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散文发生与散文概念新考 2
第一节 文学史研究中的一个怪圈与散文文体的始源形态:散文的产生并不晚于诗 2
第二节 内涵的扑朔迷离与出处的似是实非:“散文”概念辨析与渊源新考 9
第二章 古代散文的研究范围与音乐标界的分野模式 26
第一节 散文范畴与文本确定之讨论 26
第二节 学人对赋与骈文的直观认识 30
第三节 诗、文的原生属性与音乐标界的分野模式 32
第四节 骈文属性 39
第五节 赋之归隶 41
第三章 古代散文的演进与宋代散文的定位 51
第一节 古人对前代散文发展轨辙的宏观审视与阶段厘分 51
第二节 古代散文的演进分期与特征简述 55
第三节 宋代散文的历史定位 63
第四章 宋文繁荣的表象景观与深层底蕴 66
第一节 作家投入与作品产出:数量统计及其图表显示 66
第二节 运行机制:多元并存与整合驱动 72
第三节 发展模式:群体式创作与流派型衍传 76
第四节 社会环境:崇文意识与文化氛围 80
第五节 创作主体透视:知识结构与群体意识 85
第五章 北宋前期散文的流派与发展(上) 91
第一节 宋初骈散两派的并峙 92
第二节 五代派:“沿溯燕许”与华实并重 93
一、后进宗师徐铉 95
二、五代派的重要代表作家 99
三、五代派的历史贡献 101
第三节 复古派:宗经尊韩与垂教尚散 103
一、复古派的理论主张 104
二、文风复古的首倡者柳开 105
三、复古派的重要作家 113
四、“雄文直道”的王禹偁 115
五、主张文风复古的重要作家 119
第六章 北宋前期散文的流派与发展(下) 122
第一节 时文古文对垒相埒的时代氛围 122
第二节 西昆派:崇尚骈丽与盛世风采 123
一、西昆派的中坚作家 125
二、西昆领袖杨亿 127
三、西昆派重要作家晏殊 131
第三节 古文派:力涤排偶与独高古文 134
一、古文派的创作主张 134
二、古文派的重要代表作家穆修 135
三、古文派的其他重要作家 139
第四节 文风新变与“有愧于古” 147
第七章 北宋中叶的散文演进与体派鹊起(上) 151
第一节 时间断限、古文一统与总体特征 151
第二节 欧阳修时期的散文成就 155
第三节 体派共生的多元复合群体:欧、苏古文派 160
第四节 一代文章宗师欧阳修的历史贡献 165
第八章 北宋中叶的散文演进与体派鹊起(下) 174
第一节 文章派、经术派与议论派 174
一、文章派 174
二、经术派 175
三、议论派 176
第二节 苏门派、太学派与道学派 178
一、苏门派 178
二、太学派 180
三、道学派 181
第三节 黄庭坚散文的艺术境界 182
一、现存山谷散文数量统计 183
二、前人视野中的山谷散文 186
三、山谷散文分类考察 191
四、山谷散文的艺术特征及其人文精神 208
第九章 南渡前后文采派与抗战派的崛起 214
第一节“穷极华丽”的文采派 214
第二节“文采第一”的李清照之散文 215
一、易安传世的散文作品及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216
二、抒写性情,广寓识见:易安散文的立意与旨趣 218
三、含纳丰富,意蕴深厚:易安散文的储存信息与潜在意识 222
四、灵活变化,跌宕多姿:易安散文的结构方法与布局安排 226
五、典赡博雅,精秀清婉:易安散文的语言文采与艺术风格 229
第三节“刚大愤激”的抗战派 233
第十章 南宋中兴诸派的联袂与踵武 235
第一节 事功派与“文中之虎”陈亮 236
第二节 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散文成就 238
一、人格与文格的统一:稼轩散文的立意与境界 239
二、抗战实践的艺术结晶:稼轩散文的针对性、现实性与社会性 243
三、兵法与文法的融合:稼轩散文的结构与层次 246
四、学养与笔力的造型:稼轩散文的语言与节奏 248
第三节 理学派与一代贤哲朱熹的散文创作 253
第四节 永嘉派与道学辞章派 255
一、永嘉派与叶适 255
二、道学辞章派与真德秀 256
第十一章 宋代散文的终结与爱国派的绝响 259
第一节 宋室的衰落与散文的式微 259
第二节 民族爱国派与文天祥的慷慨悲歌 260
第十二章 宋代散文体裁样式的开拓与创新 264
第一节 “记”体散文的勃兴与新领域的开拓 264
第二节 书序的美学变化与长足发展 271
第三节 题跋的创制及其趣韵风神 275
第四节 文赋的脱颖与文艺散文的诞生 279
第五节 诗话、随笔的创造与日记范式的确立 282
第六节 宋文体式创新的时代基因与宋代文人的体裁意识 286
附录一 主要引用书目 289
附录二 文话 308
附录三 宋文品鉴 324
附录四 专家评语 345
Abstract 361
后记 369
修订版后记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