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翻云覆雨之政局 3
滦州独立感言 3
战机动矣 4
汤蛰仙进退两难 5
保卫治安之不容缓 6
述梦 7
蒙人要求独立之非计 8
知人难 9
告张绍曾 10
靳内阁总辞职 11
翻云覆雨之政局 12
海军其终使国人失望乎 13
借债还债之理财政策 14
对余日章君报告之感想 15
负外交失败之责任者有几人 16
蒋梦麐主张之变幻 18
奉天会议宣言之真价值 19
愿为董康进一解 20
统一中国之先决问题 21
张吴会晤以后将如何 22
张吴会见后之对国战事 25
孙传芳主和之索隐 28
国军编遣程序大纲 30
编余士兵之遣置问题 32
铁部之筑路计划 35
统一商民组织 38
关于大赦案之意见 40
农业推广之实施 42
第四度之五卅纪念 44
政治上进退之本义 46
请拟就有关东三省、外内蒙与新疆问题之研究题目以与拉铁摩尔研讨致王宠惠函 48
请检送“战后工业建设纲领”等案以备国民参政会咨询致王宠惠函 49
为参政员选举委员会开会事致吴铁城函 50
请即商讨拟订国府各种法规与吴鼎昌致王宠惠函 51
关于宪法条文适用问题致陈立夫函 52
第二章 中国东南之大势 55
选举浙都督问题 55
江浙人民否认此届省会 56
责成县知事整顿印花税 57
浙江实业银行间题 58
东南大势之前途 59
评摧毁封建势力案 62
浙省二五减租之前途 64
再评禁止建祠立谱祭祖祀宗案 67
浙省借征田赋问题 71
四中全会之精神 73
四中全会对党员训令之意义 76
施行国防为中心的教育 80
第三章 教育、新闻、青年与媒体 85
北京报界之月旦 85
《字林西报》之态度 86
大学区制停止以后 89
筹设省立乡村师范提案 91
教育的理论与实际 93
切望舆论界于国难当头积极负起言责 97
青年学生之言行应以国家法纪与社会秩序为前提 98
负起责任维护教育秩序之安定 99
请代为说明对“修正教育部组织法案”之意见致狄君武函 101
请准辞国防最高委员会教育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函 102
请《新闻天地》审慎处理政论性稿件致卜少夫函 103
第四章 中国对日之态度 107
日本元老宣言之妄 107
今后之鲁案 108
韩人杨春山之暗杀案 109
芳泽来华以后 110
告芳泽公使 112
今后对日之态度 114
济南事件与善后 116
保障人权令之旨趣 118
五三纪念 120
停战协定签订后不应存苟安心理 122
第五章 外交与国际局势 127
不战何俟 127
俄人亦未为得计 128
英国总罢工之经过 129
外交趋势与关税会议 132
阿富汗政变之联想 134
柯立芝为政之标语 136
英国工党之胜利 138
海天鳞爪 140
第六章 多难之国家与民族 145
多难之国家与国民 145
艰难严重之试验期 147
外舅杨先生八十寿言 149
一个回忆 151
外舅杨先生行述 154
何君育杰墓表 156
十一月十一日杂记 158
谈乐观 160
论处世之道 161
第七章 人物与社会关系 165
为收集邹亚云存稿与叶楚伧、柳亚子致邹弟函 165
为“五周年纪念增刊”约稿事致四弟训慈函 166
突兀哉杨宇霆之死 167
无畏与自信 169
国葬中之救国谈 171
为西安事变不克随侍致蒋介石函 174
为庐山大学教授谈话会事致张岳军函 175
致吴铁城函 176
致陈立夫函 177
为《东南日报》事致胡健中函 178
约期再晤致方豪函 179
送还原签呈致吴铁城函 180
望请惠临陪都致钱穆函 181
和风篇呈吾师张阆声先生 182
书赠陈迨侄勉从军报国 184
我所认识的邵翼如先生 185
勉四儿陈迈投军古体诗 188
望请节哀自重致叶实之函 189
请勿再坚却总裁致赠医药费致徐复观函 190
临终留呈蒋介石书 191
遗告处理身后事务十则留交蒋、金两秘书函 193
临终致张道藩函 195
临终致洪兰友函 196
临终致潘公展、程沧波函 197
临终遗夫人书 198
临终遗训慈、训悆、叔同诸弟书 199
临终遗诸儿书 200
临终遗副官陶永标书 201
《子美集》后序 202
夏五社集愚园云起楼即事得先韵 204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 205
第八章 回忆录 209
回忆录 209
附 录 他人的视角 283
悼念布雷先生 283
重诉生平 288
陈布雷澹泊宁静 293
记陈布雷先生 304
怀念布雷先生 317
后记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