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培养分析(cultivation analysis):对电视传播长期效果的研究 2
第一节 培养分析的理论框架 2
第二节 培养分析的主要研究方向 6
第三节 培养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 12
第四节 培养理论的发展 16
第二章 使用与满足(uses and gratifications):电视收视的动机 24
第一节 使用与满足:一种基于受众心理的媒介效果观 24
第二节 受众的媒介使用动机(motivation) 32
第三节认知需求对受众动机的影响 50
第四节 使用与满足的发展 53
第三章 可信度(credibility):传播效果的基石 62
第一节 可信度的提出及内涵 62
第二节 可信度研究的主要领域 64
第三节 衡量可信度的指标 69
第四节 媒介数字化环境下的可信度研究 78
第四章 受众心理:电视收看的过滤器 88
第一节个性 (personality) 88
第二节 观众为什么看自己不信任的内容:动机与认知需求的相互作用 95
第三节 情绪(emotion) 99
第四节 类社会关系(parasocial relationships) 106
第五章 框架(framing):电视对社会现实的“建构” 118
第一节 框架的内涵 118
第二节 框架研究的理论模型 123
第三节 新闻框架的分析方法 126
第四节 框架(framing)、凸显(priming)、议程设置(agenda setting) 137
第六章 说 服效果:电视传播对受众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146
第一节 说服与媒介传播 146
第二节 说服的原理与技巧 152
第三节 非语言传播 155
第四节 潜意识(subliminal)说服 161
第五节 第三人效果(third-person perception) 163
第七章 性别角色:影响电视媒介行为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172
第一节 电视报道中的性别刻板印象 172
第二节 作为电视新闻来源的女性 180
第三节 性别对新闻选择的影响 184
第八章 电视瘾、性、暴力、迷:电视与人的社会化 194
第一节 电视瘾(TV addiction) 194
第二节 电视与性 202
第三节 电视与暴力 209
第四节 电视与迷(fan)群文化 220
第九章 文化:电视传播的背景 234
第一节 文化:一个理解传播的视角 234
第二节 文化维度(cultural dimensions) 236
第三节 文化解释在媒介传播研究中的运用 253
第十章 新媒体环境对电视传播的影响 264
第一节 互联网环境下的新闻媒介选择 264
第二节 新媒体语境下的媒介可信度 272
第三节 动机(motivation)、媒介参与(media involvement)与网络依赖(internet dependency) 283
第四节 电视媒体网站:跨媒介使用模型(cross-media usage model) 293
后记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