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社会学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文献良,文峰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40852702
  • 页数:49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讨论人口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著作。书中不反对古今中外人口的数量、结构变化与社会发展互动的历史现状与趋势。有完整、系统的分析,而且有1/4篇幅是现有人口学与人口社会学书籍中所没有的新内容,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第一编 人口社会学研究的历史、理论与方法 1

第一章 人口社会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2

第一节 什么是人口社会学 2

1—1—1 人口社会学的形成 2

1—1—2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4

第二节 人口社会学与人口学、社会学的关系 5

1—2—1 人口社会学与人口学的联系与区别 5

1—2—2 人口社会学与社会学的联系与区别 6

第三节 人口社会学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8

1—3—1 人口社会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9

1—3—2 人口社会学研究的结构与内容 9

第二章 西方人口社会学研究的历史与理论 11

第一节 古代西方的人口社会学思想 11

2—1—1 古典人口社会学思想 11

2—1—2 中世纪西方的人口社会学思想 12

2—1—3 古典经济学派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人口社会学思想 13

2—1—4 马尔萨斯人口论的产生与发展 14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者的人口社会学思想 15

2—2—1 马克思主义人口社会学思想的产生与理论特征 15

2—2—2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口社会学思想 16

第三节 现代西方人口社会学理论 18

2—3—1 现代马尔萨斯主义的人口社会学思想 18

2—3—2 适度人口社会学理论 21

2—3—3 凯恩斯主义人口社会学理论 23

2—3—4 现代西方的人口质量与人力资本理论 25

第一编 人口社会学研究的历史、理论与方法 1

第四节 人口转变论与人口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26

2—4—1 人口转变论的产生 26

2—4—2 不同国家的人口转变特征 30

2—4—4 当代世界人口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31

第三章 中国人口社会学研究的历史与理论 35

第一节 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人口社会学思想 35

3—1—1 中国奴隶社会的人口社会学思想特征 35

3—1—2 中国封建社会的人口社会学思想 36

第二节 近现代中国人口社会学思想 38

3—2—1 近现代中国人口社会学思想的特征 38

3—2—2 近现代中国的人口过剩理论 40

3—2—3 近现代的生产力人口论 42

3—2—4 近现代科学与制度决定论 43

3—2—5 现代计划生育与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 43

第四章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46

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论 46

4—1—1 基本方法论 46

4—1—2 个别方法论 47

第二节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48

4—2—1 人口社会学的统计法 49

4—2—2 人口社会学的调查法 50

第二编 人口、社会与环境概述 53

第五章 人口与社会 54

第一节 人口与社会 54

5—1—1 人与人口 54

5—1—2 人口与社会的关系 57

5—1—3 社会与人口的关系 58

第二节 社会发展与人口发展 59

5—2—1 社会发展与人口发展的含义 59

5—2—2 社会发展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59

5—2—3 人口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60

第三节 人口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61

5—3—1 人口与社会变迁 62

5—3—2 人口与社会变迁关系的理论 62

第六章 人口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66

第一节 人口与生态系统 66

6—1—1 什么是生态系统 66

6—1—2 人口与生态环境 67

6—1—3 人口与资源 68

第二节 人口与生态环境观 72

6—2—1 古代的人口与生态环境观 72

6—2—2 工业化时代西方的人口与生态环境观 73

6—2—3 现代西方的人口与生态环境观 73

第三节 人口与环境承载力 75

6—3—1 人口与环境承载力 76

6—3—2 人口与环境风险 78

第七章 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80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来源与发展 80

7—1—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来源 80

7—1—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 83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特征与原则 85

7—2—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85

7—2—2 可持续发展的标准 86

7—2—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87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方式 88

7—3—1 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89

7—3—2 可持续发展的要素 90

7—3—3 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91

7—3—4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与方法 92

第三编 人口与社会互动的宏观分析 94

第八章 人口再生产与社会 95

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本质、过程与社会发展 95

8—1—1 人口再生产的本质与社会发展 95

8—1—2 人口再生产过程与社会发展 97

8—1—3 人口再生产过程的类型、特征与社会发展 99

第二节 社会生育观与生育率 102

8—2—1 生育观与社会发展 102

8—2—2 生育率与社会发展 103

8—2—3 生育率理论与社会发展 105

8—2—4 人口再生产趋势与人口再生产调查 108

第三节 生殖健康与社会发展 109

8—3—1 生殖健康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10

8—3—2 生殖健康的内容与评定 110

8—3—3 生殖健康状况与生殖健康保健方法 112

8—3—4 生育力与社会发展 113

第九章 人口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与社会 115

第一节 死亡与死亡率理论 115

9—1—1 中国的死亡与死亡率理论 115

9—1—2 西方死亡率理论 116

第二节 死亡结构与社会 123

9—2—1 死亡与社会的关系 123

9—2—2 死亡人口结构 125

9—2—3 死亡率年龄性别构成 129

9—2—4 死亡统计 133

9—2—5 生命表和平均预期寿命 136

第三节 人口自然增长与社会发展 137

9—3—1 人口自然增长的本质 137

9—3—2 世界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 137

9—3—3 中国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 140

9—3—4 人口增长指标与计算 141

第四节 生育政策与社会控制 142

9—4—1 人口社会控制与人口变动 142

9—4—2 人口控制政策的本质与特征 143

9—4—3 不同社会的人口控制政策特征 144

9—4—4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145

9—4—5 计划生育调查统计指标 146

第十章 人口数量发展与社会 148

第一节 人口数量与社会发展互动规律 148

10—1—1 什么是人口与社会发展互动规律 148

10—1—2 人口数量与社会发展互动规律体系 149

10—1—3 不同社会的人口数量与社会发展互动规律 150

第二节 世界人口数量与社会发展互动的历史 151

10—2—1 世界人口数量与社会发展互动的一般规律 151

10—2—2 世界人口数量与社会发展互动的历史 152

10—2—3 世界人口数量发展与预测 156

第三节 中国人口数量与社会发展互动历史 158

10—3—1 中国人口数量与社会互动发展的特征 158

10—3—2 中国人口数量发展预测 159

第十一章 社会发展与人口分布互动 160

第一节 人口分布概述 160

11—1—1 人口空间结构概述 160

11—1—2 人口分布规律与统计 162

第二节 社会发展与中外人口分布变化 163

11—2—1 社会发展与世界人口的分布变化 163

11—2—2 社会发展与中国人口分布变化 169

第三节 社会发展与人口流动 172

11—3—1 人口流动与迁移研究的历史 173

11—3—2 西方的人口流动与迁移理论 174

11—3—3 中国的人口流动与迁移理论 178

11—3—4 社会发展与人口国际流动 180

11—3—5 社会发展与中国人口的国内流动与迁移 181

第四编 人口与社会互动的微观分析 184

第十二章 人口结构与社会 185

第一节 人口结构的本质与特征 185

12—1—1 人口结构的本质与分层 185

12—1—2 人口的结构体系与特征 186

第二节 人口结构发展规律与研究的历史 188

12—2—1 人口结构与社会的关系 188

12—2—2 人口结构发展与规律 189

12—2—3 人口结构研究的历史 190

第三节 人口自然结构与人种结构 191

12—3—1 人口自然结构 191

12—3—2 人口的人种结构 192

第十三章 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 195

第一节 人类性别形成理论 195

13—1—1 人口性别来源假说 195

13—1—2 科学对人口性别形成的解释 196

13—1—3 出生性别差异的各种理论 197

第二节 人口性别结构特征与普通性别结构 200

13—2—1 人口性别结构研究的历史与结构 200

13—2—2 人口自然性别结构特征 201

13—2—3 社会发展与普通性别结构变化 203

第三节 社会发展与出生婴儿性别结构变化 207

13—3—1 出生婴儿性别结构研究的源流 207

13—3—2 社会发展与出生婴儿性别比变化 208

第十四章 女性人口理论与社会性别结构 211

第一节 女性人口理论 211

14—1—1 女性人口理论的源流 211

14—1—2 西方女性人口理论 213

14—1—3 女权主义理论与中国妇女解放理论 218

第二节 社会性别理论与社会性别结构 220

14—2—1 社会性别与社会性别理论 220

14—2—2 社会发展与全球社会性别结构变化 221

14—2—3 社会发展与中国社会性别结构变化 224

第三节 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 228

14—3—1 女性发展理论 228

14—3—2 女性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229

14—3—3 女性贫困 230

第十五章 人口年龄结构与社会 232

第一节 人口年龄结构概述 232

15—1—1 人口年龄结构的本质与研究历史 232

15—1—2 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划分 234

15—1—3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规律与人口年龄结构分析 237

15—1—4 人口社会学年龄分层与同龄群体 239

15—1—5 人口年龄构成指标与计算 240

第二节 社会发展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242

15—2—1 社会发展与世界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 242

15—2—2 社会发展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243

15—2—3 社会发展与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变化 245

第三节 人口老龄化理论与人口老龄化现状 247

15—3—1 人口老龄化研究的历史与理论 247

15—3—2 人口老龄化现状 251

15—3—3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与对策 252

第十六章 人口社会结构 254

第一节 社会发展与人口民族结构变化 254

16—1—1 人口民族结构概述 254

16—1—2 社会发展与中国人口民族结构变化 258

第二节 社会分层与人口阶层结构变化 262

16—2—1 什么是人口社会分层 262

16—2—2 中国社会分层的历史和方法 263

16—2—3 人口社会分层的基本原则 265

16—2—4 中国阶层结构变化的历史与现状 267

第三节 社会发展与人口的语言和宗教结构变化 269

16—3—1 人口语言结构 269

16—3—2 人口宗教结构 271

第十七章 人口婚姻、家庭结构与社会 276

第一节 婚姻家庭概述 276

17—1—1 婚姻本质与婚姻构成要素 276

17—1—2 婚姻与人口再生产 283

17—1—3 家庭本质、结构与功能 287

第二节 婚姻家庭研究的历史与理论 293

17—2—1 婚姻家庭研究的历史 293

17—2—2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的理论 298

17—2—3 现代西方婚姻家庭研究理论 301

第三节 社会发展与婚姻变化 303

17—3—1 社会发展与全球婚姻变化 303

17—3—2 社会发展与中国婚姻变化 306

第四节 社会发展与家庭变化 311

17—4—1 社会发展与家庭规模变化 311

17—4—2 社会发展与家庭结构变化 313

17—4—3 社会发展与家庭关系变化 316

第五节 家庭转变与婚姻家庭研究的新动向 318

17—5—1 社会发展与家庭生命周期 318

17—5—2 社会发展与家庭转变 320

17—5—3 婚姻家庭研究的动向 321

第十八章 人口经济结构与社会 323

第一节 人力资源与产业结构 323

18—1—1 人口经济结构的概念与分层 323

18—1—2 人力资源结构变化 324

18—1—3 人口产业结构变化 328

18—1—4 人口部门和职业结构 331

第二节 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 334

18—2—1 居民收入结构变化 335

18—2—2 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 337

第三节 经济结构与贫困 341

18—3—1 贫困与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 341

18—3—2 贫困人口的特征与贫困原因 342

18—3—3 贫困线和贫困测量 344

18—3—4 贫困人口发展趋势与反贫困对策 348

第十九章 人口城市化 351

第一节 城市与城市化 351

19—1—1 城市与城市发展历史 351

19—1—2 城市化的本质与来源 357

19—1—3 城市化发展模式与水平测定 359

第二节 城市化研究的历史与理论 361

19—2—1 中国城市化研究的历史与理论 361

19—2—2 西方城市研究的历史与理论 365

第三节 城市化发展 368

19—3—1 世界城市化发展 368

19—3—2 中国城市化发展 371

19—3—3 城市竞争力评价 373

第五编 人口素质与社会互动 378

第二十章 人口生理素质与社会 379

第一节 人口素质概述 379

20—1—1 人口素质的本质与结构 379

20—1—2 人口素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82

20—1—3 如何提高人口素质 385

第二节 人口生理素质 386

20—2—1 人口生理素质结构 386

20—2—2 人口生理素质测定 387

第三节 中国人口的生理素质 390

20—3—1 中国人口生理素质状况 390

20—3—2 影响中国人口生理素质的原因 392

第二十一章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与社会 396

第一节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与教育 396

21—1—1 什么是科学文化素质 396

21—1—2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与教育 399

第二节 人口文化教育素质现状与趋势 402

21—2—1 中国人口的文化教育素质现状 402

21—2—2 中国人口文化教育素质发展趋势 403

第三节 中国人口的科学技术素质 408

21—3—1 中国人口的科学技术素质与科技发展 408

21—3—2 如何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技术素质 411

第二十二章 人口思想道德素质建设与社会 416

第一节 思想道德与思想道德建设 416

22—1—1 思想道德的本质与结构 416

22—1—2 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目标与意义 419

22—1—3 思想道德建设的方针与原则 422

第二节 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 424

22—2—1 不同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理论 425

22—2—2 马克思主义与当今中国思想道德建设 429

22—2—3 思想道德建设规律 433

第三节 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论与具体方法 437

22—3—1 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论 438

22—3—2 不同时代的思想道德建设方法 440

22—3—3 政府、学校、家庭、社区的思想道德建设方法 441

第六编 人口管理与社会互动 445

第二十三章 人口管理 446

第一节 人口管理的本质与历史 446

23—1—1 人口管理的本质与体系 446

23—1—2 中国人口管理的历史 448

第二节 城市人口管理 450

23—2—1 城市人口管理的本质 450

23—2—2 城市人口管理的原则 451

23—2—3 城市人口调查与统计 453

第三节 乡村人口与流动人口管理 454

23—3—1 乡村人口管理概述 454

23—3—2 乡村贫困人口管理 456

23—3—3 流动人口管理 460

第二十四章 人力资源管理 462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462

24—1—1 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462

24—1—2 人力资源管理的结构与内容 465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468

24—2—1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发展历史 468

24—2—2 西方科学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470

24—2—3 中国科学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472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观点 474

24—3—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观点 474

24—3—2 西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基本观点 476

24—3—3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发展与趋势 481

第四节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与管理方法 482

24—4—1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与管理职责 482

24—4—2 党、政、企、事业单位管理的基本方法 486

24—4—3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成效的主要方法 490

主要参考书目 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