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可摘义齿的初级理论设计 3
第一章 可摘义齿的初级理论设计 3
第一节 可摘义齿修复的设计方法 3
第二节 可摘义齿设计的历史分析 6
第三节 可摘义齿的初级理论设计 8
第二章 牙列缺损与虚鞍基 11
第一节 牙位的新临床记录法 11
第二节 虚鞍基的外形设计 15
第三章 大连接体 19
第一节 大连接体的结构类型 19
第二节 大连接体外形的“波浪”分析 25
第三节 大连接体外形的符号表达 34
第四节 大连接体外形的定位 38
第四章 卡环的组成与分类 45
第一节 卡环的基本类型 45
第二节 基本卡环 50
第三节 卡环的组成与分类 53
第五章 卡环的外形与设计 59
第一节 基牙观测线的临床与理论认识 59
第二节 基牙观测线的外形设计 64
第三节 圆环形卡环臂的外形设计 68
第四节 推形卡环臂的外形设计 73
第五节 ?支托、小连接体的外形设计 82
第六章 近缺隙侧?支托类卡环 84
第一节 近缺隙侧?支托类卡环——E卡环 84
第二节 近缺隙侧?支托类——O卡环 89
第三节 近缺隙侧?支托类——Ed卡环 91
第四节 近缺隙侧?支托类——增件卡环 93
第五节 近缺隙侧?支托类——减件卡环 98
第七章 远缺隙侧?支托类卡环 101
第一节 远缺隙侧?支托类——G卡环 101
第二节 远缺隙侧?支托类卡环——Q卡环 105
第三节 远缺隙侧?支托类卡环——E’卡环 107
第四节 远缺隙侧?支托类——增件卡环 108
第五节 远缺隙侧?支托类——减件卡环 112
第八章 无?支托类卡环 114
第一节 无?支托类——C C’卡环 114
第二节 无?支托类卡环——S S’卡环 116
第三节 无?支托类——增件、减件卡环 118
第九章 卡环的综合分析 122
第一节 单卡环的综合分析 122
第二节 简单结构的单卡环 125
第三节 尖牙上的单卡环 128
第四节 特殊类单卡环 130
第五节 双卡环 133
第二篇 可摘义齿设计的范例与综合分析第十章 可摘义齿设计的范例说明 139
第一节 可摘义齿的常规设计 139
第二节 可摘义齿的特殊设计 142
第三节 可摘义齿初级理论设计的范例说明 145
第四节 Kennedy分类与王征寿分类简介 147
第十一章 肯氏Ⅰ类牙列缺损的设计 151
第一节 肯氏Ⅰ类牙列缺损可摘义齿设计的标准说明 151
第二节 肯氏Ⅰ类牙列缺损可摘义齿设计的简化说明 157
第十二章 肯氏Ⅱ类牙列缺损的设计 162
第一节 肯氏Ⅱ类牙列缺损义齿设计的标准说明 162
第二节 肯氏Ⅱ类牙列缺损义齿设计的简化说明 165
第十三章 肯氏Ⅲ类牙列缺损的设计 172
第一节 肯氏Ⅲ类牙列缺损设计的标准说明 172
第二节 肯氏Ⅲ类牙列缺损义齿设计的简化说明 175
第十四章 肯氏Ⅳ类牙列缺损的设计 179
第一节 肯氏Ⅳ类牙列缺损义齿设计的标准说明 179
第二节 肯氏Ⅳ类牙列缺损义齿设计的简化说明 180
第十五章 王征寿分类可摘义齿的设计 183
第一节 王征寿第一类义齿的设计 183
第二节 王征寿第二类义齿的设计 184
第三节 王征寿第三类义齿的设计 186
第四节 王征寿第四类义齿的设计 187
第五节 王征寿第五类义齿的设计 189
第六节 王征寿第六类义齿的设计 191
第十六章 可摘义齿设计的归纳与综合分析 193
第一节 肯氏分类与可摘义齿的设计 193
第二节 王征寿分类与可摘义齿的设计 196
第三节 牙列缺损与可摘义齿的分类 200
第三篇 可摘义齿初级理论设计的开发研究(构思)第十七章 可摘义齿初级理论设计的应用开发 205
第一节 可摘义齿生物力学的结构体系 205
第二节 可摘义齿初级理论设计的应用开发 207
第十八章 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与牙医学 210
第一节 牙医学与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 210
第二节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在牙修复医学中的运用 212
第三节 计算机辅助可摘义齿的平面设计 214
第十九章 人工智能与可摘义齿的平面绘图 216
第一节 可摘义齿的人工智能平面绘图 216
第二节 知识的产生式表示法简介 218
第二十章 可摘义齿设计专家系统简介 221
第一节 专家系统与可摘义齿设计 221
第二节 可摘义齿设计专家系统简介 223
后记 227
参考文献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