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简介:信号完整性的重要性 1
1.1计算能力:过去和未来 1
1.2问题 3
1.3基础 4
1.4总线设计的新领域 5
1.5本书适用对象 5
1.6小结 5
错误声明 5
参考文献 5
第2章 信号完整性的电磁学基础 6
2.1麦克斯韦方程组 6
2.2常见向量算子 7
2.3波的传播 13
2.4静电学 20
2.5静磁学 26
2.6能流和玻印亭向量 32
2.7电磁波的反射 35
参考文献 38
习题 38
第3章 理想传输线基础 40
3.1传输线结构 40
3.2无损传输线上信号传播 41
3.3传输线特性参数 50
3.4无损传输线参数 55
3.5传输线反射 70
3.6时域反射计 83
参考文献 88
习题 89
第4章 串扰 91
4.1互感与互容 91
4.2耦合波动方程 96
4.3耦合线路分析 98
4.4模态分析 111
4.5串扰最小化 123
4.6小结 124
参考文献 124
习题 124
第5章 非理想导体模型 128
5.1信号在无边界导电介质中传播 128
5.2传输线的经典导体模型 131
5.3表面粗糙度 142
5.4非理想导体的传输线参数 157
参考文献 159
习题 159
第6章 电介质的电气特性 161
6.1电介质极化 161
6.2电介质材料的分类 165
6.3频率相关的电介质行为 165
6.4物理电介质模型的特性 174
6.5纤维交织效应 177
6.6环境变化对电介质行为的影响 181
6.7有损电介质和实际导体的传输线参数 184
参考文献 189
习题 190
第7章 差分信号 192
7.1消除共模噪声 193
7.2差分串扰 194
7.3虚参考平面 195
7.4模态电压的传输 196
7.5常用术语 197
7.6差分信号的缺陷 197
参考文献 202
习题 203
第8章 物理信道的数学要求 204
8.1时域仿真中的频域效应 204
8.2物理信道的要求 214
参考文献 223
习题 223
第9章 数字工程的网络分析 224
9.1高频电压和电流波 224
9.2网络理论 228
9.3S参数的物理性质 263
参考文献 268
习题 268
第10章 关于高速信道建模的讨论 270
10.1建立传输线的物理模型 270
10.2非理想返回路径 273
10.3通孔 281
参考文献 286
习题 286
第11章l/O电路和模型 287
11.1I/O设计考虑因素 287
11.2推挽式发射机 288
11.3CMOS接收机 296
11.4ESD保护电路 297
11.5片上终端匹配 299
11.6伯杰图 300
11.7漏极开路发射机 305
11.8差分电流模式发射机 308
11.9低摆幅和差分接收机 310
11.10IBIS模型 311
11.11小结 317
参考文献 317
习题 318
第12章 均衡 321
12.1分析与设计背景 321
12.2连续时间线性均衡器 330
12.3离散线性均衡器 336
12.4决策反馈均衡 347
12.5小结 350
参考文献 350
习题 351
第13章 时序抖动和噪声的建模及其容许值 354
13.1眼图 354
13.2误码率 356
13.3抖动源及其容许值 362
13.4噪声源及噪声容许值 369
13.5峰值畸变分析法 377
13.6小结 388
参考文献 388
习题 389
第14章 用响应曲面模型进行系统分析 391
14.1模型设计的注意事项 391
14.2案例分析:10 Gb/s差分PCB接口 392
14.3基于最小方差拟合的RSM 394
14.4拟合测量 397
14.5重要性测试 400
14.6置信区间 403
14.7敏感度分析及设计优化 403
14.8用蒙特卡罗仿真方法预测次品率 406
14.9RSM的其他考虑 409
14.10小结 410
参考文献 410
习题 411
附录A 常用公式、恒等式、单位和常数 413
附录B 四端口网络的T参数到S参数转换 416
附录C 电路的F统计量 418
附录D 电路的T统计量 419
附录E 粗糙导体的趋肤电阻与内部电感的因果关系 420
附录F 0.25 um MOSlS工艺的SPlCE Level 3模型 422
中英文术语对照 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