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谈史籍 3
第一章 史部渊源与史部目录 3
第一节 读史须知目录 3
第二节 目录源流 5
第三节 史部目录 10
第二章 纪传体正史 14
第一节 正史概述 14
第二节 《史记》和《汉书》 19
第三节 断代诸史(上) 27
第四节 断代诸史(下) 39
第三章 编年体史书 50
第一节 编年体源流 50
第二节 《资治通鉴》 55
第三节 《通鉴》续编 58
第四章 纪事本末体史书 61
第一节 纪事本末体源流 61
第二节 纪事本末体著作简介 63
第五章 政书 69
第一节 政书源流 69
第二节 “十通” 71
第三节 历代会要 76
第六章 史评和学术史 81
第一节 史评概说 81
第二节 史评要籍 83
第三节 学术史 86
第七章 地理和方志 90
第一节 沿革地理 90
第二节 历史地图 93
第三节 方志 96
第八章 实录 101
第一节 实录源流 101
第二节 《明实录》和《清实录》 102
第九章 别史与杂史 105
第一节 别史 105
第二节 杂史 109
第十章 金石与甲骨 115
第一节 金石源流 115
第二节 甲骨文字 119
第十一章 群经、诸子、文集 123
第一节 群经 123
第二节 诸子 128
第三节 文集 135
中编 谈史学 143
第一章 史学概说 143
第一节 史学层次观 143
第二节 史学概论 146
第三节 史学理论 150
第二章 关于中国史学史 153
第一节 论任务 153
第二节 论内容 155
第三节 论分期 161
第四节 论教学 166
第三章 修史制度 171
第一节 史官 171
第二节 史馆 175
第三节 私修 179
第四章 史学传统 183
第一节 传统史学和史学传统 183
第二节 传统史学的优良传统 190
第三节 通史家风 204
第五章 经学与史学 220
第一节 经史关系论略 220
第二节 两汉经学与古史研究 222
第三节 魏晋以来经学的变迁 227
第四节 清代朴学与古史研究 231
第六章 史家选谈 238
第一节 司马迁的史学 238
第二节 刘知几的史学 247
第三节 司马光的史学 264
第四节 章学诚的史学 276
第五节 梁启超的史学 286
第六节 李大钊的史学 293
下编 谈校读 305
第一章 读史常识 305
第一节 历法 305
第二节 职官 312
第三节 选举 321
第四节 学校 327
第五节 姓名 333
第六节 宗法 337
第二章 校读知识 342
第一节 校勘 342
第二节 版本 349
第三节 注解 354
第四节 辨伪 360
第五节 避讳 366
第三章 读史工具书 373
第一节 读史工具书的性质和类型 373
第二节 字典和词典 374
第三节 目录和索引 391
第四节 历表和年表 401
第五节 类书和丛书 405
附录 415
一、二十四史修撰例目表 415
二、古今书目分部异同表 416
三、二十四史书志卷数、沿革表 418
四、中国古代著名史家简表 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