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走出边界的阐释 1
一 阐释的边界性 1
二 “从形式分析进入意义” 5
三 从小说叙述学回到小说修辞学 14
四 小说修辞学框架中的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 26
五 一种研究思路 34
上篇 39
第一章 叙述的假定性与智情双结构 39
第二章 铁屋子结构 46
第一节 封建思想传统与中国思想传统 47
第二节 “启蒙”与铁屋子结构 60
第三章 铁屋子结构的发现与智情双结构的设置 62
第一节 理想的困境、思想的深化与铁屋子结构的发现 62
第二节 “诊者”与“治者”的角色分离 68
第三节 时间的魔杖与心灵的支点 75
第四节 时间及角色分离意识与智结构及情结构 79
第五节 双向度的时间意识与智情双结构 86
第六节 智情双结构与鲁迅内在的心理需求 89
第四章 读者意识与智情双结构 97
第一节 鲁迅的读者意识 97
第二节 “怎么写”与“为谁写” 103
第三节 鲁迅的读者意识与小说阅读“门槛”的设置 109
第四节 鲁迅的读者意识与两个相反向度上的力 114
下篇 121
第五章 话语与结构:言说的双主体 121
第一节 结构作为言说的主体 121
第二节 日常生活中的理论资源 124
第三节 序文结构与智情双结构 127
第六章 《狂人日记》与智情双结构 131
第一节 序文结构与情结构“叙事契约”的签订 131
第二节 狂人视点与反复暗示的修辞技巧 134
第三节 类偏执狂患者的医学特征与登岸舍筏的修辞手段及情结构交流活动的运行机制 137
第四节 “代数”的修辞方法与狂人形象的激活机制 146
第五节 否定的主题词与智结构对话框架的构建 150
第六节 “意味”蕴涵在癫狂与清醒超常的反比例结构中 152
第七节 封套结构与通向结构的认识之途 155
第八节 黑夜与月夜的象征结构 161
第九节 单向度的线性思维方式与复杂的铁屋子结构 162
第十节 情结构与智结构的修辞策略 166
第七章 《阿Q正传·序》与智情双结构 170
第一节 “蘑菇文章”中的文章 171
第二节 纠缠·模糊·空白·特征 174
第三节 “你们笑自己!” 185
第八章 《伤逝》与智情双结构 190
第一节 《伤逝》的三层否定性结构 190
第二节 涓生和子君:否定传统者却被传统所否定 195
第三节 子君:在父亲的家门外仿佛找回的“自我”却又丢失在丈夫的家门内 201
第四节 《伤逝》:对“伤逝者”的伤逝 210
第五节 涓生:逃避忏悔的忏悔者 213
第九章 “否定之否定”结构 221
第一节 《端午节》:“差不多”背后有玄机 221
第二节 《孔乙己》:长期被误读的经典 226
第三节 在多重否定中抵达意义深度 230
第十章 《示众》的空间结构 238
第一节 《示众》:异常艰难的接受史 238
第二节 《示众》的空间结构 241
第三节 结构中的日常生活及其精神内涵 244
第四节 看客心态:国民劣根性的渊薮 247
第十一章 封套结构和反比结构 251
第一节 封套结构 251
第二节 反比结构 254
参考文献 268
后记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