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则 1
1.1 符号 1
1.2 范围 1
1.3 设计原则 2
1.4 载重 3
1.5 材料 3
1.6 设计与施工之配合 4
1.7 混凝土规定抗压强度 4
1.8 钢筋强度限制 4
1.9 弹性模数 5
1.10 设计图说 5
第二章 分析与设计 7
2.1 符号 7
2.2 强度设计法 8
2.3 设计强度 9
2.4 设计载重 10
2.5 分析方法 12
2.6 连续受挠构材负弯矩之调整 13
2.7 劲度 14
2.8 跨度 14
2.9 柱 14
2.10 活载重之分布 15
2.11 挠度之控制 15
2.12 T型梁构造 19
2.13 搁栅版构造 19
第三章 挠曲与轴力 21
3.1 符号 21
3.2 范围 23
3.3 设计基本假设 23
3.4 设计通则 24
3.5 受挠构材之横支撑间距 28
3.6 受挠构材之最少钢筋量 28
3.7 裂纹控制一梁与单向版内受挠钢筋分布 29
3.8 深梁 31
3.9 受压构材之设计尺寸 31
3.10 受压构材之钢筋限制 32
3.11 受压构材之长细效应 33
3.12 弯矩放大法——通则 34
3.13 弯矩放大法——无侧移构架 36
3.14 弯矩放大法——有侧移构架 39
3.15 支承版系之受轴力构材 42
3.16 合成受压构材 43
3.17 承压强度 45
第四章 剪力与扭力 49
4.1 符号 49
4.2 剪力强度 51
4.3 轻质混凝土 53
4.4 非预力构材之混凝土剪力计算强度 54
4.5 预力构材之混凝土剪力计算强度 56
4.6 剪力钢筋之设计 58
4.7 扭力设计 62
4.8 剪力摩擦 71
4.9 深梁 75
4.10 托架之特殊规定 76
4.11 墙之特殊规定 79
4.12 弯矩传递至柱 81
4.13 版及基脚之特殊规定 81
第五章 钢筋之伸展与续接 95
5.1 符号 95
5.2 钢筋之伸展一通则 96
5.3 受拉竹节钢筋与麻面钢线之伸展 96
5.4 受压竹节钢筋与麻面钢线之伸展 103
5.5 成束钢筋之伸展 103
5.6 受拉钢筋标准弯钩之伸展 104
5.7 机械式锚定 107
5.8 受拉溶接麻面钢线网之伸展 107
5.9 受拉熔接光面钢线网之伸展 108
5.10 预力钢绞线之伸展 108
5.11 受挠钢筋之伸展——通则 110
5.12 正弯矩钢筋之伸展 112
5.13 负弯矩钢筋之伸展, 114
5.14 腹筋之伸展 114
5.15 钢筋之续接——通则 117
5.16 受拉竹节钢筋及麻面钢线之续接 118
5.17 受压竹节钢筋之续接 119
5.18 柱筋续接之特别规定 120
5.19 受拉熔接麻面钢线网之续接 122
5.20 受拉熔接光面钢线网之续接 123
第六章 双向版系 127
6.1 符号 127
6.2 范围 128
6.3 定义 128
6.4 版之钢筋 129
6.5 版之开孔 131
6.6 设计步骤 131
6.7 直接设计法 133
6.8 相当构架法 138
第七章 墙 145
7.1 符号 145
7.2 范围 146
7.3 通则 146
7.4 最少钢筋量 146
7.5 墙作受压构材之设计 147
7.6 墙之经验设计法 147
7.7 非承重墙 148
7.8 墙作地梁之设计 148
7.9 南墙之替代设计 148
第八章 基脚 151
8.1 符号 151
8.2 范围 151
8.3 载重与反力 151
8.4 支承圆形或正多边形之柱或墩柱之基脚 151
8.5 基脚弯矩 152
8.6 基脚剪力 152
8.7 基脚钢筋之伸展 153
8.8 基脚之最小厚度 153
8.9 柱、墙或墩柱底部力之传递 153
8.10 斜面或阶式基脚 155
8.11 联合基脚与筏基 155
第九章 预铸混凝土构材 157
9.1 符号 157
9.2 范围 157
9.3 通则 157
9.4 构材间作用力之分布 158
9.5 构材设计 158
9.6 结构整体性 159
9.7 接合与支承设计 161
9.8 混凝土浇注后埋设物 162
9.9 标记 162
9.10 储放、搬运及吊装 163
9.11 预铸混凝土构材之强度评估 163
第十章 合成混凝土受挠构材 165
10.1 符号 165
10.2 范围 165
10.3 通则 165
10.4 支撑 166
10.5 垂直剪力强度 166
10.6 水平剪力强度 166
10.7 传递水平剪力之系筋 167
第十一章 预力混凝土 169
11.1 符号 169
11.2 范围 171
11.3 通则 172
11.4 假设 173
11.5 受挠构材之使用性需求 174
11.6 预力钢筋之容许应力; 176
11.7 预力损失 177
11.8 挠曲强度 182
11.9 受挠构材之钢材量限制 185
11.10 最少黏裹钢筋 185
11.11 静不定结构 187
11.12 承受挠曲与轴力之预力混凝土受压构材 188
11.13 预力版系 188
11.14 后拉预力钢腱锚定区 189
11.15 无黏裹预力钢筋之防蚀 195
11.16 后拉法套管 195
11.17 黏裹预力钢腱之灌浆 196
11.18 预力钢筋之保谩 196
11.19 预力之施加及测定 197
11.20 后拉预力之锚定器与续接器 197
11.21 外置后拉法预力 198
第十二章 薄壳与折版 201
12.1 符号 201
12.2 范围及定义 201
12.3 分析及设计 202
12.4 材料之规定强度 204
12.5 薄壳内钢筋 205
12.6 施工 207
第十三章 设计细则 209
13.1 符号 209
13.2 钢筋 209
13.3 标准弯钩 209
13.4 最小弯曲内径 210
13.5 钢筋间距之限制 211
13.6 钢筋之保护层 212
13.7 柱筋细则 214
13.8 接头 215
13.9 受压构材之横向钢筋 215
13.10 受挠构材之横向钢筋 217
13.11 干缩与温度钢筋 218
13.12 结构整体性之要求 219
13.13 混凝土中管遗之埋设 220
13.14 接缝 221
13.15 混凝土楼版之表面修饰 221
第十四章 结构物之强度评估 223
14.1 符号 223
14.2 强度评估通则 223
14.3 分析所需构材尺寸与材料性质之决定 224
14.4 载重试验程序 225
14.5 载重准则 226
14.6 认可准则 226
14.7 降低使用载重之核定 228
14.8 安全措施 228
第十五章 耐震设计之特别规定 229
15.1 符号 229
15.2 定义 230
15.3 通则 231
15.4 构架内之挠曲构材 234
15.5 构架内承受挠曲与轴向载重之构材 237
15.6 构架之接头 241
15.7 预铸抗弯矩构架 243
15.8 结构墙与连接梁 244
15.9 横膈版与桁架 250
15.10 基础 253
15.11 构架内非抵抗地震力之构材 256
第十六章 结构纯混凝土 261
16.1 符号 261
16.2 通则 261
16.3 限制条件 262
16.4 接缝 262
16.5 设计方法 263
16.6 强度设计 263
16.7 墙 265
16.8 基脚 266
16.9 墩柱 267
16.10 预铸构材 267
16.11 耐震结构中之结构纯混凝土 268
附篇A 压拉杆模式 269
A.1 符号 269
A.2 定义 270
A.3 压拉杆模式设计程序 274
A.4 压杆强度 276
A.5 拉杆强度 279
A.6 节点区强度 281
附篇B 钢筋(含预力)混凝土受挠曲与轴力构材替代设计规定 283
B.1 符号及范围 283
B.2.6 非预力连续受挠构材负弯矩之调整 284
B.3 设计通则 285
B.11.9 受挠构材之钢筋限制 287
附篇C 强度折减因数与设计载重之替代值 291
C.1 符 291
C.2 通则 291
C.3 设计强度 291
C.4 设计载重 293
附篇D 混凝土结构用锚栓 295
D.1 符-号 295
D.2 定义 297
D.3 范围 299
D.4 一般需求 300
D.5 锚栓强度通则 301
D.6 拉力载重之设计要求 306
D.7 剪力载重之设计要求 312
D.8 拉力和剪力互制作用 318
D.9 避免劈裂破坏之边距、间距和厚度之需求 319
D.10 锚栓安装 320
附篇E 材料之品质要求 323
E.1 符号 323
E.2 材料检验 323
E.3 混凝土 323
E.4 钢筋 332
E.5 预力混凝土材料 333
附篇F 工作应力 339
F.1 符号 339
F.2 范围 339
F.3 通则 340
F.4 容许应力 341
F.5 钢筋之伸展及续接 342
F.6 挠曲 342
F.7 受压构材 343
F.8 剪力与扭力 343
附录甲 混凝土常用钢筋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