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史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石井宽治著,黄绍恒译
  • 出 版 社:五南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9571152882
  • 页数:396 页
图书介绍:

序章 世界史的发展阶段与日本社会 1

一、学习历史的目的 2

二、共通性与异质性 2

三、普遍性发展阶段论的适当与否 3

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性批判 4

五、对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之批判 5

六、社会构成体论的有效性 8

七、大冢久雄的共同体论 9

八、盐泽君夫的本源性经营论 10

九、人类解放的各阶段 10

第一章 律令制社会与庄园制社会 13

第一节 农耕的开始与阶级分化 14

一、旧石器时代 14

二、绳文时代的展开 14

三、弥生时代的开始 16

四、弥生人的生活 18

五、亚细亚共同体及阶级分化 20

六、邪马台国——过渡性的国家 22

第二节 东亚的古代专制国家 23

一、巨大古坟的出现 23

二、古代专制国家的形成 25

三、亚细亚共同体的解体 29

四、律令国家的形成 30

第三节 由律令制社会到庄园制社会 33

一、庄园的形成 33

二、名主经营的性格 35

三、庄园领主的支配力 41

四、在地领主的进出 43

第四节 庄园制社会的瓦解过程 45

一、有关瓦解的时期 45

二、小农民经营自主的限度 46

三、室町幕府与庄园制 49

四、战国大名的活动 51

五、对外贸易的展开 53

第二章 幕藩制社会的构造与展开 55

第一节 太合检地与小农自立 56

一、统一权力的出现 56

二、太合检地的实施 59

三、石高制的意义 61

四、小农自立的过程 63

第二节 锁国与幕藩制国家的确立 68

一、锁国与宗教统制 68

二、城下町的形成 71

三、近世村落与农民生活 73

四、近世身分制的确立 75

五、幕藩制的全国市场 77

第三节 幕藩制社会的动摇及重组 80

一、农民剩余及特产物生产 80

二、享保改革及其限度 85

三、田沼政治及天明饥馑 88

四、宽政改革的重整 92

第四节 经济发展与幕藩对立 94

一、局部地区市场圈的形成 94

二、幕藩制市场结构的解体 101

三、幕府的天保改革 103

四、西南雄藩的改革 105

第三章 近代日本社会的形成 109

第一节 开港与殖民地化的危机 110

一、培理来航的背景 110

二、不平等条约的缔结 112

三、幕末贸易的影响 113

四、殖民地化的危机 120

第二节 民众抗争状况下的权力移动 123

一、维新变革的开始与结束的时期 123

二、世直状况的开展 125

三、尊王攘夷运动及其破绽 129

四、长州藩倒幕派的成立 131

五、维新政权的性格 133

六、迈向废藩置县之路 136

第三节 「地租改正」的实态与本质 138

一、原始积累的类型 138

二、「地租改正法」的决定 139

三、「地租改正」的实施过程 142

四、「地租改正」的影响 144

五、「地租改正」的本质 146

第四节 殖产兴业政策的各阶段 149

一、殖产兴业政策 149

第五节 「政商」、华族的资本积累 165

一、「政商」的历史性格 165

二、「秩禄处分」的过程 177

三、华族层依赖利息收入的生活 180

第六节 工资劳动者的创出 185

一、工资劳动者的构成 185

二、贫穷的士族层 188

三、工匠人层的瓦解、重组 193

四、农民层的动向 194

第七节 自由民权运动与天皇制国家 204

一、自由民权运动的展开 204

二、自由民权运动的性格 206

三、君主制的强化 208

四、官僚制的整备 210

五、地方自治制的整备 211

六、天皇制国家的成立 213

第四章 日本资本主义的确立 215

第一节 日本工业革命的各时期 215

一、何谓工业革命 216

二、二部门定置说与棉工业中心说 217

三、后进国日本的工业革命 221

四、国民经济的形成 223

五、不均衡的产业构造 224

六、贸易构造的特征 228

七、工业革命期的各恐慌 230

第二节 军扩财政与产业金融 232

一、从银本位制到金本位制 232

二、军扩财政与国民经济 234

三、大众课税与累积债务危机 238

四、金融机关的优越性 243

五、日银对普通银行的融资 244

六、工业化资金的外生性格 249

七、银行分工体系与「前期性」金融 251

第三节 绢、棉二部门的发展 255

一、棉纺纱业 255

二、制丝业 260

三、织物业 265

第四节 矿山业与重工业 269

一、煤炭、铜的大矿山 269

二、矿山业的机械化与劳资关系 269

三、矿害的连续发生及对应 272

四、财阀资本及矿山业 274

五、军事工厂的突出地位 275

六、民间机械工业的发展 277

七、官营八幡制铁所的设立 281

八、民间制钢厂的出发点 284

第五节 农业的动向与地主制 285

一、农业技术的发展及局限 285

二、农民层分解的动向 288

三、寄生地主制的确立 290

四、资本主义与地主制的关联 292

第六节 阶级对抗的展开 296

一、资本类型论的课题 296

二、工业革命与社会构成 311

三、往商业会议所的集结 311

四、初期的劳动组织与镇压 313

五、寄生地主与佃农的集结 316

六、天皇制国家的确立与动摇 318

第七节 对外膨胀及殖民地支配 322

一、往帝国主义的转化 322

二、甲午战争与朝鲜 323

三、对朝鲜的经济支配 325

四、事实上的朝鲜殖民地化 330

五、明治维新与同治中兴 333

六、殖民地台湾的支配 334

七、中日贸易及资本输出 338

八、日俄战争与「满州」支配 341

第五章 日本帝国主义的展开 343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日本帝国主义 344

一、大战景气的意义 344

二、往独占阶段移动的论战 346

三、国家独占及私人独占(金融资本) 349

四、阶级对立的激化 353

五、侵略中国的计画及挫折 355

第二节 世界大恐慌下的构造变化 356

一、循环论与构造论 356

二、不景气的一九二○年代 358

三、昭和恐慌及经济回复 361

四、日本经济的构造变化 365

五、迈向十五年战争之途 368

第三节 十五年战争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没落 369

一、由中日战争迈向亚洲太平洋战争 369

二、战时统制经济的展开 371

三、财阀资本的发展与「产业报国会」 374

四、「食料增产政策」与地主制的变化 378

五、战时的民众生活 380

终章 现代日本社会的历史位置 383

一、由军事大国到经济大国 384

二、战后改革及日本型资本主义的形成 385

三、冷战体制下的经济高度成长 390

四、石油危机后的世界——新的生产力阶段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