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革命战争时期通史 1840-1919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引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东方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06001977
  • 页数:508 页
图书介绍:

上卷 1

前言 1

第一章 鸦片战争 5

第一节 第一次鸦片战争 6

一、世界的近代化与清朝的闭关自守 6

二、鸦片贸易与禁烟运动 10

三、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15

四、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20

第二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23

一、反对列强扩大侵略权益的斗争 23

二、英法联军入侵与《天津条约》 26

三、战争再起与《北京条约》 30

四、沙俄趁火打劫 33

第三节 中国社会的变化 36

一、屡战屡败的原因 36

二、社会经济的变化 43

三、社会思潮的变向 45

第二章 摇撼清朝封建统治的农民战争 50

第一节 太平天国的兴起 50

一、洪秀全与拜上帝会 50

二、金田起义 54

三、定都天京与北伐西征 57

四、内政与外交 63

第二节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 69

一、天京事变 69

二、重整河山 72

三、悲壮的失败 79

第三节 农民战争的余波 82

一、太平军余部和捻军的英勇斗争 82

二、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 85

三、农民战争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88

第三章 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开端 92

第一节 洋务运动 92

一、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 92

二、洋务思潮 95

三、西方先进生产力的引进 100

四、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争 104

第二节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108

一、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 108

二、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 115

三、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117

第四章 边疆危机与民族抗战 121

第一节 边疆危机 121

一、美日侵犯台湾 121

二、俄、英侵略新疆 123

三、英国入侵西南边疆 125

第二节 中法战争 127

一、法国侵略越南与中法战争的爆发 127

二、战争的胜与负 130

第三节 中日甲午战争 135

一、日本的近代化和对外扩张 135

二、日本不宣而战与中国被迫应战 139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 143

四、台湾军民的浴血奋战 146

第四节 列强在中国的争夺 148

一、“三国干涉还辽”与《中俄密约》 148

二、势力范围的划分与争夺 151

三、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153

第五章 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 155

第一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 156

一、早期改良思想的产生 156

二、康有为的早期变法活动 158

三、维新思想的传播 163

四、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166

第二节 戊戌变法 171

一、百日维新 171

二、戊戌政变 175

三、伟大的尝试与沉痛的教训 179

第六章 义和团运动 184

第一节 义和团的兴起和壮大 184

一、反洋教斗争的发展 184

二、义和团在山东的兴起 188

三、义和团运动的高涨 193

第二节 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 198

一、八国联军入侵和京津军民抗战 198

二、沙俄出兵东北和中国军民抗俄 206

三、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209

第七章 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兴起 214

第一节 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酝酿 214

一、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214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218

三、民主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 221

第二节 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 225

一、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侵略 225

二、清政府的新政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29

三、爱国运动的蓬勃开展 232

第三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展 236

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236

二、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242

三、百折不挠的武装起义 247

第四节 立宪运动 249

一、清政府的预备立宪 249

二、立宪运动的高涨 252

三、立宪运动的历史作用 255

第八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258

第一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 258

一、民主革命力量的大汇合 258

二、武昌起义和各省响应 263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272

四、清朝的覆灭 274

第二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279

一、袁世凯的反动 279

二、二次革命 283

三、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和伟大意义 288

第九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继续 294

第一节 推翻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294

一、袁世凯的复辟丑剧 294

二、护国运动 302

第二节 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 308

一、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 308

二、护法运动 313

第三节 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 319

一、反对沙俄侵略蒙古、新疆的斗争 319

二、反对英国侵略西藏的斗争 325

第四节 意识形态领域的决战 327

一、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327

二、新文化运动 333

三、革命的新曙光 339

第十章 清末民初政治体制的演变 342

第一节 晚清政治体制的变化 342

一、君主政制的衰落 342

二、政府组织机构的变化与官吏制度 345

三、司法监察制度的进化 350

四、选官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分离 352

第二节 民国政治体制的创建 355

一、命途多舛的民主共和体制 355

二、国家机构的设置 359

三、近代政党制度的初步形成 364

第十一章 科学技术的进步 367

第一节 近代自然科学知识的传人和发展 368

一、数学 368

二、化学 371

三、物理学 373

四、天文学 375

五、生物学 378

六、地理学 380

第二节 近代工农业技术的传入和发展 383

一、炼钢 384

二、机械制造 385

三、电力 385

四、无线电 387

五、农业技术 388

第三节 西医学的传入和发展 390

一、教会医院对西方医术的传播 390

二、西医书籍的翻译和医学报刊的创办 392

三、医科学校的设立和制药厂的开办 394

第十二章 文化事业的发展 395

第一节 文学艺术 395

一、诗词 395

二、散文 401

三、小说 404

四、戏剧 409

五、音乐 412

六、美术 413

七、民间文学与汉字、汉语拼音的改革 415

第二节 史学 417

一、传统史学的延续和演变 417

二、外国史学的介绍和研究 419

三、资产阶级史学的产生和发展 421

第三节 新闻出版 423

一、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形成 423

二、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428

第十三章 教育事业的近代化 433

第一节 近代教育的兴起 433

一、洋务派兴办的新式学堂 433

二、教会学校的创办 436

三、留学教育 439

第二节 近代教育的发展 441

一、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 441

二、新教育制度的确立 447

三、民国初期教育的发展 455

第十四章 军事的近代化 460

第一节 军事制度的变革 460

一、新式武器的使用 460

二、海军的建设 464

三、新军的建立 469

四、军事学术的繁荣 474

第二节 资产阶级的军事理论与实践 478

一、维新派的军事主张 478

二、革命派的军事主张 481

三、军事近代化的初步完成 484

附录:史料综述 486

一、鸦片战争 486

二、摇撼清朝封建统治的农民战争 487

三、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开端 489

四、边疆危机与民族抗战 490

五、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 492

六、义和团运动 493

七、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兴起 495

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497

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继续 499

十、清末民初政治体制的演变 500

十一、科学技术的进步 502

十二、文化事业的发展 504

十三、教育事业的近代化 506

十四、军事的近代化 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