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之心》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越)一行禅师著
  • 出 版 社:海口:海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44333542
  • 页数:264 页
图书介绍:在本书中,一行禅师以平实的文字重新诠释佛陀四圣帝、八正道的教导,透过自身的深刻体验,不仅讲述根本的义理,同时提示身体力行的奥秘,本书是一本贴近佛陀本怀的佛法生活书,引导人们离开自我纠结的苦,实践佛陀教导,安住在清净的现世法钟。

第一部 四圣谛 1

第一章 进入佛陀之心 3

第二章 初转法轮 6

第三章 四圣谛 9

第四章 理解佛陀的教法 12

敞开心胸,接纳法雨 12

辨识真正的佛法 13

教法如同指月之指 16

第五章 一切皆苦吗? 19

佛陀并未教导“三苦” 19

“三法印”是指无常、无我、涅槃 21

以正确的名称指出苦因 22

第六章 停止、平静、休息、疗愈 24

正念分明,停止习气 24

学习平息情绪的艺术 25

让身、心休息而获得疗愈 26

第七章 体会自己的苦 28

四圣谛的三转十二行相 28

正念地饮食 31

以佛眼观看,不受六尘的毒害 32

深入观察意志的本质,活在当下 34

意识摄入毒素,如三百利刃刺杀自己 36

修习正念,知苦断集 37

第八章 证得安乐 40

直接面对苦,体证苦、乐不二 40

修行圣道,以去除苦 42

四圣谛相互依存,本是一体 43

四圣谛的新顺序 44

第二部 八圣道 47

导论 认识八圣道 49

第一章 正见 51

正见是坚信人能转化自身之苦 51

摆脱错误的“想”,如实照见事物 52

陷于实相的概念,就失去实相 54

修习正念的生活,展现八圣道 56

第二章 正思维 59

我思,故我不在 59

与正思维相关的四个练习 60

以善思取代不善思 62

第三章 正念 63

培养正念,即培养内在的佛 63

正念的奇迹 64

第一念处——于此身中念身 67

第二念处——于诸受中念受 71

第三念处——于心中念心 72

第四念处——于诸法中念诸法 75

佛是整天保持正念的人 80

第四章 正语 82

正念第四学处——正语 82

以正思维说正语 84

正念地倾听,重启沟通 84

慈悲地倾听 86

修习静默,到处有奇迹 90

第五章 正业 92

正业是尊重生命,停止杀害 92

正业是促进社会正义 93

正业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93

正业是正念地饮食和消费 94

正业的基础即正念 96

第六章 正精进 98

正精进与邪精进 98

修习四正勤,断恶修善 99

感受喜悦,自发精进 100

转化苦为慈悲,即正精进 102

第七章 正定 104

以正定培养专一的心 104

修习九次第定,转识成智 106

接触究竟向度,与佛同行 109

第八章 正命 112

符合慈悲的谋生之道 112

正命是我们的共业 114

修习正命即修习正念 115

依“正念五学处”而修行 116

第三部 其他基本佛法 119

第一章 二谛(两种真理) 121

舍弃娑婆则无涅槃 121

体会相互依存,调和二谛 122

透视世俗谛,洞悉胜义谛 124

去除我、人、众生、寿命的概念 126

超越概念,体会真实的存在 128

第二章 三法印 130

第一法印:无常 130

第二法印:无我 132

第三法印:涅槃 135

以“八不中道”破除概念 138

依契理、契机的准则说法 140

依“四悉檀”知佛陀开示的方法 141

以“四依”为修学的准则 142

第三章 三解脱门 144

空解脱门,一切法相依缘起 144

无相解脱门,进入实相的核心 146

无愿解脱门,安详地活在当下 150

第四章 佛的三身 153

法身——体证智慧与慈爱之道 153

报身——体验无量的安详与喜乐 155

应身——法身的具体呈现 156

第五章 三宝 158

皈依三宝,找到生命的依怙 158

皈依佛,我们自己就是佛 159

皈依法,生活在正念中 160

皈依僧,接受僧团的教导 161

佛、法、僧三宝相互依存 163

第六章 四无量心 166

四无量心是真爱的四种层面 166

修习“慈”能带给人喜悦与安乐 167

修习“悲”能减轻及转化苦 169

修习“喜”能让彼此喜悦 170

修习“舍”能平等地爱人 171

第七章 五蕴 173

观察色身为组合物,并无实体 173

拥抱感受,培养无畏 174

以智慧取代“想”,获得自在 175

觉知心所,一切无常 176

转化意识,成就个人与群体 177

深入观照五蕴而脱离苦 178

第八章 五力 180

以正念回归自己的天堂 180

修习五力,耕耘藏识之田 181

众生有佛性,人人可成佛 183

培养喜悦,修习慈爱 184

安坐于自家天堂中 186

第九章 六波罗蜜 188

修习六波罗蜜,到安乐的彼岸 188

布施波罗蜜——给予即获得 189

戒波罗蜜——慈爱的表现 193

忍辱波罗蜜——具备广大的心量 194

精进波罗蜜——避免浇灌负面种子 201

禅定波罗蜜——停止追逐快乐 205

般若波罗蜜——深入理解实相 205

六波罗蜜相互融摄 207

第十章 七觉支 209

觉悟的七种因素 209

念觉支——回到当下 210

择法觉支——深入实相 211

精进觉支——培养生命的活力 211

轻安觉支——练习放下 212

喜觉支——接触令人振奋的事物 213

定觉支——置心一处不动摇 213

舍觉支——平等地关爱每一个人 214

修习七觉支,即修习慈爱 215

第十一章 十二缘起 216

因与果相互依存 216

二十四缘与四缘、六因 217

缘起的十二支 220

三世说与二重因果论 226

缘起十二支相互依存 228

转无明为智慧,引生慈悲行愿 230

以菩萨行,转识成智 232

不舍弃名色,示现应身、报身 235

守护触与受,引生四无量心 235

无愿取代执取,生死之有成妙有 236

妄心缘起与真心缘起 238

第十二章 接触心中的佛陀 242

修行是去理解别人,并付出爱 242

共创安详、和谐的环境 244

佛心就在每个人心中 245

第四部 经典选读 247

《转法轮经》 249

《大四十经》 254

《正见经》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