增强降糖作用甚至引发低血糖的药物 246

第三节 与降糖药在吸收环节相互作用的药物 249

一、吸收环节的药物相互作用 249

二、在吸收环节与阿卡波糖相互作用的药物 249

三、在吸收环节上与二甲双胍相互作用的药物 250

第四节以CYP450为主要作用靶点的药物相互影响 251

一、关于CYP及其同工酶 251

二、通过CYP3A4发生相互作用的降糖药 253

三、通过CYP2C9发生相互作用的降糖药 254

第五节 饮酒对糖尿病治疗的影响 255

一、饮酒对药物生物转化的影响 255

二、通过CYP2E1介导的相互作用 256

三、导致“戒酒硫样”反应 256

四、肝毒性 257

五、其他影响 258

第六节 安全使用胰岛素 259

一、胰岛素的一般特征与安全性 259

二、使用胰岛素的不良反应 260

三、与胰岛素贮存、注射相关的因素 261

四、影响胰岛素用量变化的一些临床状况 261

五、与胰岛素相互作用或影响胰岛素降糖效果的药物 262

六、胰岛素降解 262

七、使用胰岛素的长期安全风险 263

第14章 降糖中药 268

第一节 中药降糖机制 268

一、单味中药降糖药理 268

二、中药复方降糖机制 269

三、降糖相关活性成分 270

第二节 常用降糖中药 271

一、益气类 271

二、补阴类 271

三、清热类 273

四、其他类 274

第三节 降糖中药的血管保护效应 275

一、活血化瘀类 275

二、清热解毒类 275

三、益气类 276

四、益阴生津类 276

五、其他类 276

第15章 能使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得益的常用药 281

第一节 概述 281

一、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理改变 281

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理生理基础 281

三、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机制 281

四、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防治 282

五、能使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得益的西药 283

第二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的降压外得益 283

一、ACEI的药理作用 283

二、ACEI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依据 283

三、ACEI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 284

四、抑制炎症反应 284

五、减弱氧化应激水平 284

六、阻断AGEs的作用 285

七、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285

八、ACEI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285

九、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 285

第三节 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外得益 286

一、改善动脉内皮功能 286

二、稳定斑块 287

三、减少炎症反应 288

四、抗氧化作用 288

五、抗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 288

第四节 阿司匹林的利与弊 289

一、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 289

二、阿司匹林对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益处 289

三、使用阿司匹林伴发的风险 290

四、阿司匹林抵抗 291

五、合理使用阿司匹林 291

第五节β受体阻滞药的是与非 292

一、β受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 292

二、β受体阻滞药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292

三、β受体阻滞药的作用存在的争议 293

四、权衡利弊,合理用药 295

第六节 钙拮抗药的真实价值 295

一、钙通道阻滞药对动脉粥样硬化(AS)影响的循证医学研究 295

二、钙拮抗药的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药理作用 297

三、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98

第七节 合理使用硝酸酯类药物 299

一、硝酸酯类药物的扩血管机制 299

二、硝酸酯类药物的药理作用 300

三、硝酸酯类药物的应用 300

四、硝酸酯类剂型分类及特点 301

五、用药注意事项 301

六、硝酸酯类药物的耐药性 302

第八节 抗氧化维生素的价值 302

一、维生素E 303

二、维生素C 304

三、β-胡萝卜素 305

第九节 其他(微量元素、抗凝药、血管扩张药)等 305

一、微量元素的价值 306

二、抗凝药物 307

三、血管扩张药 308

四、抗血小板药 308

五、一些中药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得益 309

第16章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机制 313

第一节 血管调节作用 313

一、单味中药或中药单体及中药提取物的研究 313

二、中医药复方的研究 314

三、中医药对血管调节物质的影响 315

第二节 血流动力学得益 315

一、单味中药或中药单体及中药提取物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316

二、中医药复方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316

第三节 阻抑高糖毒性 317

一、单味中药或中药单体及中药提取物对高糖毒性的研究 317

二、中药复方对高糖毒性的研究 318

三、中医药降糖(糖毒性)的前沿研究 318

第四节 针对“共同土壤”及炎症 319

一、中医药在“共同土壤”方面的理论探讨 319

二、单味中药或中药单体及中药提取物的研究 319

三、中药复方对“共同土壤”及炎症的影响的研究 320

第五节 调节细胞因子 321

一、单味中药或中药单体及中药提取物的研究 321

二、中医药复方的研究 322

第六节 其他作用 323

一、降脂作用 323

二、抗氧化作用 325

三、抗凝作用 325

四、其他 325

第七节 多靶点作用,集腋成裘 326

一、多种药物/复方的多靶点作用 326

二、单个药物/成分的多靶点作用 327

第17章 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常用中药及机制 334

第一节 具有保护糖尿病大血管作用的中药 334

一、活血化瘀类 334

二、清热解毒类 334

三、逐痰软坚类 335

四、其他类 335

第二节 中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血液学机制 337

一、中医药对糖尿病患者红细胞的影响 337

二、中医药对糖尿病患者白细胞的影响 338

三、中医药对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的影响 341

四、中医药对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343

五、中医药对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344

第18章 降脂调脂 352

第一节 治疗目标 352

第二节 非药物治疗 352

一、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教育 353

二、适当调节饮食 353

三、加强运动锻炼 353

四、戒烟限酒 353

五、饮茶与咖啡 353

第三节 西药降脂 353

一、应以LDC-C作为首要治疗目标 353

二、以高甘油三酯作为治疗目标 354

三、以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作为治疗目标 354

四、降脂药物联合用药的注意事项 355

第四节 辨证论治 355

一、脾失健运,痰湿阻滞 355

二、肝脾不调,气滞血瘀 356

三、胃强脾弱,浊毒内蕴 356

四、脾肾阳虚,浊瘀互结 356

第五节 降脂中药与食疗 356

一、降脂中药 356

二、食疗 357

第19章 降压 359

第一节 治疗目标 359

第二节 非药物治疗 359

第三节 西药降压 360

第四节 辨证论治 361

第五节 降压中药与食疗 362

一、降压中药 362

二、食疗 362

第20章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饮食疗法 364

第一节 糖尿病饮食治疗的价值及原则 364

一、糖尿病饮食治疗的作用 364

二、饮食治疗的原则 364

第二节 有益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植物性食物 368

一、水果类 368

二、种子种仁类 369

三、蔬菜类 370

第三节 常用动物性食物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影响 371

一、哺乳动物类 371

二、家禽飞禽类 372

三、水产类 372

四、海产类 373

第四节 健康食疗谱精选 373

一、适用于一般糖尿病患者的食谱 374

二、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脂、高血压患者的食谱 375

三、适用于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食谱 377

四、适用于糖尿病合并胃肠病变患者的食谱 378

五、其他 379

第21章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运动治疗 381

第一节 运动治疗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得益 381

一、运动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381

二、运动有利于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381

三、运动改善脂代谢紊乱 381

四、运动改善血管功能 382

五、运动降低血压 382

六、运动降低血尿酸 382

七、运动调节体重 383

八、运动改善糖耐量异常 383

九、运动预防糖尿病 383

第二节 运动治疗的方法 383

一、制定运动处方 383

二、选择运动类型 384

三、运动时间 384

四、运动频率 384

五、运动强度 385

六、糖尿病合并特定的大血管并发症的运动处方 385

第三节 运动治疗的注意事项 386

一、运动治疗的适应证 386

二、运动治疗的禁忌证 386

三、遵循原则 386

四、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387

第22章 糖尿病与脑动脉硬化 388

第一节 病因病理 388

一、发病机制探索 388

二、糖尿病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388

三、动脉硬化的分型和分期 389

四、影响动脉硬化斑块的因素 390

第二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391

一、临床特点 391

二、辅助检查 391

三、诊断 392

四、鉴别诊断 392

第三节 西医治疗 393

一、治疗糖尿病 393

二、降低血脂 393

三、治疗高血压 393

四、抗血小板治疗 394

五、改善脑功能 394

第四节 辨证论治 394

一、肾精不足,髓海空虚 394

二、中气不足,气血虚弱 395

三、阴阳失调,肝阳上亢 395

四、脾肺气虚,痰浊中阻 395

五、瘀血内停,脉络阻滞 395

第五节 食疗与保养 395

第23章 糖尿病与脑卒中 397

第一节 病因病理 397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398

一、诊断 398

二、鉴别诊断 401

第三节 西医治疗 402

一、一般治疗 402

二、溶检治疗 403

三、抗凝治疗 404

四、抗血小板凝集治疗 405

五、脑保护药和脑代谢激活药治疗 405

六、血液释释或降黏疗法 406

七、降颅压治疗 406

八、介入治疗 406

九、恢复期治疗 406

第四节 辨证论治 406

一、中药辨证治疗 406

二、针灸治疗 407

第五节 食疗和保养 408

第24章 糖尿病与慢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410

第一节 病因病理 411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413

一、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临床特点 414

二、诊断要点 414

三、鉴别诊断 414

第三节 西医治疗 415

一、一般治疗 415

二、糖尿病本身的治疗和纠正相关的危险因素 415

三、心绞痛的治疗 416

四、心肌梗死的治疗 416

五、心律失常的治疗 419

六、心力衰竭的治疗 419

第四节 辨证论治 419

一、病机与辨证 419

二、中成药辨证治疗 419

三、分型辨证论治 421

第五节 食疗与保养 421

一、辨证食疗 421

二、预防与保养 422

第25章 糖尿病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425

第一节 病因病理 425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427

一、ACS的分型诊断进展 427

二、危险性的评估 428

三、诊断依据 430

四、糖尿病心肌梗死 431

第三节 西医治疗 432

一、ACS的治疗策略 432

二、ACS的治疗 433

三、出院后的治疗 435

第四节 辨证论治 436

一、痰湿痹阻胸 436

二、痰热痹阻胸阳 436

三、气滞血瘀 436

四、气虚痰阻伴气滞血瘀 436

五、气阴两虚伴气滞血瘀 436

六、阴阳俱虚,血瘀饮停 436

第五节 食疗与保养 437

一、加强一级预防 437

二、生活方式干预 437

三、心境调适 438

第26章 糖尿病与慢性心功能不全 439

第一节 病因病理 439

一、概念 439

二、病因 439

三、病理 440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440

一、临床表现 440

二、诊断 442

三、鉴别诊断 442

第三节 西医治疗 443

一、一般治疗 443

二、糖尿病本身的治疗和纠正相关危险因素 443

三、心力衰竭的治疗 445

四、预后 446

第四节 辨证论治 446

一、辨证特点 446

二、病因病机 446

三、消渴病的治疗原则 446

四、消渴病心力衰竭(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的辨证治疗 446

第五节 食疗与保养 447

第27章 糖尿病与周围动脉硬化性闭塞 449

第一节 病因病理 449

一、周围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病因 449

二、病理 450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450

一、临床表现 450

二、辅助检查 451

三、病史和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 452

四、诊断标准与临床分期 453

五、鉴别诊断 453

第三节 西医治疗 454

一、一般疗法 454

二、药物治疗 454

三、手术治疗 455

四、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原则 455

第四节 辨证论治 456

一、急性期 456

二、慢性稳定期 456

第五节 食疗与保养 457

一、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的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要遵循的原则 457

二、部分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食疗方 457

第28章 糖尿病患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治疗 459

第一节 治疗原则与治疗目的 460

第二节 西药治疗 462

一、抗血小板治疗 462

二、抗凝治疗 463

三、原发的基础性疾病的治疗 464

第三节 辨证论治 464

一、血瘀气滞型 465

二、气阴两虚兼气滞血瘀 465

三、阳气亏损、痰瘀互结 465

第四节 中成药治疗 465

第五节 日常保养 466

第29章 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大血管事件后的治疗 468

第一节 治疗原则与治疗目的 468

第二节 西药治疗 469

一、阿司匹林治疗 469

二、治疗高血压 469

三、治疗血脂异常 469

四、控制糖尿病 470

五、活性氧清除剂 471

六、动脉溶栓 472

七、干细胞移植治疗 472

八、教育 472

第三节 辨证论治 472

一、气虚血瘀 472

二、气滞血瘀 472

三、脾肾阳虚血瘀 472

四、肝肾阴虚血瘀 472

五、痰瘀互结 473

第四节 中成药治疗 473

第五节 日常保养 473

第30章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的教育 475

第一节 正常胰岛素的分泌和调节及糖尿病患者的特征 475

第二节 糖尿病前期(血糖稳态受损)直到糖尿病的进展 477

第三节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概念 479

第四节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诊断 481

第五节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三级预防 485

一、糖尿病的一级预防 485

二、糖尿病的二级预防 486

三、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487

第六节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后的管理和康复教育 488

一、参加糖尿病管理的相关人员 488

二、糖尿病管理和教育的组织 488

三、糖尿病管理和教育的内容 489

四、糖尿病管理内容完成情况的检查和重点的确定 491

五、糖尿病患者群组管理经验 491

六、对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医患双方应该具备的态度 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