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篇 建置区划 27
第一章 建置 27
第一节 位置 27
第二节 沿革 27
第二章 区划 28
第一节 区建制时期 28
第二节 县建制时期 29
第三章 各镇概况 31
第一节 东城 31
第二节 北惯 33
第三节 合山 36
第四节 那龙 41
第五节 田畔 43
第六节 雅韶 45
第七节 大沟 48
第八节 三山 51
第九节 新洲 54
第十节 东平 61
第十一节 塘坪 63
第十二节 大八 69
第十三节 白沙 74
第十四节 双捷 78
第十五节 麻汕 80
第二篇 环境资源 84
第一章 地质地貌 84
第一节 地质 84
第二节 地貌 86
第二章 气候 物候 88
第一节 气候 88
第二节 物候 88
第三章 自然灾害 89
第一节 洪涝灾害 89
第二节 旱灾 90
第三节 台风暴潮 91
第四节 冻害 91
第五节 冰雹 龙卷风 雷电 92
第四章 自然资源 92
第一节 水 92
第二节 动植物 95
第三节 矿产 97
第四节 土地 101
第五节 海洋 103
第三篇 人口与计划生育 106
第一章 人口 106
第一节 人口变化 106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08
第三节 人口结构 109
第二章 计划生育 121
第一节 机构与团体 121
第二节 宣传教育 122
第三节 节育措施 123
第四节 节育成效 125
第五节 优生优育 126
第四篇 经济综述与经济管理 127
第一章 经济综述 127
第一节 发展概要 127
第二节 发展战略的制订与实施 128
第三节 发展水平 129
第四节 经济结构 131
第二章 经济管理 139
第一节 计划 139
第二节 统计 141
第三节 审计 143
第四节 物价 144
第五节 质监和计量 146
第六节 工商 147
第七节 国土 152
第五篇 农业 155
第一章 农村体制改革与产业调整 155
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 155
第二节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157
第二章 种植业 15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57
第二节 粮食作物 158
第三节 经济作物 160
第四节 水果 163
第五节 土壤 肥料 165
第六节 品种与技术推广 167
第七节 农田基本建设 168
第八节 农具、农机管理 169
第三章 林业 17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70
第二节 森林资源 171
第三节 造林绿化 172
第四节 林业体制 173
第五节 森林资源管护 174
第六节 林区开发与林木经营 176
第四章 畜牧业 17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76
第二节 牲畜饲养 176
第三节 家禽饲养 178
第四节 良种鹅繁殖与培育 179
第五节 畜禽疫病防治 179
第六节 饲料资源及加工 180
第五章 渔业 18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81
第二节 捕捞 181
第三节 养殖 184
第四节 渔场 渔港 186
第五节 海产品流通与加工 186
第六节 渔业和渔域管理 187
附一: 山地农业开发纪实 188
附二: 特色品牌农业 190
第六篇 工业 194
第一章 管理机构与企业改革 19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94
第二节 企业改革 194
第二章 所有制结构 196
第一节 国有企业 196
第二节 集体企业 198
第三节 民营企业 199
第四节 三资企业 199
第三章 工业门类 200
第一节 食品 化工 200
第二节 五金 刀具 203
第三节 皮革 服装 206
第四节 建材 家具 207
第五节 印刷 209
第六节 铸造 机械 209
第七节 造船 制冰 211
第八节 核电 212
第九节 部分工业名优产品选介 212
第四章 工业园区 213
第一节 规划与开发 213
第二节 县城工业园区 214
第三节 镇工业区 215
附一:“十八子”——中国菜刀中心 216
附二:“喜之郎”——果冻布丁生产企业 218
第七篇 城乡建设 221
第一章 县城规划与建设 22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21
第二节 县城规划 222
第三节 县城建设 222
第四节 城建管理与监察 230
第二章 村镇建设 231
第一节 镇区规划与建设 231
第二节 乡村建设 235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 23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37
第二节 市场管理 237
第三节 产权、产籍管理 237
第四节 房屋建设管理 238
第五节 住房制度改革 238
第四章 建筑业 239
第一节 工程设计与施工 240
第二节 质量与安全管理 242
第三节 建筑工程公司 242
第五章 环境保护 24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44
第二节 环境监理 244
第三节 环境污染状况 244
第四节 环境污染的防治 246
附:阳东县县城建设纪略 247
第八篇 交通 运输 邮电 250
第一章 交通 25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50
第二节 公路 251
第三节 铁路 254
第四节 港口码头 255
第二章 运输 256
第一节 经营企业 256
第二节 公路运输 257
第三节 水路运输 259
第三章 邮电 260
第一节 邮政 260
第二节 电信 264
第三节 移动通信 267
第九篇 水利 电力 269
第一章 水利 26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69
第二节 水利设施 270
第三节 水费征收与水利执法 275
第四节 “三防”工作 275
第二章 电力 27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78
第二节 水力发电 278
第三节 供电设施 279
第四节 电网改造 280
第五节 供电售电 281
第十篇 商贸 旅游 282
第一章 商贸 282
第一节 国内贸易 282
第二节 对外经济贸易 296
第三节 流通体制改革 303
附:三体招商模式 309
第二章 旅游 31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11
第二节 旅游资源 312
第三节 景区开发 314
第四节 旅游服务 315
第十一篇 财税 金融 317
第一章 财政 31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17
第二节 财政收支 317
第三节 财务管理与监督 319
第二章 税务 32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21
第二节 农业税与工商税 321
第三节 中央税 地方税 中央地方共享税 324
第四节 税务管理 325
第三章 金融 326
第一节 金融机构 326
第二节 货币 327
第三节 存款 328
第四节 贷款 330
第五节 外汇 331
第六节 保险 332
第四章 体制改革 333
第一节 试行乡镇财政包干体制 333
第二节 税务体制 334
第三节 金融体制 334
第四节 价格体制 335
第十二篇 中共阳东地方组织 336
第一章 县(区)委员会 336
第一节 建区初期区委领导班子成员 336
第二节 历届县(区)委领导班子成员 336
第三节 县(区)委工作机构及主要负责人 338
第二章 党员代表大会 340
第一节 县(区)党员代表大会 340
第二节 乡镇党员代表大会 341
第三章 县(区)委全体会议 343
第一节 区委一届全体会议 343
第二节 县(区)委二届全体会议 343
第三节 县委三届全体会议 344
第四节 县委四届全体会议 345
第四章 基层党组织 345
第一节 基层组织设置 345
第二节 党员结构 346
第五章 纪检监察 347
第一节 组织概况 347
第二节 主要工作 348
第六章 组织工作 350
第一节 干部队伍建设 350
第二节 干部选拔任用 351
第三节 离退休干部管理 351
第七章 宣传工作 353
第一节 宣传教育 353
第二节 党员培训 355
第八章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355
第一节 制订规划与创建活动 356
第二节 道德宣传教育活动 358
第三节 文明新风尚 360
第九章 党史研究与保密工作 362
第一节 党史研究 362
第二节 保密工作 363
第十三篇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第一章 人大代表的选举 364
第一节 县(区)历届人大代表产生 364
第二节 县(区)历届人大代表构成 364
第二章 县(区)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366
第一节 区一届人大各次会议 366
第二节 县(区)二届人大各次会议 367
第三节 县三届人大各次会议 368
第四节 县四届人大各次会议 369
第三章 县(区)人大常务委员会 370
第一节 组成人员 370
第二节 工作机构及职责 372
第三节 主要工作 374
第四章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380
第十四篇 地方人民政府第一章 县(区)人民政府 383
第一节 政府领导班子成员 383
第二节 政府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 385
第三节 垂直管理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 391
第四节 政府办公室工作 393
第五节 法制工作 396
第六节 信访工作 397
第七节 外事侨务及港澳台工作 398
第二章 镇(乡)人民政府 400
第一节 组织概况 400
第二节 政府主要负责人 401
第三章 历届政府主要工作 404
第一节 第一届区人民政府(1988.10~1991.1) 405
第二节 第二届县(区)人民政府(1991.1~1994.1) 406
第三节 第三届县人民政府(1994.1~1999.1) 408
第四节 第四届县人民政府(1999.1~2000.12,在届) 410
第十五篇 人民政协 412
第一章 政协阳东县委员会 412
第一节 历届政协委员的组成 412
第二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全体会议 413
第二章 政协阳东县常务委员会 414
第一节 历届政协常务委员会的组成 415
第二节 历届政协常务委员、主席会议 416
第三章 主要工作与活动 417
第一节 统一战线与政治协商 417
第二节 视察调研与参政议政 418
第三节 各项活动 418
第十六篇 公安 司法 420
第一章 公安 420
第一节 机构与组织 420
第二节 警务工作 421
第三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424
第四节 危险物品和特种行业管理 425
第五节 户政管理 426
第六节 边防边境管理 427
第七节 交通安全管理 428
第八节 消防管理 430
第九节 拘留(戒毒)管理 431
第二章 检察 431
第一节 机构 431
第二节 刑事检察 431
第三节 法纪检察 432
第四节 民事行政检察 432
第五节 举报控申检察 432
第六节 反贪污贿赂工作 433
第七节 监所检察 433
第三章 审判 433
第一节 机构 433
第二节 立案 434
第三节 刑事审判 434
第四节 民事和经济审判 434
第五节 行政审判 435
第六节 执行工作 435
第四章 劳改队 监狱 435
第一节 沿革 435
第二节 对罪犯改造的管理 436
第五章 司法行政 438
第一节 机构 438
第二节 律师事务 438
第三节 公证 439
第四节 基层法律服务 439
第五节 民事调解 439
第六节 普及法制教育 440
第十七篇 民政 武装 441
第一章 民政 44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41
第二节 社会救助 441
第三节 社会优抚 443
第四节 双拥工作 445
第五节 革命老区建设 446
第六节 婚姻管理 449
第二章 武装 451
第一节 机构 451
第二节 民兵工作 451
第三节 征兵工作 453
第四节 县境内的重大兵事 453
第十八篇 群众团体 459
第一章 总工会 459
第一节 组织概况 459
第二节 工会代表大会 459
第三节 女职工代表大会 460
第四节 主要工作与活动 460
第二章 共青团 462
第一节 组织概况 462
第二节 共青团历次代表大会 462
第三节 主要活动 462
第三章 妇联 463
第一节 组织概况 463
第二节 妇女代表大会 464
第三节 主要活动 464
第四章 工商联 466
第一节 组织概况 466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66
第五章 残联 468
第一节 组织概况 468
第二节 残联代表大会 469
第三节 主要工作 469
第十九篇 劳动 社保 人事 470
第一章 劳动 47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70
第二节 劳动力资源 470
第三节 劳动就业 472
第四节 劳动保护与技能培训 473
第五节 劳动监督与仲裁 473
第六节 职工工资 474
第二章 社会保障 47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75
第二节 社会保险管理 475
第三节 养老、失业、工伤保险 476
第四节 社会保险基金征集 477
第五节 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发放 478
第三章 人事 47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78
第二节 机构编制 479
第三节 干部管理 483
第二十篇 教育 489
第一章 管理机构 489
第一节 县机构 489
第二节 镇机构 490
第三节 学校内设机构 490
第二章 学校布局与办学模式 490
第一节 学校布局 490
第二节 办学模式 492
第三章 教育投入与办学条件 493
第一节 教育经费与教育收费 493
第二节 学校建设与教学设备 496
第四章 学校教育 497
第一节 基础教育 497
第二节 职业教育 501
第三节 成人教育 503
第五章 教育队伍 504
第一节 教职工与师资水平 504
第二节 教师待遇 505
第六章 教育改革与学校管理 506
第一节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与素质教育实验 506
第二节 基础教育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 507
第三节 学校管理规范化建设 508
第七章 招生考试 510
第一节 初中招生考试 510
第二节 高中阶段招生考试 510
第三节 高校招生考试 511
第二十一篇 科技 卫生 体育 512
第一章 科技 512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512
第二节 科技计划编制与实施 514
第三节 重要科技成果与奖励 514
第四节 发明与创新专利管理 517
第五节 地震测报 518
第二章 卫生 519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519
第二节 医院建设 521
第三节 卫生防疫 523
第四节 妇幼保健 525
第五节 爱国卫生 526
第三章 体育 527
第一节 机构与团体 527
第二节 体育设施与体育市场 528
第三节 群众体育 529
第四节 学校体育 530
第五节 竞技体育 531
第二十二篇 文化 539
第一章 文化 539
第一节 文化管理 539
第二节 文学 540
第三节 艺术 542
第四节 民间文化 545
第二章 遗址 547
第一节 古文化遗址 547
第二节 古墓 552
第三节 古建筑 555
第四节 石雕 纪念碑 558
第五节 革命旧址 561
第三章 文物 562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文物 562
第二节 化石古樟洪钟 563
第三节 革命文物 564
第四章 广播电视 书刊 档案 565
第一节 广播电视 565
第二节 书刊 567
第三节 档案 568
第二十三篇 社会生活 570
第一章 人民生活 570
第一节 物质生活概况 570
第二节 经济收入 570
第三节 粮食 571
第四节 饮食 572
第五节 宅居 576
第六节 服饰 577
第七节 生活用品 581
第二章 婚姻家庭 585
第一节 婚姻 585
第二节 家庭 586
第二十四篇 民俗 宗教 590
第一章 民俗风情 590
第一节 传统节日 590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节日与纪念日 593
第三节 礼仪习俗 593
第四节 民间用语习俗 597
第五节 民间文体活动 598
第六节 东平渔妇服饰 603
第七节 集市买卖 604
第八节 民间渔猎 606
第二章 民间工匠与游走职业 608
第一节 手艺工匠 608
第二节 游走职业 613
第三章 宗教信仰 616
第一节 天主、基督、佛、道教 616
第二节 吉水寺 617
第二十五篇 方言 618
第一章 方言汉字与方言同音字 618
第一节 阳江(阳东)方言汉字 618
第二节 普通话与阳东方言同音字 619
第二章 方言词汇 621
第一节 词汇特点 621
第二节 分类词汇举例 624
第三章 语法特点 636
第一节 词法 636
第二节 句法 638
第四章 民谚 流行用语 641
第一节 民谚 641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流行用语 648
第二十六篇 人物 650
第一章 人物传 650
谭可则 650
李萁 650
梁士锋 651
谭作舟 651
陈章甫 652
李伯振 653
梁嗣和 654
伍驺 654
陈元泳 655
洪文丽 656
陈国璋 656
陈华 657
林良荣 657
陈辉耀 658
谭光复 659
利春晓 660
霍健敏 660
第二章 人物录 661
谭修德 661
郑光鸿 661
许宗祥 662
黄安仁 662
黄德鸿 663
黄白云 663
陈开奕 664
谭恩光 664
陈开臻 665
杨松 666
陈香柏 666
陈醉 666
陈劲 667
卢丽娟 667
陈立班 668
郑应洽 669
项景谦 669
陈国兴 670
刘齐 670
第三章 人物表 670
第一节 烈士英名表 670
第二节 教科文界正高级职称及知名人物表 675
第三节 进士、举人名表 677
第四节 英模人物表 678
第五节 职官表 689
附录 693
表格索引 744
CONTENTS 749
编后记 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