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文献综述 8
(一)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研究 8
(二)关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研究 9
(三)关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研究 16
(四)总结 17
三、研究的意义 18
(一)理论价值 18
(二)实践意义 18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8
(一)研究思路 18
(二)研究方法 19
第二章 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标准、特征与演化机理 20
一、高等教育强国的概念解读 20
(一)大国与强国概念辨析 20
(二)高等教育强国的意旨 22
二、高等教育强国的评价标准 27
(一)高等教育强国指标确立的参照 27
(二)高等教育强国指标确立的依据 30
(三)高等教育强国指标体系的框架 33
三、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特征 35
(一)高等教育强国资源投入的特征 36
(二)高等教育强国组织运行的特征 38
(三)高等教育强国产出效益的特征 40
四、高等教育强国系统的演化机理 42
(一)高等教育强国系统的自组织演化 43
(二)高等教育强国系统的人为干预 45
(三)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动力机制 46
(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动力 48
第三章 美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基础 53
一、政治论为主导的强国指导思想 53
(一)认识论与政治论的思想论争 53
(二)高等教育政治论思想的核心 56
(三)工具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的内核 58
二、实用主义为核心的国家危机学说 64
(一)建国初期的国家危机学说——建立示范性教育巩固政权 67
(二)二战时期的国家危机学说——教育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 74
(三)21世纪的国家危机学说——教育旨在保证其全球竞争力 76
三、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发展理念 90
(一)威斯康星大学理念——社会本位主义 91
(二)赫钦斯大学理念——自由教育与批判中心 98
(三)弗莱克斯纳大学理念——“有机体”与学问中心 107
(四)科尔大学理念——“多元化巨型大学”与“服务站” 118
第四章 美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发展历程 127
一、殖民地统治时期学院的建立(1636—1776)——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萌芽 127
(一)教育目标:培养宗教工作者和传播宗教 128
(二)办学模式:宗教教派创办殖民地学院 132
(三)发展动力:教会的和社会事务的驱使 135
二、小型学院传播公私立高校兴起(1776—1869)——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石 136
(一)教育目标:满足当地社区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 136
(二)办学模式:小型学院传播、公私立大学并存 137
(三)发展动力:新型国家人口的增长和疆土的扩大 141
三、大学发展转型期高教格局形成(1870—1944)——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保障 143
(一)教育目标:直接服务于农业和其他生产行业 143
(二)办学模式:赠地学院、研究型大学、初级学院 145
(三)发展动力: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激增 149
四、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黄金时期(1945—1975)——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突破 149
(一)教育目标:将教育置于事关国家安危的重要地位 150
(二)办学模式:退伍军人入学、社区学院的发展、研究型大学改革 153
(三)发展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竞争的加剧 164
五、多元化时期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心(1975—)——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确立 166
(一)教育目标: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迎接知识经济挑战 166
(二)办学模式:高等教育多元化 170
(三)发展动力:信息技术的发展、民主化时代的到来 175
第五章 美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经验 177
一、奉行实用主义,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177
二、政府主动干预,制定法律促进大学的发展 178
三、施行分权管理,倡导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 180
四、多种形式办学,创新高等教育体系和制度 182
五、强化质量监督,创设非政府指向监控机制 183
第六章 美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启示 185
一、加强法制建设,优化高等教育治理结构 185
(一)高等教育法制建设进程滞缓 186
(二)高等学校依法治校亟待深入 186
(三)创新制度优化大学治理结构 187
二、服务国家战略,贴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192
(一)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一项重要职能 192
(二)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偏低 195
(三)努力拓展高校社会服务的实践路径 196
三、强化民主管理,增强大学的办学自主权 197
(一)民主管理是大学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198
(二)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198
(三)完善管理制度增强大学办学的自主权 199
四、明晰定位目标,推进分类办学差异发展 201
(一)对高校必须实施分类管理 201
(二)高校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201
(三)坚持分类办学特色化发展 202
五、完善保障制度,推行多元分类质量评估 206
(一)制度建设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核心 207
(二)当前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矛盾极其突出 207
(三)促进制度创新推行多元分类质量评估 208
第七章 中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 215
一、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理念创新 215
(一)理念创新是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的先导 215
(二)高等教育理念的内涵解析与历史演进 218
(三)新中国高等教育理念发展的基本历程 224
(四)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理念体系架构 240
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教育使命 241
(一)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党中央的重大的战略抉择 241
(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243
(三)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面临崭新的形势和严峻挑战 246
(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使命 250
三、制定大学的章程 坚持依法办学 254
(一)大学章程的历史沿革 255
(二)大学章程的法律地位 259
(三)大学章程的价值功用 260
(四)大学章程的实体内容 263
(五)大学章程制定的技术 264
四、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实践路向 268
(一)大学自治的理想旨意 268
(二)大学自治的法律保障 270
(三)大学自治的发展路向 272
五、多元文化发展与大学文化批判 275
(一)大学文化批判的创生 276
(二)大学文化批判的审视 278
(三)大学文化批判的实现 281
六、高水平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发展 283
(一)重塑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