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 3
第一章 牙周组织的发育与修复 3
第一节 牙周组织的发育 3
一、外胚间充质诱导牙周组织发育 3
二、牙龈的发育形成 4
三、牙周膜的发育形成 5
四、牙骨质的发育形成 12
五、牙槽骨的发育形成 17
第二节 牙周组织的修复 19
一、牙周组织的生物学特点 19
二、牙周组织的修复 21
三、牙槽骨的改建 24
第二章 牙周微生物学 31
第一节 牙周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 31
一、牙周微生物病因学的提出和证据 31
二、牙周微生物病因学观点的变迁 33
第二节 牙菌斑生物膜研究进展 36
一、牙菌斑的现代概念 36
二、生物膜研究进展 37
第三节 牙周致病菌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 40
一、牙周致病菌的现代概念 40
二、牙周致病菌的致病机制 45
三、微生物学疗效判断 53
第四节 牙周微生物学的发展方向 53
一、当前牙周病微生物病因学尚未解决的问题 53
二、牙周微生物研究的新技术 59
第三章 牙周病发生发展中的宿主免疫 67
第一节 牙周组织中的宿主先天性免疫防御及炎症反应 67
一、固有免疫屏障 67
二、固有免疫细胞 68
三、固有免疫成分 69
四、牙周病与先天性免疫 71
第二节 牙周组织中的宿主获得性免疫防御及炎症反应 72
一、淋巴细胞、抗原与抗原识别受体 73
二、B细胞功能与牙周病 74
三、T细胞功能与牙周病 76
第三节 宿主易感性与牙周病发生的关系 78
一、“危险因素”和“宿主易感性”观点的提出 79
二、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的研究 79
三、可干预性危险因素的研究 83
第四章 牙周医学 88
第一节 口腔病灶感染学说的演变 88
第二节 牙周炎对全身疾病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89
一、牙周炎与心脑血管疾病 89
二、牙周炎与糖尿病 92
三、牙周炎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95
四、牙周炎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 96
五、牙周炎与肥胖 97
六、牙周炎与类风湿关节炎 98
七、展望 99
第五章 牙周病的诊断与预后判定 102
第一节 牙周病的临床检查诊断进展 103
一、临床检查 103
二、影像诊断 104
第二节 牙周微生物的检查 107
一、传统的牙周微生物检查 108
二、现代分子微生物检查方法 109
三、生物膜的研究 111
四、微生物检测的临床评价 112
第三节 龈沟液成分及生物标记物分析 113
一、龈沟液的意义 113
二、龈沟液的收集和定量 113
三、龈沟液生物标记物分析 113
第四节 唾液成分及生物标记物分析 119
一、唾液的生理 119
二、唾液蛋白 121
三、唾液中标志物分析 122
第五节 牙周炎的基因诊断 127
一、基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 127
二、牙周炎的遗传学研究 128
第六节 牙周病的社会心理诊断评估 132
第七节 牙周病预后判断 133
一、牙周患病情况 133
二、患者依从性 134
第六章 牙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137
第一节 牙周组织的基本修复形式 137
一、牙周病损的特点、修复目标和难点 137
二、牙周组织的基本修复形式 139
第二节 牙周组织的修复基础和效果 140
一、牙周组织修复的细胞类型 140
二、不同来源细胞对牙周组织修复的效果影响 143
第三节 牙周组织再生技术的现状 144
一、牙周治疗技术尝试再生的现状 144
二、牙周组织再生的影响因素 148
三、牙周组织再生概念的演变 150
第四节 牙周组织工程技术 150
一、牙周组织工程技术及其目标 150
二、牙周组织再生的待解决问题 161
三、牙周再生中组织工程技术的应用 162
四、牙周组织再生的前景 164
临床篇 171
第七章 牙周病的非手术治疗 171
第一节 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评估 171
一、菌斑控制 171
二、机械治疗 172
第二节 牙周病的药物治疗 177
一、药物治疗的依据 177
二、药物治疗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178
三、正确选择和应用牙周治疗药物 179
第三节 牙周维护治疗 181
一、目标 182
二、牙周维护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182
三、牙周维护治疗的复诊时间及次数 182
四、牙周维护治疗的内容 182
五、牙周维护治疗期间患者的依从性 183
第八章 牙周病手术治疗 186
第一节 牙周清创手术 186
一、龈切术 186
二、牙周翻瓣术 188
三、根分叉病变手术治疗 191
第二节 牙周再生性手术 192
一、植骨术 192
二、引导组织再生术 196
三、牙周再生手术中的根面处理以及生长因子的临床应用 199
第三节 牙周美容性手术 201
第九章 牙周炎的综合治疗 209
第一节 牙周炎患牙的牙髓治疗 209
一、牙周炎患牙牙髓的病理改变 209
二、牙周炎患牙牙髓治疗的适应证 210
三、牙周炎患牙牙髓治疗应注意的问题 210
第二节 牙周炎的修复治疗 212
一、牙周炎患者修复治疗的时机 212
二、牙周炎患者修复治疗应注意的问题 212
三、牙周炎患者修复治疗应采取的措施 214
四、义齿修复前的牙周问题 216
第三节 牙周炎患者的正畸治疗 217
一、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的适应证 218
二、正畸治疗的时机 218
三、正畸治疗的方法 219
四、正畸治疗的利弊 222
第四节 牙周炎患者的种植治疗 224
一、种植体周围组织学特点 224
二、种植体周围生物力学特点 226
三、牙周炎患者种植治疗的方案选择 227
四、种植体周围炎 235
第十章 牙周病与咬合创伤 242
第一节 概念 242
一、创伤性咬合 242
二、咬合创伤 242
第二节 咬合创伤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243
一、正常牙周组织与咬合创伤 243
二、牙周病与咬合创伤 244
第三节 咬合创伤的检查 247
一、咬合的基本检查 247
二、咬合创伤的检查 248
三、磨牙症 249
第四节 咬合创伤的治疗 251
一、咬合治疗 251
二、牙周治疗不同阶段的咬合治疗 251
三、咬合调整和牙冠形态修整 252
四、牙齿固定 253
五、磨牙症的治疗 255
六、咬合的正畸治疗 256
七、咬合的修复治疗 257
第十一章 牙周病的临床科研 259
第一节 临床科研的形式与难点 259
一、临床科研的形式 259
二、临床科研的难点 261
第二节 临床科研的原则 262
一、对照原则 262
二、可比性原则 263
三、随机原则 263
四、盲法原则 263
五、重复原则 264
第三节 临床科研的设计 264
一、如何确定研究课题 264
二、选题时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264
三、提出合理的假说 265
四、确定研究对象 265
五、检测指标和方法 266
六、统计分析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 269
第四节 临床研究的实施 270
一、获得伦理学批准 270
二、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270
三、检查者的校准 271
四、设计检查结果的记录表格 272
五、牙周临床研究中应考虑的问题 272
六、预实验 273
七、资料的分析与整理 273
八、结果的展示 273
第五节 临床科研的展望 273
一、一些牙周问题的思考 273
二、牙周临床研究的方向 274
第十二章 医学科研论文的写作与投稿 281
第一节 医学科研论文的写作格式 281
一、文题 282
二、作者 282
三、摘要 283
四、关键词 284
五、引言 284
六、正文 284
七、致谢 287
八、参考文献 287
第二节 国际牙周病学研究领域相关杂志介绍 287
一、Periodontology 2000 288
二、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 288
三、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 289
四、Journal of Periodontal Research 290
五、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290
第三节 科研论文的撰写、编辑与投寄 291
一、怎样撰写科研论文 291
二、外刊论文撰写特点与基本要求 292
三、杂志的选择 296
四、如何能够在高级别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 297
五、科研论文的投寄与发表 298
附录 牙周病学研究常用的实验室方法 300
第一节 唾液的采集和处理 300
一、唾液的采集 300
二、唾液的处理 301
第二节 龈下菌斑的采集和处理 301
一、附着性菌斑的采集——可拆卸式采集器采集 301
二、非附着性菌斑的采集 302
三、菌斑采集后的处理 302
第三节 龈沟液的采集和成分分析 303
一、龈沟液的采集 303
二、龈沟液的成分分析 303
第四节 牙周组织细胞培养方法 304
一、牙周膜细胞 304
二、成牙骨质细胞 305
三、骨髓基质干细胞 305
第五节 牙周微生物培养和鉴别方法 305
一、牙周微生物的培养 306
二、牙周微生物的鉴别 307
三、菌种的保存 307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