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 1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 1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演进 9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13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7
(一)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17
(二)提升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为理论 19
(三)植根马克思主义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 22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特征 26
(一)时代性特征是对时代课题的回应和对时代精神的升华 26
(二)实践性特征是重视研究解决重大实践问题并善于对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 28
(三)民族性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有机结合所表现出来的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 30
(四)创新性特征是以创新为基础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过程 31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依据 33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依据 33
(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34
(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37
(三)“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 42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依据 45
(一)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45
(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客观需要 48
(三)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 50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依据 52
(一)作为先进文化形态的马克思主义 53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的价值契合 55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60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60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60
(二)第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 67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71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 76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新起点 76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探索 80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过程 82
(一)奠定基础的毛泽东思想 82
(二)继往开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86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90
一、不断解放思想,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90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90
(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种不同态度及结果 92
(三)既坚持又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95
二、立足基本国情,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96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96
(二)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就是最大的从实际出发 98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101
三、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 103
(一)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和丰富发展的 103
(二)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104
(三)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105
四、尊重历史遗产,批判继承民族传统文化 108
(一)创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式 108
(二)批判地继承中国历史文化遗产 109
(三)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 111
五、依靠集体智慧,发挥党和人民的创造力 112
(一)两大理论成果凝聚了全党上下的集体智慧 113
(二)树立群众观点,尊重人民的创造主体地位 114
(三)坚持用两大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115
六、分清大是大非,坚决同错误倾向作斗争 117
(一)马克思主义在同错误倾向作斗争中不断发展 118
(二)坚决抵制来自“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干扰 119
(三)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四个重大界限” 121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 124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124
(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124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26
(三)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28
(四)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130
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131
(一)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131
(二)确定“毛泽东思想”概念 133
(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35
三、毛泽东思想永远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旗帜 141
(一)活的灵魂 142
(二)三大作风 146
(三)三大法宝 148
(四)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56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59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59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6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165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17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17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 17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174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176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 195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196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197
(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98
四、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199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199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同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 200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02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205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命题提出的必要性 205
(一)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挑战的客观需要 206
(二)保持马克思主义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208
(三)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举措 212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 215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15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217
(三)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20
三、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223
(一)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关系 223
(二)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226
第八章 海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232
一、我国台湾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情况 233
(一)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殊视角 233
(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内涵的看法 234
(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实意义的评价 236
二、西方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情况 237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239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 240
(三)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形式 243
三、海外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范式 244
(一)传统的经验主义研究范式 245
(二)新兴的历史主义研究范式 247
(三)历史主义范式的借鉴意义 250
第九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 252
一、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252
(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基本含义 253
(二)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基本特征 257
(三)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基本意义 260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 264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基本认识 264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基本问题 269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基本路径 271
后记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