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性区域构建 理论与实践》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勇,杜德斌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030297037
  • 页数:323 页
图书介绍:竞争性区域是拥有独特“地方品质”的区域,以创新和知识作为其发展的催化剂,因而成为了国家乃至全球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信息时代国家间的竞争在空间上已浓缩为汇集一国要素精华的大都市区域的竞争,而大都市区域的竞争力强弱直接决定了国家间博弈的成败,因此,如何构建竞争性区域已成为了全球竞争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要想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占有先机,就必须以创新型城市体系建设为契机,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步伐,增强城市创新活力,着力培育有竞争性的企业,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进一步完善政策法律环境。基于以上认识,上海在“十一五”规划中,把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作为上海未来五年的发展路线。从OECD的发展经验来看,区域竞争力提升是大都市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和最终目标,目前,OECD内部已形成了若干特色鲜明的竞争性都市区域,如:赫尔辛基都市区、斯德哥尔摩都市区等。这些竞争性都市区的出现与其采取的发展战略和治理措施是休戚相关的,同时,OECD内部的其他具有不同发展潜质的区域也都在积极挖掘其特质来进行区域创新,从而不断提升其区域竞争力,进而发展成为新兴的竞争性区域。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经

第一章 竞争性区域:区域范畴的竞争力 1

第一节 竞争性区域及相关概念 1

第二节 区域发展战略的转变 4

第三节 竞争性区域的空间衍生发展 21

第二章 区域竞争力提升与竞争性区域构建 25

第一节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阐述 25

第二节 区域竞争力提升的相关理论 36

第三节 构建竞争性区域的理论创新探索 46

第四节 小结 50

第三章 竞争性区域构建的战略政策 52

第一节 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政策演变及发展趋势 52

第二节 培育竞争性企业 74

第三节 促进创新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94

第四节 小结 98

第四章 竞争性区域构建的多级治理 99

第一节 地方分权与财政转移 100

第二节 区域发展合同 112

第三节 市政联合 116

第四节 跨边界合作及治理 117

第五节 地方公务员培训和激励企业家精神 120

第六节 公私合营 122

第七节 小结 128

第五章 竞争性区域衍生的催化剂:特色产业集群 130

第一节 特色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和知识联系的推动 133

第二节 特色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规制 138

第三节 特色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柔性集聚对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140

第四节 不同类型特色产业集群成长机制及对区域竞争力提升的推动 146

第五节 小结 176

第六章 特色产业集群的空间培育:大学-企业-政府区域三螺旋 178

第一节 大学-企业-政府区域三螺旋的空间运行过程 178

第二节 政府营造孕育特色产业集群的区域三螺旋支撑环境 185

第三节 三螺旋竞争性企业主导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202

第四节 创业型大学以推进区域三螺旋来提升特色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205

第五节 小结 221

第七章 国外典型竞争性区域案例 222

第一节 竞争性区域的主要类型 222

第二节 知识创新型区域 225

第三节 传统产业转型区域 238

第四节 小结 249

第八章 聚焦上海:独特“区域品质”的挖掘和提升 251

第一节 以创业型大学推动构建“知识杨浦”创新区 251

第二节 政府统领打造“航天闵行”主体功能区 257

第三节 三螺旋竞争性企业带动形成“汽车嘉定”产业区 268

第四节 崇明由大都市边缘区向现代化生态研创岛区的演进 272

第五节 小结 276

第九章 两岸区域经济空间整合:海峡经济区竞争性区域体系构建 278

第一节 以基础设施的协调与衔接拓展海峡经济区的区域邻近性 278

第二节 闽台教育、研究和企业区域三螺旋合作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形成 282

第三节 以缔结台湾海峡城市联盟促进海峡经济区的市政联合 290

第四节 以创建厦金特区为样板实现海峡经济区的地方分权与财政转移 293

第五节 以经济运行机制的衔接催生海峡经济区的合同式发展 295

第六节 以政府间的政策协调为中介带动海峡经济区内部的公私合营 297

第七节 小结 300

第十章 回顾与前瞻 302

参考文献 306

附录 316

图1-1 竞争性区域空间衍生发展 22

图2-1 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 32

图2-2 区域竞争力静态模型 38

图2-3 区域竞争力动态模型 38

图2-4 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三条基本道路 39

图2-5 区域竞争力形成机理分析模型 39

图2-6 区域核心竞争力体系 42

图2-7 区域竞争优势的来源(钻石模型) 44

图2-8 波特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演进模型 44

图2-9 波特的集群政策及传统的产业政策对区域竞争的影响 45

图2-10 集群对区域竞争性质的影响 45

图3-1 斯德哥尔摩大都市区的专利应用情况(1995~2002年) 54

图3-2 斯德哥尔摩都市区高校研发支出比较(1995~1996年) 54

图3-3 斯德哥尔摩STING创新增长机制 57

图3-4 斯德哥尔摩大都市区“区域增长计划”资金地区项目分配 58

图3-5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和经济增长效应 60

图3-6 釜山—镇海自由经济区的地理位置概况 67

图3-7 赫尔辛基科技走廊示意图 76

图3-8 斯德哥尔摩ICT产业集群 78

图3-9 斯德哥尔摩ICT产业链和企业网络结构 79

图3-10 斯德哥尔摩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示意图 79

图3-11 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研究与创新水平空间投影 82

图3-12 法国主要大区企业创新竞争项目(1999~2004年) 83

图3-13 斯德哥尔摩都市区从事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的企业比例(1994~1999年) 89

图3-14 斯德哥尔摩都市区不同技术领域的创新相对重要性 90

图3-15 斯德哥尔摩省创新过程中企业合作类型比例 91

图3-16 斯德哥尔摩省企业在不同创新阶段合作网络分布比例 92

图4-1 OECD主要国家政府收支占OECD总收支的比例(2002年) 101

图4-2 OECD主要国家政府公共收支占OECD的变化率(1985~2002年) 101

图4-3 部分国家非专项财政转移额 102

图4-4 釜山大都市区财政收入分布概况(2002年) 104

图4-5 釜山大都市区地方税收来源(2003年) 104

图4-6 STI第一阶段3.1亿美元投资部门分布 107

图4-7 维多利亚州科学技术投资计划(STI):第一代——依托价值链的生物技术方案 108

图4-8 维多利亚州2004生物技术发展战略框架 109

图4-9 区域合同的组织结构 114

图4-10 厄勒海峡地区新企业增长的部门分布(1995~1999年) 121

图4-11 赫尔辛基大都市区生命科学园分布概况 125

图4-12 竞争性区域构建的过程示意 129

图5-1 法国主要产业增长极区域分布(2006年) 130

图5-2 芬兰专业技术中心的地区分布(2006年) 131

图5-3 OECD成员国创新与经济增长业绩的线性关系(2004年)(25欧元=100美元) 134

图5-4 瑞典各区域的产业竞争优势及基于此的地方特色产业集群 139

图5-5 区域经济集群化及外联 143

图5-6 经济全球化中的内部相互关联维度 147

图5-7 日本知识创新集群的区域分布(2006年) 149

图5-8 蒙特利尔航空航天产业集群“产学研”结构体系 154

图5-9 北欧厄勒海峡地区“医药谷”地理位置概况 160

图5-10 “医药谷”公共研究SCI科研论文产出量及国际比较 167

图5-11 “医药谷”专利许可型和创业型公司产生比例 168

图5-12 捷克共和国区域竞争性特色产业集群分布(2006年) 170

图5-13 日本9项产业集群方案区域分布(2006年) 172

图5-14 挪威ARENA区域竞争性集群发展规划方案(2006年) 173

图5-15 美国加利福尼亚葡萄酒产业集群构成体系 174

图5-16 荷兰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分布(2006年) 175

图6-1 大学-企业-政府区域三螺旋空间运行及特色产业集群的孕育模式 179

图6-2 日本地区生态城(eco-town)环保创新集群培育网络 180

图6-3 美国主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州的研发基金投入分布 188

图6-4 美国专利申请密度的地区分布(1990~1999年) 189

图6-5 美国各州创新商业化指数与专利申请的正相关联系(2000年) 189

图6-6 维多利亚州生物技术研发投资成本和区位质量国际比较矩阵 193

图6-7 维多利亚州人均研发投入部门分布及国内比较(2001年) 194

图6-8 维多利亚州占澳洲国家健康与医学科研委员会(NHMRC)准予项目和实施规划的比例(2000~2004年) 194

图6-9 维多利亚州莫纳什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分布 200

图6-10 培育专业技术集群发展平台 201

图6-11 研发提升下的澳大利亚葡萄酒产业集群分布概况 208

图6-12 OECD成员国各地区研发咨询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互动 211

图6-13 斯德哥尔摩大都市区的主要生产服务专业化部门(假定该地区生产服务业平均就业水平为100) 213

图6-14 OECD成员国各地区产学研合作的一般阶段模型 214

图6-15 OECD成员国各地区创业型大学及研究机构与科技衍生企业的互动发展模式 215

图6-16 斯德哥尔摩大都市区技术和制造业之间的创新联系簇 218

图6-17 斯德哥尔摩大都市区研发机构之间的合作模式及联系程度(1997年) 219

图6-18 斯德哥尔摩大都市区研发机构与企业间的合作模式及联系度(1997年) 220

图7-1 OECD成员国不同类型的区域对国家GDP增长的贡献程度比较(1998~2003年) 223

图7-2 美国25个拥有相对高就业率贸易集群的县(乡村地区)分布示意图 224

图7-3 美国纺织业和信息产业高就业率乡村地区分布(2004年) 224

图7-4 赫尔辛基的地域范围分布示意图 226

图7-5 瑞典斯德哥尔摩都市区的地理位置概况 228

图7-6 斯德哥尔摩大都市区主要的集群组成(1995~2003年) 230

图7-7 蒙特利尔大都市区的地理位置概况 230

图7-8 蒙特利尔大都市区各部门的就业增长(1991~2001年) 232

图7-9 魁北克省向美国的出口比重(2001年) 233

图7-10 韩国首尔大都市区的地理位置概况 235

图7-11 北欧厄勒海峡地区的地理位置概况 236

图7-12 釜山大都市区概况 239

图7-13 英国格拉斯哥大都市区的地理位置概况 242

图7-14 维多利亚州的地理位置概况 245

图7-15 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概况 247

图8-1 上海市杨浦区的地理位置概况 252

图8-2 杨浦区“知识创新区”的空间布局规划图 253

图8-3 上海市杨浦区新兴产业集群规划 256

图8-4 闵行区的地理位置概况 258

图8-5 吴泾能源化工产业基地循环经济产业链 264

图8-6 嘉定区的地理位置概况 269

图8-7 崇明县三岛的地理位置概况 273

表2-1 产业集聚外部性相关理论综述 29

表2-2 国内外代表性区域竞争力理论模型 39

表3-1 斯德哥尔摩都市区研发的变化情况(1993~1995年) 53

表3-2 斯德哥尔摩大都市区主要的工业研究所及研究领域、营业额概况(1995年) 55

表3-3 针对资源发展的集体行动类型 64

表3-4 港口城市转型 64

表3-5 釜山—镇海自由经济区对外资采取的财政激励优惠措施 67

表3-6 釜山十大战略性产业规划(2004~2008年) 68

表3-7 韩国中央政府和釜山大都市区政府的集群发展规划概览 68

表3-8 韩国各都市区或道的研发预算概况(2002年) 70

表3-9 釜山企业创新理念来源分布比例 71

表3-10 高等教育机构与企业间的多种合作 84

表3-11 斯德哥尔摩都市区产业类型占当地比重的地区比较(2005年) 87

表3-12 斯德哥尔摩大都市区申请专利的企业比例(2005年) 88

表3-13 斯德哥尔摩都市区各地区不同产业的研发投入比例概况(2005年) 90

表3-14 斯德哥尔摩省在不同技术领域开展合作的企业的部门分布比例 91

表3-15 法国各大区的研究人员概况(2003年) 93

表3-16 促进集群发展的因素及采取的典型措施 96

表4-1 斯德哥尔摩大都市区各主要行政区、人均经济收入及政府人员编制比较(1995年) 103

表4-2 澳大利亚新成立的生物技术公司(2000~2002年) 105

表5-1 特色产业集群的空间维度 132

表5-2 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知识联系演变类型 133

表5-3 后福特制时代企业发展与福特制时代及手工业时代企业发展的纵向比较 141

表5-4 推动产业本地化的动力 147

表5-5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传统产业集群典型特征的横向比较 147

表5-6 OECD国家各地区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成长机制 149

表5-7 蒙特利尔大都市区政府集群战略行动方案 150

表5-8 大学和研究机构对高技术产业集群成长起步阶段的基础培育作用 155

表5-9 OECD集群规划实施中促进创新的政策工具 156

表5-10 硅谷与“128公路”ICT集群的创新文化比较 157

表5-11 高技术产业集群对区域竞争力提升的作用 158

表5-12 “医药谷”生物医疗研究投入与产出及其国际比较(2002~2003年) 166

表5-13 “医药谷”技术转移成效统计(2003年) 168

表5-14 “医药谷”技术转移投入量国际比较 169

表5-15 意大利和德国主要传统产业的空间集聚比较 170

表5-16 日本各地区“产业集群计划”项目(2001年) 172

表6-1 以知识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发展三螺旋空间及其特点 179

表6-2 OECD成员国各地区风险投资项目类型 186

表6-3 首尔大都市区近期开发的主要健康生物技术产品 196

表6-4 维多利亚州新兴的特色产业集群及地区分布 199

表6-5 政府、企业、大学在不同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中的作用比较 204

表6-6 OECD成员国各地区创业型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科学研究领域与相关产业关联度指标 208

表6-7 OECD成员国各地区企业孵化器的形态、功能、资金来源和核心目标 214

表6-8 斯德哥尔摩大都市区技术领域和产业部门之间的创新联系与合作比例 217

表6-9 斯德哥尔摩大都市区高校-产业的合作程度与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相关性 219

表6-10 推动OECD公共部门研究机构知识外溢项目的原因及成效 220

表7-1 斯德哥尔摩梅拉伦湖都市区与其他大都市区发展的比较 229

表7-2 蒙特利尔大都市区各产业部门的GDP和就业量占整个都市区的比重 231

表7-3 釜山大都市区各制造业部门的企业破产数和员工数及增长率(2002~2003年) 240

表7-4 釜山大都市区各生产部门的GDP总量占釜山都市区的比重(1998~2002年) 241

表7-5 格拉斯哥大都市区发展不同类型区域的SWOT分析 243

表8-1 杨浦区“十一五”期间的产业发展战略 254

表8-2 闵行区14类主要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及集聚地比较(2004年) 260

表8-3 闵行区两种制造业集聚模式比较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