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虞山福地 4
第一节 优越的自然环境 4
1.气候宜人 4
2.土壤肥沃 5
3.山明水秀 7
第二节 富饶的鱼米之乡 9
1.江南粮棉之仓 9
2.蔬菜瓜果之乡 12
3.江河水鲜产地 15
第三节 勤劳的百万市民 17
1.“十一”镇场竞风流 17
2.三区一城展雄姿 21
第二章 千年史述 23
第一节 文明渊源(原始社会至春秋战国) 23
1.先民遗迹 23
2.巫咸、姜尚传奇 25
3.吴地始祖仲雍 27
4.南方夫子言偃 29
5.石城、栏马城、齐女墓 32
第二节 县域变迁(秦至唐代) 34
1.盐铁塘与常熟早期开发 34
2.从海虞县、南沙县到常熟县 36
3.侨县(郡)的设置与南朝文化遗址 39
4.县治迁移 43
5.疏浚元和塘与张旭任常熟县尉 45
第三节 江南望县(北宋至清代前期) 47
1.范仲淹主持疏浚白茆塘 47
2.新建顺民仓 50
3.南宋时期的江防重镇 52
4.常熟县升为常熟州 54
5.市镇的兴起与城区的发展 57
6.王铁与抗倭斗争 61
7.明中后期的科技人才 64
8.常昭分治 67
第四节 转型时期(清中期至民国) 69
1.清中期家庭纺织业的兴起 69
2.风雨飘摇的晚清时局 72
3.辛亥光复 74
4.震撼常熟的五四运动 76
5.近代化进程中的工业 78
6.传统的农副业生产及常熟花边 81
7.商业的全面繁荣 85
8.日军侵占常熟及其暴行 89
9.沙家浜抗日烽火 92
第三章 文脉绵长 95
第一节 悠远的书香 95
1.旧式教育 95
2.新式教育 98
3.科举人才与科技英才 102
4.藏书名家 104
第二节 辉煌的文艺 110
1.虞山诗派 110
2.近代常熟小说家 113
3.白茆山歌 116
4.虞山琴派 119
5.虞山画派 121
6.虞山印派 124
第三节 众多的名胜 126
1.江南山水古城 126
2.“虞山十八景” 127
3.尚湖风景区 134
4.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 136
5.古典园林 138
6.公园 141
第四节 多彩的民俗 144
1.传统岁时节俗 145
2.地方民俗 150
3.人生礼仪 155
4.茶馆 160
第四章 小康之路 164
第一节 三十年的艰辛探索 164
1.泽惠后人的农田水利建设 165
2.对粮棉高产的探索 168
3.扫除文盲和消灭血吸虫病运动 171
第二节 改革开放迈大步 175
1.乡镇企业的崛起与“碧溪之路” 175
2.服装城的诞生与发展 178
3.从“城乡一体”的改革到“三外齐上”的开放 180
4.高歌猛进的教育文化事业 183
第三节 新世纪新发展 186
1.“工业立市”的实践 187
2.创建园林生态城市 190
3.文化建设的大手笔 194
4.从“常熟人形象讨论”到“城市精神讨论” 196
5.城乡统筹发展的宏伟蓝图 198
附1 做居安思危、敢于争先、海纳百川、凝心聚力的常熟人——用先进文化塑造新世纪常熟人的新形象 205
附2 重视城市形象建设,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213
附3 常熟近年来城市景观建设的人文解读 224
附4 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精品——常熟图书馆评价 233
附5 从常熟传统文化中寻找构建和谐社会的资源 239
附6 常熟历史中的廉政文化资源 249
附7 常熟商会的发展历史 256
附8 《尚湖赋》简译 263
主要参考书目 271
后记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