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执政能力的内涵与提高执政能力的途径 1
第一节 执政能力的内涵 1
第二节 执政能力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10
第三节 从中国的实践看提高执政能力的途径 15
第二章 惨痛的历史教训——从执政角度看苏共是怎样丧失政权的 21
第一节 苏共丧权——惨痛的历史悲剧 21
第二节 执政能力下降是苏共丧权的重要原因 24
第三节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共丧权的关键原因 30
第四节 苏共丧权与苏联解体对中亚国家的影响 37
第三章 中亚“颜色革命”发生的国际背景 42
第一节 “颜色革命”前后的国际形势 42
第二节 独联体地区形势 47
第三节 中亚地区形势 52
第四节 “9·11事件”与中亚国家 57
第四章 中亚国家政治体制与领导者的执政能力 62
第一节 中亚国家独立后的政治体制变化 62
第二节 中亚国家领导人的执政保证 66
第三节 国外势力对中亚国家内政的影响 71
第四节 国际社会对中亚国家领导人的评价 79
第五章 吉尔吉斯斯坦政权缘何易主 88
第一节 吉尔吉斯斯坦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88
第二节 “3·24事件”前的国内局势 93
第三节 “3·24事件”始末 98
第四节 政权易主的原因 101
第六章 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事件”的启示 109
第一节 极端势力活动猖獗的国家 109
第二节 乌兹别克斯坦承受的国际压力 115
第三节 从“安集延事件”看执政能力 119
第四节 “安集延事件”的启示 125
第七章 哈萨克斯坦缘何没有发生“颜色革命” 129
第一节 相对稳定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 129
第二节 纳氏竞选策略与反制“颜色革命”措施 134
第三节 总统选举中的民心向背 141
第四节 时空因素作用 145
第八章 国内外对中亚地区“颜色革命”及其与执政能力关系的看法 150
第一节 中国的看法 150
第二节 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看法 155
第三节 美国、欧盟与欧安组织的看法 161
第九章 对“颜色革命”成因的深入分析与思考 170
第一节 中亚道路与“颜色革命” 170
第二节 社会、民生——引发社会动荡的两大因素 175
第三节 执政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180
第四节 外部因素与“颜色革命” 187
第十章 中亚“颜色革命”与中国 194
第一节 “颜色革命”与中国的关系 194
第二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异同 195
第三节 执政能力不同,结果不同 207
第四节 携手共建抵御“颜色革命”的理论长城 209
第十一章 “旋风”过后的中亚 216
第一节 “旋风”过后的中亚五国 216
第二节 地区“御风”能力增强 223
第三节 风源仍在,风会再起 227
第四节 执政难题仍很多 232
结束语 238
主要参考文献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