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
1.1 土地的内涵 1
1.1.1 土地的概念 1
1.1.2 土地的特性 4
1.1.3 土地的功能 6
1.2 农村土地及土地流转 18
1.2.1 农村土地的界定 18
1.2.2 农村土地流转的内涵 20
1.2.3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意义 23
1.3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创新研究思路与方法 28
1.3.1 研究思路 28
1.3.2 研究方法 29
1.3.3 研究的创新 30
第2章 农村土地流转的一般理论 32
2.1 马克思的土地产权理论 32
2.1.1 马克思的农村土地所有权理论 33
2.1.2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42
2.1.3 马克思的小土地所有制经营权理论 49
2.2 西方经济学家的土地产权理论 53
2.2.1 西方产权理论概述 53
2.2.2 产权的内容 56
2.2.3 产权的功能 58
2.2.4 产权的涉农例证 61
2.3 农民行为理性假说 63
2.3.1 西方学者的农民行为理性假说 64
2.3.2 中国学者的农民行为理性假说 68
2.4 土地制度变迁的理论探索 69
2.4.1 制度的内涵 69
2.4.2 制度的构成 71
2.4.3 制度的功能 73
2.4.4 制度变迁的方式 75
2.4.5 影响制度变迁的因素 77
2.4.6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78
第3章 农村土地流转方式的基本类型 80
3.1 以农村土地流转方式为标准分类 80
3.1.1 按照流转次数和流转方身份的不同分 80
3.1.2 按照受让方的身份不同分 81
3.1.3 按照土地承包方式的不同分 84
3.1.4 按照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移内容不同分 85
3.2 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运行方式为标准分类 86
3.2.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包 88
3.2.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出租 90
3.2.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互换 92
3.2.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 93
3.2.5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入股 95
3.2.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代耕与反租倒包 100
3.2.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 101
3.2.8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 103
第4章 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变迁 105
4.1 中国古代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变迁 105
4.1.1 原始社会的土地共有制 105
4.1.2 奴隶社会的井田制 108
4.1.3 封建社会的大土地私有制 110
4.1.4 中国古代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变迁启示 123
4.2 中国近代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变迁 125
4.2.1 太平天国土地制度和土地流转 125
4.2.2 中华民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流转 127
4.2.3 中国近代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变迁启示 129
4.3 中国当代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变迁 132
4.3.1 建党初期农村土地流转政策 133
4.3.2 建国后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 136
4.3.3 中国当代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变迁启示 148
第5章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运行绩效及创新 151
5.1 农村土地流转运行现状 151
5.1.1 农村土地流转数量逐年增加 151
5.1.2 不同地区农村土地流转数量存在差异 152
5.1.3 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 156
5.1.4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达程度低 157
5.2 农村土地流转运行成果 158
5.2.1 土地改革的运行成果 158
5.2.2 人民公社化的运行成果 159
5.2.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运行成果 160
5.2.4 新世纪前后农村土地流转的运行成果 163
5.3 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166
5.3.1 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 166
5.3.2 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农业的产业化规模 169
第6章 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基础 173
6.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规概述 173
6.1.1 《宪法》 173
6.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74
6.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 176
6.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178
6.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性质分析 179
6.2.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性质综述 179
6.2.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研究阶段 184
6.2.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剖析 189
6.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理依据 193
6.3.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一般物权性 194
6.3.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特殊物权性 202
6.3.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价值取向 207
6.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评价 211
6.4.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性质及内涵界定模糊 211
6.4.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界定模糊 212
6.4.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关系性质界定模糊 214
6.4.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具体流转方式性质界定模糊 217
第7章 国际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经验与有益启示 220
7.1 国际农村土地与农业发展概况 220
7.1.1 美国农用土地与农业 220
7.1.2 英国农用土地与农业 221
7.1.3 法国农用土地与农业 222
7.1.4 日本农用土地与农业 223
7.2 国际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简介 224
7.2.1 美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 224
7.2.2 英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 228
7.2.3 法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 230
7.2.4 日本农村土地流转模式 231
7.3 国际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经验借鉴 234
7.3.1 国际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特征 234
7.3.2 国际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经验借鉴与有益启示 238
第8章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理论分析 242
8.1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的主要观点比较分析 242
8.1.1 农村土地产权私有化 243
8.1.2 农村土地产权国有化 246
8.1.3 完善农村土地产权集体所有制 250
8.2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252
8.2.1 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 253
8.2.2 中国农村人多地少的国情 255
8.2.3 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 255
8.3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原则 257
8.3.1 农村土地产权必须明确具体 257
8.3.2 农村土地产权主体必须多元化 258
8.3.3 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必须费用最低 258
8.3.4 农村土地产权必须是可转让的约束产权 259
8.3.5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一致 260
8.4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主体 261
8.4.1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宏观主体 261
8.4.2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中观主体 261
8.4.3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微观主体 264
8.5 双元产权主体结构的制度创新思路 265
8.5.1 制度创新依据 269
8.5.2 制度创新内涵 271
8.5.3 制度创新目标 273
第9章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有效路径 276
9.1 强化国家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宏观管理 276
9.1.1 国家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提供政策保障 276
9.1.2 国家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提供法律保障 279
9.1.3 国家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提供权益保障 280
9.2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机制 285
9.2.1 培育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主体 285
9.2.2 培育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 288
9.2.3 农村土地流转方式的多元化 290
9.3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金融支持 294
9.3.1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金融体系构建 294
9.3.2 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金融体系保障 295
9.4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收益分配 298
9.4.1 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征地补偿机制 300
9.4.2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转用过程中的土地税费体系 302
9.4.3 建立健全土地收益基金管理体系 304
9.5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配套改革 305
9.5.1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305
9.5.2 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308
9.5.3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310
参考文献 313
后记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