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二、三、四 1
凡例 1
目录 1
概述 1
大事记 1
第一编 建置与区划 1
第一章 位置面积 1
第二章 建置沿革 1
第三章 行政区划 6
第一节 区划演变 6
第二节 1989年行政区划 10
第四章 乡镇概况 13
第二编 自然环境 31
第一章 地质 31
第一节 地层 31
第二节 岩浆岩及主要分布地区 32
第三节 变质岩分布地区及主要类型 33
第四节 构造运动 33
第五节 地质发育简史 34
第二章 地貌 35
第一节 西北山地 35
第二节 东南平原 35
第三章 植被 36
第四章 气侯 36
第一节 气候特征 36
第二节 日照 37
第三节 气温与地温 37
第四节 降水与蒸发 38
第五节 风向与物候 38
第五章 水文 39
第一节 地表水 39
第二节 地下水 40
第六章 土壤 43
第七章 山脉 48
第八章 自然灾害 50
第一节 水灾 50
第二节 旱灾 51
第三节 风雹灾 51
第四节 震灾 53
第三编 资源 55
第一章 资源类型与分布 55
第一节 生物资源 55
第二节 动物资源 59
第三节 矿产资源 60
第二章 资源开发与利用 62
第一节 农业土特产资源 62
第二节 矿产资源及其它土特产品 80
第四编 人口 89
第一章 人口数量及分布 89
第一节 数量 89
第二节 人口密度与分布 94
第二章 人口构成 95
第一节 年龄构成 95
第二节 性别构成 95
第三节 文化构成 97
第四节 民族构成 99
第五节 职业构成 100
第三章 人口变动 102
第一节 自然变动 102
第二节 机械变动 102
第四章 人口控制 102
第一节 计划生育 102
第二节 管理机构 103
第五编 经济概览 105
第一章 生产关系的变革与调整 105
第一节 封建生产关系 105
第二节 减租减息 106
第三节 土地改革 106
第四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06
第五节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07
第六节 人民公社 108
第七节 经济体制改革 109
第二章 经济发展概况 111
第一节 建国前经济发展概况 111
第二节 建国后经济发展概况 115
第三章 人民生活 121
第一节 农民生活 121
第二节 职工生活 123
第六编 农业 124
第一章 农业综合区划 124
第一节 平原 124
第二节 丘陵 124
第三节 山区 125
第二章 种植业 125
第一节 生产条件 125
第二节 农作物 132
第三节 农技农艺 140
第四节 管理机构 144
第三章 林业 145
第一节 林业发展概况 145
第二节 林业资源和分布 146
第三节 森林结构 151
第四节 植树造林 153
第五节 林场果园 154
第六节 林业管理 155
第四章 畜牧水产 156
第一节 畜牧 156
第二节 水产 167
第三节 畜牧水产机构沿革 170
第七编 工业贸易 171
第一章 工业 171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71
第二节 县属国营工业 172
第三节 县办集体工业 179
第四节 机构沿革 185
第二章 乡镇企业 186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86
第二节 经营种类 187
第三节 企业管理 190
第四节 重点企业介绍 191
第五节 乡镇企业管理机构 194
第三章 商业贸易 195
第一节 商贸体制 195
第二节 商品购销 201
第三节 商品市场 208
第四节 饮食服务 211
第五节 对外贸易 212
第八编 基础设施 213
第一章 水利 213
第一节 水利工程 213
第二节 防洪工程 218
第三节 提水工程 218
第四节 农田灌溉工程 219
第五节 人畜饮水 223
第六节 水土保持 223
第七节 小水电建设 225
第八节 水利管理 226
第二章 电力 227
第一节 电网建设与发展 227
第二节 电力供应 229
第三节 电力经营管理 231
第四节 管理机构 232
第三章 交通 234
第一节 旧路 234
第二节 公路 235
第三节 公路运输 238
第四节 公路交通管理 242
第五节 铁路运输 245
第六节 隧道与桥梁 247
第七节 交通管理机构 248
第四章 邮政电信 248
第一节 邮政 248
第二节 电信 253
第三节 管理体制 256
第五章 城乡建设 256
第一节 城镇建设 256
第二节 农村建设 260
第三节 房产管理 261
第四节 建筑施工 261
第五节 环境保护 262
第六节 管理机构 262
第九编 财税金融 264
第一章 财政 264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 264
第二节 财政收支 265
第三节 企业财务管理 268
第四节 财政监察 271
第五节 乡镇财政 272
第六节 财政机构 274
第二章 金融 274
第一节 金融机构 274
第二节 货币 275
第三节 信贷 276
第四节 储蓄 279
第五节 债券 279
第六节 货币兑换 280
第七节 贷款减免 280
第三章 保险 281
第四章 税务 283
第一节 建国前税制与税收 283
第二节 建国后税制与税收 284
第十编 经济综合管理 291
第一章 计划管理 291
第一节 计划机构的设置与职能 291
第二节 国民经济计划的编制 292
第三节 计划管理的实施 294
第二章 统计 29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94
第二节 统计工作 295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29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96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 296
第三节 经济合同 297
第四节 商标 广告 297
第五节 市场管理 298
第四章 物价行政管理 299
第一节 物价管理机构 299
第二节 物价检查监督 299
第三节 地方产品定价 301
第五章 标准计量 301
第一节 器具演变 301
第二节 衡器管理 302
第三节 器具检查 302
第四节 管理机构 302
第六章 粮油管理 302
第一节 粮油市场 302
第二节 计划购销 303
第三节 议价购销 305
第四节 饲料管理 305
第五节 储运 306
第六节 管理体制 307
第七章 物资管理 307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07
第二节 统配物资经营 307
第三节 议价购销 308
第四节 物资调剂交流 308
第五节 物资储运 308
第六节 物资市场 308
第八章 审计 308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08
第二节 审计业务 309
第三节 财政收支审计 309
第四节 经济效益审计 309
第五节 专项审计 309
第六节 定期审记 310
第七节 审计调查 310
第十一编 中国共产党涞水县地方组织 311
第一章 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311
第一节 早期活动 311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 311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 316
第四节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318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 321
第六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22
第二章 党员代表大会 324
第一节 建国初期党员代表会议 324
第二节 历次党员代表大会 325
附:历届县委领导人名录 327
第三章 组织建设 334
第一节 领导机构沿革 334
第二节 县委党校 336
第四章 宣传教育 337
第五章 统战工作 339
第六章 纪律检查 341
第十二编 人民代表大会 344
第一章 建国前的议会制度 344
第二章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44
第三章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345
附:历次人民代表会议领导人名录 347
第四章 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机构及职能 349
第五章 提(议)案处理及调查视察 349
第十三编 政府 350
第一章 封建政权 350
第一节 编制 350
第二节 元代元统至清末知县名录 350
第二章 民国政权 356
第三章 抗日民主政府 359
第四章 解放区民主政府 362
第五章 人民政府 363
第一节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363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 36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67
第十四编 人民政协 374
第一章 工作机构 374
第二章 历届政协委员会会议 375
第三章 主要活动 376
第十五编 政务 378
第一章 劳动人事 37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78
第二节 干部 379
第三节 职工 389
第四节 劳保福利 393
第二章 民政 39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95
第二节 拥军 395
第三节 优属 397
第四节 社会救济 399
第五节 社会福利 400
第六节 农村扶贫 401
第七节 婚姻登记 401
第八节 殡葬改革 402
第九节 地名普查 402
第三章 信访 404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04
第二节 工作制度 404
第三节 工作成效 404
第十六编 政法 406
第一章 公安机关 406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06
第二节 社会治安 407
第三节 治安管理 408
第二章 人民检察 411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11
第二节 检察制度 411
第三节 刑事检察 411
第四节 法纪检察 411
第五节 经济检察 411
第六节 监所与控申检察 412
第三章 人民审判 412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12
第二节 刑事审判 412
第三节 民事审判 413
第四节 经济审判 413
第五节 案件复查 413
第四章 司法 413
第一节 法制宣传 413
第二节 公证 414
第三节 律师 416
第四节 人民调解 416
第十七编 党派群团 418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涞水县地方组织 418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涞水县党部 418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419
第二章 群众团体 419
第一节 工人组织 419
第二节 农民组织 420
第三节 妇女组织 420
第四节 青年组织 422
第五节 工商业联合会 423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 423
第七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424
第八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424
第九节 中苏友好协会 425
第十八编 民族宗教 426
第一章 民族 426
第一节 满族 426
第二节 回族 428
第二章 宗教 430
第一节 封建礼教 430
第二节 佛教 431
第三节 道教 432
第四节 伊斯兰教 433
第五节 天主教 434
第六节 基督教 434
第三章 行政管理 435
第十九编 军事 436
第一章 兵役制度 436
第一节 建国前兵役制度 436
第二节 人民政权兵役制度 436
第二章 驻军与地方武装 437
第一节 驻军 437
第二节 地方武装 438
第三章 兵事 445
第一节 战祸 445
第二节 匪患 450
第三节 战斗 454
第四章 涞水地道战 457
第一节 地道战的兴起 457
第二节 地道战的发展 458
第三节 地道战战例 459
第二十编 重大社会运动 463
第一章 涞水义和团运动 463
第一节 义和团的兴起 463
第二节 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与分布 465
第三节 义和团的组织和成员 465
第四节 义和团活动方式和纪律 467
第五节 义和团运动重大斗争事迹 468
第六节 涞水义和团的失败及其影响 472
第二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475
第三章 “民众会”抗税斗争 476
第四章 减租减息运动 477
第五章 土地改革运动 481
第六章 抗美援朝 482
第七章 “三反”“五反”运动 482
第八章 整风反右运动 483
第九章 大跃进运动 483
第十章 学习雷锋活动 484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484
第十二章 “文化大革命”运动 485
第二十一编 教育科技 487
第一章 教育 487
第一节 教育方针 487
第二节 教学活动 488
第三节 教育形式 489
第四节 考试制度 498
第五节 教师 498
第六节 学生 500
第七节 教育管理 501
第八节 教育经费和学校设施 505
第二章 科技 50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08
第二节 科研单位 508
第三节 科技队伍 509
第四节 科技推广 512
第五节 科技成果 514
第二十编 卫生体育 516
第一章 卫生 516
第一节 医疗机构 516
第二节 医疗卫生队伍 518
第三节 医疗制度 520
第四节 卫生防疫 520
第五节 妇幼保健 522
第六节 爱国卫生运动 523
第七节 药物药政 526
第二章 体育 527
第一节 群众体育 527
第二节 学校体育 529
第三节 人才培养与输送 530
第四节 场地与设施 530
第五节 体育比赛 530
第六节 体育经费 536
第七节 管理机构 536
附录:武林人物 537
第二十三编 文化旅游 539
第一章 文化 539
第一节 机构与设施 539
第二节 图书与报刊 541
第三节 广播影视 544
第四节 文艺团体 549
第五节 民间文艺 551
第六节 文学创作 572
第七节 史志 576
第八节 文物 578
第二章 旅游 594
第一节 野三坡旅游资源综述 594
第二节 野三坡风景名胜区景区景点 600
第三节 野三坡旅游开发 605
第四节 野三坡旅游业的社会影响 609
第五节 旅游管理机构 612
第二十四编 方言习俗 613
第一章 方言 613
第一节 语音 613
第二节 方言的声韵调系统 613
第三节 涞水方言内部差异 616
第四节 词汇 617
第五节 语法 623
第六节 口头词 624
第七节 口头语 624
第八节 俗语 625
第二章 习俗 629
第一节 家庭习俗 629
第二节 乡俗 632
第三节 礼仪 632
第四节 生活习俗 636
第五节 岁时节令 638
第六节 商业贸易习俗 641
第七节 命名称谓 642
第八节 信仰习俗 642
第九节 游艺习俗 643
第十节 少数民族风俗 646
第二十五编 人物 649
第一章 古今名人录 649
第一节 古代 649
第二节 民国时期 655
第三节 建国后各时期 656
第四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659
第二章 传记 762
第二十六编 艺文 789
第一章 碑铭 789
第一节 古代碑文录 789
第二节 革命烈士碑文录 797
第二章 谱牒 802
第一节 诰命 802
第二节 谕旨 806
第三节 牒契 807
第三章 旧志序 810
第四章 考略 815
第一节 涞水古城考 815
第二节 涞水古代交通道路考 816
第三节 涞水古代桥梁考 819
第四节 清代王室陵寝及墓主生平考 820
第五节 涞水“八景”考释 826
第六节 涞水籍祖氏家族古代名人考 828
第七节 涞水三坡考 843
第五章 诗赋 845
第一节 辞赋 845
第二节 诗歌 846
第六章 文论 862
祖冲之 862
冯惟敏与涞水 870
荣立寸三次战功的英雄——赵栋 871
心血和汗水滴洒在野三坡 876
群众英雄主义又一典范 涞水八百民兵英雄前线抢救四百伤员 882
向涞水八百民兵英雄致敬! 883
对于县级计划改革的探讨 883
漫谈流感 887
考古学、古人类学界重大发现——涞水智人 889
特摘:谁持长袖氍毹舞——李德富和他的“水袖”艺术 891
祖?之是怎样测出纽星距北赤极不动处有一度多的? 895
外编 899
近年经济发展大事记 899
近年经济社会发展鸟瞰 919
重点企事业单位介绍 933
附录 958
一、《涞水县志》历次编纂委员会领导人员名单 958
二、《涞水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961
三、各科局参与修志人员名单 961
编后记 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