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郝如一 池子华 1
理论园地 1
红十字宣传应走出“体内循环”&吴瑞林 1
红十字会可在“维稳”中发挥独特作用&吴瑞林 4
关于“公民社会”的几点思考&张立明 6
创建“文化工程”提升“软实力”&池子华 12
公信力是红十字会工作的命脉&刘斌 17
红十字精神与和谐社会&刘斌 21
我国慈善组织能力建设的优化方案&李攀 25
红研笔谈 39
中国红十字运动史研究刍议&张生 39
关于近代中国红十字运动与慈善研究的几个问题&周秋光 45
关于深化红十字运动研究的几点构想&池子华 51
学科体系的建构与学术视角的转换&朱从兵 56
浅谈美国的慈善事业——以美国红十字会的活动为例&高芳英 61
工作研究 68
苏州市红十字会“骨髓捐献”工作初探&王慧敏 68
苏州市红十字会的救护培训&周小蓉 75
昆山:稳步发展的造血干细胞队伍&汤佩冲 78
南通市红十字会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的实践与启示&倪瑾 82
南通学校红十字工作的特色&孟纬鸿 89
历史研究 93
略论江浙战争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医疗事业——以总会医院为考察对象&曹金国 93
1920年中国红十字会赈济北五省旱灾简论&阎智海 102
1935年黄河长江水灾与救济——以红十字会为中心&李慧 111
从城市走向乡村的初步尝试——“复员”时期中国红十字会乡村服务站考察&吕志茹 117
民国时期的青岛红十字会&刘玮 蔡勤禹 123
克拉拉·巴顿与美国红十字会的创立&高芳英 135
美国红十字会历史上的首次救援活动——1881年密歇根森林火灾救援及其意义&李艳飞 高芳英 143
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与美国红十字会&王宁宁 高芳英 151
观察思考 159
2009年国际红十字运动新动向&池子华 邓通 159
红十字运动研究综述&吴佩华 166
中国红十字会救援2009年台湾“莫拉克”风灾述略&呙盼盼 181
两次地震两岸救援不同命运的政治剖析——以红十字为中心的考察&邓通 191
调研报告 199
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现状及发展研究&郝珺 程熙 刘静 周雍景 高华龙 199
苏州市红十字会“明善”救助计划运作机制研究&课题组 220
城市农民工精神需求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兼论红十字会等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关怀&王雅琳 245
图书评论 255
红十字运动研究的力作——《中国红十字运动史散论》简评&徐国普 255
池子华教授和他的红十字运动研究——写在《中国红十字运动史散论》出版之际&曾桂林 260
新中国成立初期省域红十字运动研究的典范——《辉煌十五年,1950—1965》简评&杨红星 264
省域红十字运动研究的力作——《挫折后的振起》简评&徐国普 270
周秋光先生与他的《红十字会在中国》&黄仁国 274
中国红十字会研究的新葩——读周秋光教授著《红十字会在中国(1904—1927)》&屈小伟 294
杂文随笔 298
实践的呼唤前进的脚印——从“破冰之旅”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想到的&张立明 298
参加省红十字会培训有感&陈玉珍 303
人物专访 306
扮好双重角色 推进人道事业——访苏州市红十字会会长、市政府副市长谭颖&郝如一 306
建立筹资长效机制——访苏州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严晓凤&刘培 310
他山之石 313
我国慈善超市问题的研究综述&杨玉娟 马德峰 313
关于健康城市评估指标体系的几点思考&刘秀雪 宋言奇 321
个案工作在残障康复中的运用——以脑瘫儿童J为例&朱爱华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