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绪论 3
1.本项目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框架 3
1.1 本项目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3
1.2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6
1.3 本项目的研究思路 7
1.4 本项目的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8
2.高校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0
2.1 利益相关者纳入高校组织的必然性 10
2.2 高校利益相关者的内涵与范围界定 11
2.3 高校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关系及影响 13
2.4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高校组织模式与管理体制创新 14
2.5 高校与利益相关者互动发展的行为调适与管理策略 18
2.6 高校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趋势 20
第二部分 理论与实证研究 25
3.高校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关系模式及价值循环模型 25
3.1 高校与利益相关者之间“一对一”的互动关系模式分析 25
3.2 高校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人际关系模式分析 29
3.3 高校利益相关者的角色重叠关系模式分析 31
3.4 高校与利益相关者互动发展的价值创造、体验及行为循环模型 33
3.5 高校与利益相关者互动发展的管理策略 34
4.基于价值链关系的高校利益相关者网络结构研究 36
4.1 高校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36
4.2 高校利益相关者的投入和期望收益 38
4.3 基于价值链的高校利益相关者网络模型 41
5.高校利益相关者边界与属性识别的实证研究 44
5.1 高校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及划分 45
5.2 研究假设与问卷设计 46
5.3 统计分析 48
5.4 结论与建议 58
6.高校与利益相关者双向利益要求的实证研究 60
6.1 研究假设 60
6.2 问卷设计 63
6.3 统计分析 64
6.4 结论与建议 90
7.我国高校利益相关者意识与行为的实证研究 93
7.1 研究目的 93
7.2 问卷设计 94
7.3 统计分析 95
7.4 结论与建议 101
第三部分 对策研究 105
8.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高校治理结构与机制创新 105
8.1 国内外高校治理的研究现状 106
8.2 高校利益相关者主体间的价值流关系 107
8.3 利益相关者纳入的高校治理结构和机制 111
9.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高校董事会治理结构创新 115
9.1 高校董事会发展概况 115
9.2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高校董事会治理结构创新 117
10.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高校行政组织与管理体制创新 119
10.1 高校行政组织管理的研究现状 119
10.2 高校行政组织管理创新路径 120
10.3 高校行政组织的角色定位与关系重构 122
10.4 高校行政组织管理改革策略 123
11.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二级学院组织管理模式创新 125
11.1 二级学院利益相关者概念界定 125
11.2 高校二级学院利益相关者的识别 126
11.3 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构建 127
12.高校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差异性及平衡管理机制 130
12.1 高校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含义及特点 130
12.2 高校利益相关者价值需求的获取方法 131
12.3 高校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体系 132
12.4 高校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冲突、影响及解决思路 133
12.5 利益相关者价值需求的平衡与管理机制 134
13.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行政管理绩效指标及行为调适 136
13.1 高校利益相关者对高校的双向价值需求对比 136
13.2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校行政管理的绩效目标和原则 137
13.3 把平衡计分卡引入高校行政管理绩效考评的可行性 139
13.4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行政管理绩效指标体系构建 142
13.5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行政管理部门行为调适 145
14.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高校专业建设管理研究 148
14.1 高校传统专业建设的挑战及其利益相关者分析 149
14.2 利益相关者对专业建设的影响与高校的社会责任 149
14.3 高校专业建设中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利益要求分析 151
14.4 高校专业建设中的利益相关者管理步骤 153
14.5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专业建设管理策略 154
15.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高校品牌塑造机理与塑造方法 155
15.1 文献回顾与述评 156
15.2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高校品牌塑造机理 158
15.3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高校品牌塑造方法 160
第四部分 案例研究 169
16.案例研究:以某大学为例 169
16.1 学校背景材料 169
16.2 学校利益相关者及其互动关系结构分析 170
16.3 学校组织结构及其运行分析 171
16.4 学校与利益相关者互动发展的实证分析 174
16.5 面向利益相关者的高校组织创新与行为调适策略 181
主要参考文献 186
附录:高校利益相关者调查问卷 200
后记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