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词典编著与语言文字规范 1
一 我和辞书 1
二 为语言文字规范服务是词典的天职 4
三 辞书描写主义之我见 10
四 词典规范与编著者素质 16
五 要有特色要有创新 26
附录 “亟”字字形变革所引起的思考 34
第二部分 词典立目琐议 41
一 词典立目规范议 41
二 专类词典应重视“正名” 50
三 为典故正名 53
四 词典收字与字典收词 56
五 辞书与错字 64
六 《现代汉语词典》推荐词形检讨 69
七 方言词偏于记音及其对汉语的影响 83
八 方言本字考要重视典籍考索与词义分析 88
九 合肥方言本字与古音及语音发展规律 95
十 合肥方言与阴阳对转 104
十一 方言本字与音变、合音问题 110
十二 典故词语的构词与立目问题 115
附录 《现代汉语词典》词形三则 127
倒霉·触霉头·霉气 131
第三部分 词典注音的若干思考 137
一 审音应该要多一些审慎 137
二 审音的从众从俗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度” 141
三 词典注音应该统一 146
四 关于注音和书证对号的问题 155
五 假借与通假义的注音 165
六 “破读”字的注音 171
附录 关于“拗”的读音问题 182
第四部分 词典释义的理论探讨 186
一 词义是自在的 186
二 词义的判定原则 194
三 关于古注及现有辞书的我用 208
四 辞书编纂与食古泥古 213
五 词典释义与训诂 222
六 推求词本义的途径 228
七 词典在词本义列立上的一些问题 236
八 辞书与典故 242
九 论典故词的词义特征 253
十 论典故的特殊修辞功用 262
十一 辞书与修辞 269
十二 辞书与文学 277
十三 辞书与姓氏 288
十四 假借与通假义的处理 296
附录 “大器晚成”初义辨 307
“公不若毋多”解 310
此物非彼物考释四则 314
论助动词“见” 319
第五部分 词典释文语言及成语典故溯源 326
一 辞书与语言 326
二 辞书释文用语及其使用规范 335
三 成语溯源规范浅议 347
四 关于典故词溯源问题的若干思考 358
五 关于典故溯源的再思考 368
第六部分 书证及与书证相关的问题 376
一 辞书与书证 376
二 书证的作用与选取 386
三 必须注意书证核对 396
四 《汉语大词典》中的古籍误读举隅 400
附录 《尚书义考》整理本指瑕 407
考察用典与唐诗整理 417
唐诗异文订讹当审慎——兼与黄灵庚先生商榷 424
“卢?”还是“卢杞” 429
许浑与杜牧重出诗考 430
许浑与杜牧以外诸人重出诗 456
《诗渊》中所收的许浑诗 468
第七部分 与词典编著相涉的考释与有关诂训 472
一 合肥方言单音动词考释 472
二 合肥方言单音动词再考释 482
三 合肥方言单音动词三考释 495
四 合肥方言单音动词四考释 506
五 合肥方言单音动词考释续补 522
六 合肥方言单音动词考释再补 534
七 合肥方言单音形容词考释 542
八 合肥方言单音形容词二考释 553
九 关于合肥方言“擐”的考释 562
十 关于合肥方言“扔”的考释——兼论《老子》中“扔”及《说文》中“乃”等 567
十一 释“坳堂” 572
附录 李鸿章安徽明光诗笺传 575
李鸿章自安徽入都诗笺传 583
郭编《古代汉语》若干问题管窥 592
《庄子今注今译》商改 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