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1
一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1
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
三 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发展 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7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7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功能 9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立场、观点和方法 10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11
三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功能 12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 13
一 现时代的新变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 13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思潮 16
三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19
第一编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22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22
第一节 物质 22
一 哲学物质观的历史发展 22
二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确立和意义 24
第二节 运动 26
一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6
二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28
三 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29
四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30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 32
一 时空观的历史发展 32
二 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和辩证性 33
三 大爆炸宇宙学和物质世界的无限性 36
第四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6
一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36
二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37
三 一切从实际出发 39
四 评存在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统一观 40
第二章 意识 42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 42
一 意识论的历史发展 42
二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44
三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46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 48
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48
二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9
三 意识和信息、思维模拟 51
第三节 意识的作用 53
一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 53
二 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4
三 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观的方法论意义 57
四 评波普的“三个世界”理论 59
第三章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61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61
一 联系的含义及其客观普遍性 61
二 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63
三 普遍联系原理和系统论 64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66
一 发展的含义及其和联系的关系 66
二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67
三 发展是一个过程 68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70
一 辩证法思想的历史演变 70
二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71
三 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73
四 评现代西方哲学的辩证法观 75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78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 78
一 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78
二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80
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83
四 对立统一学说的方法论意义 86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 88
一 质、量、度 88
二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 90
三 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多样性 92
四 质量互变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93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94
一 辩证的否定 94
二 否定之否定 96
三 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8
四 否定之否定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99
五 批判现代西方哲学对辩证法基本规律的否定和歪曲 100
第五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03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 103
一 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103
二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04
三 因果观的方法论意义 108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106
一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106
二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07
三 必然性和偶然性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109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110
一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 110
二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112
三 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好的可能 113
第四节 整体和部分 114
一 整体和部分的含义 114
二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114
三 整体和部分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115
第五节 形式和内容 116
一 形式和内容的含义 116
二 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 117
三 坚持内容和形式统一的方法论意义 118
第六节 现象和本质 119
一 现象和本质的含义 119
二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120
三 认识的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121
第二编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124
第六章 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124
第一节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124
一 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 124
二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对立统一 128
三 人群共同体的历史形式 129
第二节 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130
一 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31
二 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33
三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35
四 评现代西方哲学否认生产方式决定作用的观点 137
第三节 人类社会是有规律的客观过程 138
一 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138
二 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141
第七章 生产力系统及其发展规律 143
第一节 生产力的定义和基本属性 143
一 生产力的定义 143
二 生产力的基本属性 144
第二节 生产力系统 149
一 确定生产力要素的基本原则 149
二 现代社会生产力系统的结构层次和特有功能 156
第三节 生产力系统的发展规律 158
一 生产力规律体系 158
二 生产力系统发展的基本规律 162
第八章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64
第一节 生产关系 164
一 生产关系及其构成 164
二 生产关系的类型 166
第二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67
一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167
二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167
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69
四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内涵及方法论意义 17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71
一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基本特征 171
二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特点 173
三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174
四 评“趋同论” 176
第四节 生产力标准和社会主义原则 177
一 生产力标准的科学含义 177
二 生产力标准和社会主义原则的关系 179
三 全面把握生产力标准 181
第九章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83
第一节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183
一 经济基础 183
二 上层建筑 186
三 社会形态 187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89
一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189
二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193
三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内涵及方法论意义 19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197
一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97
二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特点 198
第四节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01
一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表现 201
二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204
第十章 阶级 国家 革命 207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207
一 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的历史考察 207
二 阶级的起源和实质 208
三 阶级斗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11
四 阶级分析方法 212
第二节 国家 214
一 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214
二 国家的职能 215
三 国家的类型和形式 216
四 资产阶级国家的阶级本质 217
第三节 社会革命 218
一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218
二 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 220
三 社会革命的类型和形式 221
第四节 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222
一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 222
二 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 223
三 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 225
四 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 228
第十一章 科学技术革命的实质和社会功能 231
第一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渐进与革命 231
一 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几次革命 231
二 渐进与革命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普遍形式 234
第二节 科学技术革命的实质 237
一 科学革命的实质 237
二 技术革命的实质 238
三 科学技术革命的类型 239
第三节 科学技术革命的社会功能 241
一 科学技术革命的认识功能 241
二 科学技术革命的生产功能 243
三 科学技术革命的变革功能 244
第四节 新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 245
一 新技术革命的缘起 245
二 新技术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246
第十二章 社会意识 249
第一节 社会意识及其特点 249
一 社会意识概念的历史演变 249
二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250
三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255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构成 257
一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257
二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258
三 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259
第三节 社会意识诸形式 229
一 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特点和作用 259
二 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相互关系 265
第十三章 文化及其作用 267
第一节 文化的概念 267
一 什么是文化 267
二 社会实践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268
三 文化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总和 270
第二节 文化的研究 272
一 人类认识自身的历史 272
二 文化人类学和唯物史观 272
三 现代文化人类学 274
第三节 文化的作用 277
一 文化具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277
二 文化能规划民族发展的基本路径 278
三 文化具有发展社会文明的作用 279
四 文化能提供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的原型 281
第十四章 生活方式 284
第一节 生活方式的规定性和历史演变 284
一 生活方式的规定性 284
二 生活方式的历史演变 286
第二节 生活方式形成的因素和机制 289
一 生活方式形成的客观因素 289
二 生活方式形成的主体因素 292
三 生活方式形成的机制 29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生活方式 294
一 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 296
二 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形成的条件和途径 296
三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 298
第十五章 人的本质和价值 300
第一节 人的本质 300
一 人的本质理论的历史发展 300
二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 302
三 评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人的本质观 306
第二节 人的价值 308
一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人的价值学说 308
二 科学的人的价值观 311
三 实现人的价值的条件 315
四 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 316
五 现代西方哲学的人的价值观简评 318
第十六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21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21
一 在人民群众历史作用问题上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321
二 人民概念的历史发展 325
三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326
四 人民群众创造作用的社会制约性 328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31
一 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31
二 历史人物的社会制约性 333
三 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作用 334
第三节 个人和群众的关系 336
一 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336
二 领袖和群众的关系 337
三 群众路线与群众观点 339
四 评尼采的“超人哲学” 340
第十七章 社会进步 342
第一节 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 342
一 社会进步观的历史演变 342
二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进步观 344
三 现代西方哲学的社会进步观评析 346
第二节 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文明的发展 348
一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及其相互关系 348
二 社会文明的历史发展 351
三 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353
第三编 人类认识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358
第十八章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35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立是认识论发展史上的革命变革 358
一 西方认识论的历史演变 358
二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361
第二节 主体的规定性 363
一 主体的含义 363
二 主体的特征 365
三 主体的形式 367
四 认识主体与现代自然科学 369
第三节 客体的规定性 370
一 客体的含义 370
二 客体的特征 371
三 客体的形式 373
第四节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374
一 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的基本内容 374
二 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的辩证性质 376
三 现代西方哲学的主客体观评析 378
第十九章 认识和实践 331
第一节 实践的规定性 381
一 实践的含义 381
二 实践的特征和形式 382
第二节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386
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88
二 认识指导实践 388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 389
一 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 389
二 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 395
三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 397
第二十章 思维方式 399
第一节 思维方式的内涵、要素和功能 399
一 思维方式的内涵和演变 399
二 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400
三 思维方式的功能 403
第二节 思维的类型 404
一 经验思维 404
二 理论思维 407
三 形象思维 409
四 直觉思维 410
第三节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411
一 归纳和演绎 411
二 分析和综合 414
三 抽象和具体 416
第二十一章 真理 419
第一节 客观真理 419
一 真理观的历史发展 419
二 真理是客观的 421
三 真理是具体的 422
第二节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425
一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425
二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426
第三节 实践在检验真理中的作用 428
一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28
二 评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原则” 430
三 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431
四 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 432
第四节 真理和谬误 434
一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 434
二 真理和谬误的相互转化 436
三 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 439
第二十二章 从必然到自由 442
第一节 自由的界定和本质 442
一 自由的一般界定 442
二 自由观的历史发展 444
三 自由的本质 446
四 评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主观决定论自由观” 448
第二节 实现自由的条件和途径 449
一 实现自由的条件 449
二 实现自由的途径 453
第三节 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456
一 人的解放及其历史发展 456
二 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458
三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460
四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461
后记 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