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医学发展存在问题的根源 1
第二节 当前中西医结合的误区 3
第三节 中西医的结合是医疗方法学的结合 5
第四节 研究人体机能主动抗病疗法,填补中西医结合的空白区 8
第二章 内、外因性疾病及其对应治疗 11
第一节 中西医学与内、外因性疾病治疗的关系 11
第二节 医疗方法的归类 14
第三节 主、被动疗法应用的偏颇对临床治疗的影响 18
第四节 医疗方法学发展的空白区 19
第五节 疾病矛盾在整体与局部的转化及其同医疗方法的关系 21
第三章 人体机能主动抗病医疗学的提出和探讨 24
第一节 人体调控机制为人体机能主动抗病研究提供的依据 24
第二节 生活现象给人体机能主动抗病医疗学研究的启示 29
第四章 人体机能调节剂的性质、用途和使用方法 34
第一节 人体机能调节剂的性质及用途 34
第二节 人体机能调节剂扶正注射液的使用方法 39
第五章 体表局部区域疾病 42
第一节 痈 42
第二节 神经性皮炎 46
第三节 手足癣 48
第四节 带状疱疹 52
第五节 乳房囊性增生病 55
第六章 整体区域疾病 61
第一节 银屑病 61
第二节 瘙痒症 66
第三节 荨麻疹 69
第四节 寻常性鱼鳞病 71
第五节 硬皮病 73
第六节 风湿热 75
第七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 79
第八节 红斑狼疮 84
第九节 过敏性紫癜 92
第十节 感冒 95
第十一节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97
第十二节 强直性脊柱炎 100
第十三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102
第七章 头颈区域疾病 108
第一节 斑秃 108
第二节 颈椎病 111
第三节 偏头痛 114
第四节 沙眼 118
第五节 视神经炎 121
第六节 角膜炎 124
第七节 泪腺炎 126
第八节 慢性鼻炎 128
第九节 变态反应性鼻炎 131
第十节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135
第十一节 慢性咽炎 138
第十二节 慢性扁桃体炎 141
第十三节 复发性口腔溃疡 144
第十四节 黄褐斑 146
第十五节 痤疮 149
第八章 颈、胸、上肢区域疾病 156
第一节 神经症 157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 159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 163
第四节 慢性支气管炎 171
第五节 肺气肿 176
第六节 胸膜炎 179
第七节 硅沉着病 182
第八节 肩关节周围炎 186
第九章 胸、腰、上腹区域疾病 190
第一节 反流性食管炎 190
第二节 慢性胃炎 194
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 196
第四节 胃下垂 200
第五节 胆囊炎 202
第六节 胆石症 207
第七节 慢性肝炎 210
第八节 原发性肝癌 214
第九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218
第十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 222
第十一节 肾病综合征 227
第十二节 肾盂肾炎 236
第十三节 痛风 241
第十四节 遗尿症 245
第十五节 乳糜尿 247
第十章 腰、腰骶、下肢区域疾病 253
第一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253
第二节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258
第三节 功能性子宫出血 262
第四节 不孕症 268
第五节 男性不育症 271
第六节 习惯性流产 276
第七节 子宫肌瘤 278
第八节 子宫脱垂 281
第九节 外阴白色病变 285
第十节 尖锐湿疣 288
第十一节 生殖器疱疹 292
第十二节 前列腺炎 296
第十三节 前列腺增生 300
第十四节 遗精 304
第十五节 鞘膜积液 306
第十六节 湿疹(阴囊湿疹) 309
第十七节 肛裂 315
第十八节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318
第十九节 坐骨神经痛 321
第二十节 急性化脓性关节炎 324
第二十一节 梨状肌综合征 328
第二十二节 股骨头骨骺软骨病 330
第十一章 保健 333
第一节 对保健的反思 333
第二节 补药、保健品的盲点 334
第三节 主动机能保健 337
第四节 营养保健化妆品与机能保健化妆品的异同 338
参考文献 341
附录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