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进化理论的争论 1
1.1 拉马克主义 1
1.2 达尔文主义 4
1.3 孟德尔主义 6
1.4 生物变化在先,环境变化在后和环境变化在先,生物变化在后 10
1.5 环境隔离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力 16
1.6 拉马克力——诱导变异的力 20
1.7 自然选择力就是选择表现型的力 22
1.8 获得性遗传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25
1.9 物种形成模型 29
参考文献 34
2 生物进化中的获得性遗传 35
2.1 大分子生物的获得性遗传 35
2.2 大分子聚合生物病毒进化的获得性遗传 39
2.3 原核生物的获得性遗传 41
2.4 真核单细胞生物的获得性遗传 47
2.5 真菌生物获得性遗传 49
2.6 植物获得性遗传 51
2.7 动物获得性遗传 56
参考文献 66
3 生物进化坐标系统 68
3.1 病毒 71
3.2 原核生物 71
3.3 原生生物 71
3.4 真菌的进化获得性 76
3.5 植物 77
3.6 动物 86
3.7 获得性进化系统中的主干—主支—分支系统 95
参考文献 101
4 产生获得性遗传的必然性 103
4.1 人工隔离环境下的获得性遗传 103
4.2 地球上的隔离环境 107
4.3 自然诱变下的基因突变 112
4.4 生物—食物—取食器官—器官选择—获得性遗传 119
4.5 获得性遗传主要是存繁器官的获得性遗传 125
4.6 广义生物进化获得性遗传 130
参考文献 132
5 生物存繁力的进化 133
5.1 生物存繁力的概念 133
5.2 病毒生物存繁力的进化 137
5.3 原核生物存繁力的进化 140
5.4 真菌生物存繁力的进化 142
5.5 植物的生存繁殖器官 144
5.6 动物存繁力的进化 150
参考文献 160
6 生物社会的形式 162
6.1 大分子生物社会 162
6.2 病毒生物社会 162
6.3 原核生物社会 163
6.4 原生生物社会 167
6.5 真菌生物社会 169
6.6 植物社会 173
6.7 动物社会 177
6.8 动物社会中的社会关系 183
6.9 生物社会多样性的形成 188
参考文献 191
7 生物存繁方式 192
7.1 生物存繁力决定存繁关系 192
7.2 生物存繁关系一定会适应新的存繁力 192
7.3 病毒分子生物存繁力和存繁关系——寄生生活型 195
7.4 原核生物的存繁方式 197
7.5 真核单胞存繁方式的进化 203
7.6 真菌生物存繁方式 205
7.7 植物存繁方式的进化 208
7.8 动物存繁方式的进化 212
7.9 以植物为主的群落社会 221
参考文献 224
8 人类社会是生物社会的上层建筑 225
8.1 人类起源于动物,人类是生物的延续 225
8.2 人类社会的存繁基础 227
8.3 人类社会是以生物社会为基础的上层建筑 241
8.4 人类社会对生物社会压抑的表现 244
8.5 人类社会历史上的灭绝 248
8.6 人类社会上层建筑对生物社会生命基础的协同作用 251
8.7 生存学说和达尔文-拉马克-孟德尔主义之间的关系 256
参考文献 258
9 生物进化单位——三极进化体 259
9.1 三极进化单位分析 259
9.2 动物捕食过程中的否定之否定,三极捕食和反捕食过程 265
9.3 动物的半导式三极捕食过程 273
9.4 生物高级分类单位三极进化的方式 275
9.5 动物社会食物链防御和进攻的三极进化 278
9.6 动物社会的三极进化 279
9.7 寄生和宿主之间的三极进化 285
9.8 腐生物的否定之否定的三极进化 289
9.9 RNA生物的三极进化 290
参考文献 292
10 生物进化周期性 293
10.1 生物分支三极进化周期 295
10.2 生物的存繁方式进化的周期性图谱 310
10.3 树形的分支系统的线点线三极进化周期形式 314
参考文献 325
11 生物对环境的自主性和被动性推动生物的进化 326
11.1 各种生物进化论列表 326
11.2 拉马克生物自主性分析 329
11.3 生物主体性和被动性的半变(异)体的NPPN假说 335
11.4 引起进化的几种基因突变的类型 338
11.5 生物对环境的主体性和对环境的被动性共同推动生物进化 345
11.6 没有生物自主性,只有自然选择推动的“进化论” 353
11.7 只有“主体性”没有环境推动的“进化论” 354
11.8 所谓C悖论等 356
11.9 主体性就是获得性遗传 357
参考文献 365
后记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