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远古的社 1
一、古代文献所见的“社”之形制 2
二、“社”的祭祀对象与功能 12
三、圜丘与方丘 17
四、原始社坛的“测天功能” 19
第二章 黄帝与《山海经》“社坛” 23
一、《山海经》的昆仑丘与社坛 23
二、《山海经》中的黄帝与轩辕丘 31
三、黄帝伐蚩尤与天地开辟神话 38
四、“涿鹿之战”的实质 50
第三章 尧、舜与昆仑丘 56
一、尧、舜禅让传说与现代学者的解释 56
二、尧、舜原为昆仑丘之神 60
三、《尚书》中的尧、舜 80
四、瞽叟及象的传说 90
五、舜的“陟方而死” 93
六、尧、舜在天为天帝,在地为社神 94
七、帝喾与帝丹朱考 98
第四章 尧、舜、禹征三苗 103
一、三苗是“混沌”化身 105
二、《山海经》中的“三苗” 110
三、“三苗”与“四凶” 112
四、《山海经》中的“四怪兽”乃“混沌”化身 117
五、《舜典》中的“分北三苗” 119
六、“三危”与四极之山 124
七、“玄宫”征苗与仪式历法 126
八、三苗与赤水 132
九、“人面鸟身”之神助禹征三苗的寓意 137
第五章 禹与共工、鲧、相柳 141
一、共工与鲧 141
二、殛鲧的“羽山” 144
三、禹为鲧子说 146
四、禹筑台 146
五、“洪水”的喻指 147
六、洪水与昆仑“渊” 148
七、禹与“阳纡之山” 151
八、息壤与“洛书” 157
九、息壤与社坛 162
十、九州考 165
十一、九山与五岳 170
十二、邹衍的大九州说 172
十三、禹治水与龙 176
第六章 关于禹诛防风 179
一、禹诛防风故事 179
二、禹的度量天地 181
三、会稽山与社坛 184
四、关于“守封嵎之山” 188
五、汪芒氏与句芒 191
六、茅山、茅土与社 194
七、大人国与大人 197
八、小人国与小人 204
第七章 禹为“虫”的再认识 209
一、顾颉刚的禹为“虫”的假说 209
二、“风”之从“虫”与“风”的本义 212
三、关于虫的“八日而化” 214
三、“虫”与上古时期的历法符号 217
四、十二生肖与彝族的母虎日历 221
第八章 重、黎“绝地天通”说 228
一、马伯乐的神话解说 228
二、各民族的天地分离神话及其分析 231
三、“重、黎”与“后土” 240
四、“绝地天通”与历法改革 244
五、吴回与陆终 248
第九章 四岳与四时之官 252
一、四岳的原型 253
二、伯夷与四岳 255
三、许由与箕山、颖水 257
四、伯夷、皋陶与刑神 260
五、布宪之法与月令 267
六、皋陶与伯益 269
第十章 《尚书·甘誓》与社 273
一、伐扈的是禹还是启 273
二、《甘誓》之“甘”即《山海经》的“甘渊” 275
三、关于“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278
四、“有扈”,少昊“九扈”与鸟历 284
五、禹伐“有扈”,是立表测影代替鸟历的喻指 288
第十一章 商先祖与社 292
一、关于“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292
二、“高辛氏”的含义 295
三、瑶台与玄丘 301
四、“契”的出生 303
五、商先公先王的“以时为名为号” 312
六、“汤祷”与祭天仪式 318
第十二章 伊尹相汤的传说 323
一、伊尹“负鼎干汤” 323
二、比较《吕氏春秋·本味》与《逸周书·王会》 328
三、伊尹所负乃《山海经》之类的图籍 332
四、伊尹传说与“钻燧改火” 334
五、伊尹“四方之令”与《山海图》 340
六、伊尹名号探源 342
七、“空桑”与伊尹的出生传说 345
第十三章 武丁、傅说的传说 351
一、武丁梦见傅说 351
二、“谅闇”考 357
三、关于“傅” 361
四、傅岩与吴山 362
五、“吴”字的本义 366
六、“傅说据辰” 369
七、“高宗肜日”与历法改革 372
第十四章 九鼎与社 379
一、九鼎与《山海经》 379
二、九鼎与历法 384
三、九鼎的铸造者——蜚廉 392
四、九鼎的铸地——昆吾 395
五、九鼎的下落 400
第十五章 九鼎与饕餮纹的象征意义 407
一、饕餮形象的原型及饕餮纹的内涵 408
二、“铸鼎象物”的“物”与混沌凶神 414
三、“倕”与鼎图 418
四、“夔龙”与鼎图 420
五、饕餮的两重性 423
六、饕餮纹与良渚文化玉器“神人纹” 425
第十六章 箕子的故事 433
一、史书中所记箕子的身份 433
二、“箕子”原为“亥子” 436
三、箕子与朝鲜 439
四、“箕子之明夷”与“嵎夷” 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