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来一缕博雅教育的阳光&郭泽深 1
【诗坛言志】 1
大而能化 伤而不哀——萨都剌《百字令》与苏东坡《念奴娇》对读 1
莽苍群山中走着两个瞎子——史铁生小说《命若琴弦》的再阐释 8
三十年代“现代派”新诗论纲 21
有关新诗规范的“三原色” 51
新诗的“现代性”:什么没有成为传统? 58
关于译诗的用语与节奏——以里尔克《沉重的时刻》为例 70
京剧、古风与莎翁诗情 77
从“朦胧诗”到“新生代” 86
涛声与蛩鸣——中国新诗生命意识的发展轨迹 120
在伊儿汗:歌声与永远睡觉的地方——诗歌《在伊儿汗》解读 126
【文坛遣怀】 131
戏剧人生的“谢幕”艺术 131
还能有谁在没完没了的听着&——王小波逝世十周年祭 136
时代印记:送别的壮歌、挽歌和悲歌——彭见明《父亲的房子》的历史文化学解读 143
文学:自尊的圆心、半径与五大走向 150
如果全是“宏大阐释” 159
狄仁杰“大风”缘何起? 163
如可赎兮 人百其身 168
美女丽塔·海华丝背后的希望——关于《肖申克的救赎》的断想 172
妙灵何处 百炼功纯信自然——刘宝光书法三级跳 178
何曾平淡何曾归?——弘一大师的书法及其他 183
埋香吟苦后 日日敛双眉——陈晓旭自佛门驭鹤记感 189
艺间正道非“膨化” 194
读图时代的选择 198
广播语体的“八纲辨证” 202
媒体语言程式化浅论 209
从《红剪花》看小剧本的高潮设计 215
镜头语言的现代性颠覆——从《好想好想谈恋爱》看电视剧语言的话剧化倾向 219
绵长、沉重而并不嘹亮的寂静——值得注意的《雷雨》的序幕和尾声 225
血性·人性与那块金子——七场话剧《过江》解读 233
【乐坛畅弹】 239
“人人都说咱们两个好”——小议陕北民歌 239
呼啸于水火之中的神圣 242
以后让我倚在深秋——十年香港流行音乐断想 248
灵魂合唱:来自广场的“庙堂”之声 253
波动于精彩与无奈之间的期待——《外面的世界》的主观阐释 256
五一:血泪煮沸的《国际歌》 266
通俗音乐的美学思考 272
不啼清泪常啼血——邓丽君去世十周年记感 278
音乐美学断想 282
【书海一勺】 286
遗嘱:愿世界祥和幸福——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断想 286
文质相炳焕 众星罗秋旻——司玉笙小小说集《高等教育》随记 292
时时泪洒向故园——序田为民诗集《红酒来潮》 296
孝悌:坚守的神圣与困窘——读高青坡中篇小说《买个烧饼敬老母》 303
萧红:“坚强和挣扎”中的呼兰河水——序《女性化的写作姿态——萧红论》 309
薄如蝉翼的纯粹辉光——重读刘小枫《记恋冬妮娅》 316
说说知堂杂诗 320
哦,那只会流泪的黄狗&——彭见明《那山·那人·那狗》中的狗与人 323
我与阳光有个约会!——读吴咏慧《哈佛琐记》 327
此心安处是吾乡——读苏东坡诗词札记 334
个人经验的历史意义——序《陈玉岭散文选》 342
黑漆漆的财宝——海子忌日读《春天十个海子》 353
“市井笔记”的文化学意义——重读陈村长篇小说《鲜花和》札记 358
别传和自传——再读“吻火”的“流浪汉”梁遇春 373
归途的缅想——读张海迪《生命的追问》 377
爱,是可以忘记的——读静心长篇小说《活着,为自己快乐》 382
云在青天水在瓶——读《宗璞散文全编》 387
直使天惊真快事——读郑逸梅《艺林散叶》札记 390
【鲁坛再断】 398
情书副本之鲁迅全集第一篇 398
辛亥前后的鲁迅 403
鲁迅的1918至1924:“郁闷”·“媒婆”·“七年之痒” 416
鲁迅的当代意义 425
鲁迅旧体诗与龚自珍诗之比较 429
老调子该唱直须唱——关于鲁迅和孔子的断想 438
鲁迅诗联及其艺术特质 445
不薄“庸俗”道“自甘”——读《故事新编》随记 451
后记 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