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司法改革导论 1
一、我国司法改革的社会背景 1
二、我国司法改革的实践进程 8
三、我国司法制度的体制性障碍 16
(一)司法的等级化 16
(二)司法的行政化 22
(三)司法商业化 30
(四)司法的地方化 35
四、中国司法改革的主要问题 46
(一)我国司法改革的现状 46
(二)我国司法改革的主要问题 50
五、中国司法改革的未来 55
(一)克服法院的行政化体制 56
(二)消除司法商业化现象 60
(三)遏制司法地方化倾向 62
(四)改革法官管理体制 65
(五)司法改革的路径 73
第二单元 司法改革的基本理论 79
一、我国司法改革基本理论的一般考察 81
(一)我国司法改革基本理论的主要观点 81
(二)我国司法理论评析 91
二、司法制度理论学说:比较视角 95
(一)西方国家司法理论的古典形态 96
(二)近代西方司法理论 99
(三)现代西方司法理论 106
三、司法改革基本理论问题之重述 119
(一)司法权之界定 119
(二)司法权的性格 133
(三)司法权的结构 147
第三单元 民事司法改革研究 172
一、实现民事诉讼体制的转型 174
二、审判理念的转换 178
三、民事诉讼原则的调整 190
(一)重塑辩论原则 190
(二)还原处分原则 205
四、审级制度的改革 219
五、立案制度的改革 221
六、建立和完善审前程序 224
(一)建立庭审前的准备程序 224
(二)建立证据交换证据制度 226
七、庭审方式的改革 234
(一)当事人陈述案情 235
(二)法官询问 235
(三)质证和认证 235
八、证据制度的改革 240
(一)确立证明责任分配原则和制度 240
(二)确立证明标准 244
(三)建全证人制度、鉴定制度和电子证据制度 244
(四)建立证据失效制度 246
(五)调查收集证据方面 249
(六)建立调查令制度 249
(七)质证 250
(八)证据的认定 251
九、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 252
十、完善和解制度 253
十一、民事裁决制度的改革 255
(一)完善解决程序问题的裁决体系 255
(二)设立中间判决制度 256
(三)确立既判力制度 256
(四)判决书制度的改革 265
十二、上诉制度的改革 265
十三、再审制度的重构 268
(一)民事再审事由 269
(二)民事再审事由审查程序的法定化 270
(三)再审之诉的诉讼标的 271
(四)再审的客体 271
(五)再审的当事人 272
(六)再审之诉的管辖 272
(七)再审之诉的审理 273
十四、低成本诉讼体制的建构 273
(一)小额诉讼程序的建立 274
(二)普通简易程序的完善 275
(三)基层法院的重构 277
(四)特别程序的简化 278
十五、民事执行制度的改革 280
(一)我国民事执行体制的现状 280
(二)我国民事执行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83
(三)改革我国民事执行体制的基本思路 285
十六、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 292
(一)我国现有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及问题 293
(二)完善我国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 299
第四单元 刑事司法改革研究 310
一、良意美法:刑事司法改革的目标择定 313
(一)刑事司法的多元价值 313
(二)刑事司法改革应在多元价值间寻求平衡 315
(三)我国刑事司法程序的价值选择和平衡 316
(四)刑事司法改革的目标:提高司法的公正性和判决的公信力 322
二、刑事司法体制改革 324
(一)审判案件不适用首长负责制 325
(二)审判委员会在审判中的作用应当弱化 327
(三)落实合议庭独立性的法律规定,目的在于最终实现法官独立 329
三、被追诉者的权利保障 331
(一)确立无罪推定原则 332
(二)切实遏止刑讯 334
(三)废除供述义务,确立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特权 336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的自愿性及其权利保障 340
(五)建立强制辩护制度 341
(六)废止劳动教养制度 342
(七)被追诉者知情权之保障 347
(八)看守所划归司法行政机关 356
(九)老年人权益的特殊保障 357
(十)确立禁止双重危险的原则 359
四、证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363
(一)证据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363
(二)知情人的作证义务和免证特权 364
(三)司法鉴定制度改革 373
(四)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375
(五)需要确立的其他证据规则 377
五、刑事司法程序总体结构的调整 379
(一)刑事司法程序总体结构需要调整 380
(二)借鉴司法令状制度,加强对侦查权的司法控制 382
(三)警检关系的重新调整 384
(四)优化诉讼结构 386
(五)取消检察机关的审判监督职能 389
六、检察制度的完善 392
(一)法定不起诉适用条件存在的疏漏需要裨补 392
(二)对裁量不起诉的限制应当适当放宽 394
(三)建立准起诉程序 398
(四)实行任意性的量刑建议制度 400
(五)在检察一体化原则下赋予检察官以相对的独立性 402
七、审判方式改革 403
(一)不告不理原则应进一步加以落实 404
(二)保留并完善法官主动依职权调查取证的法律规定 405
(三)确立并完善交叉询问制度 407
(四)完善我国民众参与司法机制 410
(五)完善现有的人民陪审员制度 411
(六)刑事简易程序的完善 415
(七)两项不宜倡导的“司法改革”措施 416
(七)法律对法院自主适用法律及其限制作出规定 421
(八)完善复级审理制度,建立三审终审制 423
(九)限制死刑并完善死刑的诉讼程序 426
八、国际司法准则与我国刑事司法改革 433
(一)我国刑事司法需要遵从的刑事司法国际准则 434
(二)刑事司法国际准则在我国的适用问题 438
九、结语 440
第五单元 法院体制改革研究 443
一、法院体制改革的基本范畴 443
(一)法院与法院体制 443
(二)宪政理想、法治国家与法院体制改革 447
二、法院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454
(一)法院体制改革目标概说 454
(二)司法独立目标取向分析 459
(三)公正、效率目标取向分析 473
(四)司法廉洁目标取向分析 497
三、法院改革的进程、绩效与未来走向 502
(一)最高人民法院改革的规划与实绩 503
(二)各级人民法院改革进程分析 505
(三)法院体制改革的未来走向 525
四、法院体制改革的焦点问题与改革思路 528
(一)分级管理、垂直领导与双轨制 529
(二)以法官责任为中心的考察和改革思路 538
五、结语 548
附录一 550
第六单元 诉讼费用制度改革研究 557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诉讼费用管理制度的发展与变迁 557
(一)1989年——1996年诉讼费用管理制度 558
(二)1996年——1999年诉讼费用管理制度 559
(三)1999年以来的诉讼费用管理制度 563
二、我国诉讼收费制度的“囚徒困境”与“诺思悖论” 568
(一)降低诉讼费用与诉讼费用在法院经费中的重要性 569
(二)增加财政投入与财政的风险与危机 571
(三)法院财政体制的非宪政化问题 575
三、我国现行诉讼费用制度的若干问题 576
(一)诉讼应否收费 577
(二)修改《收费办法》的主体 579
(三)我国目前诉讼收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581
(四)费用种类的立法方式 589
(五)诉讼收费的分类 591
(六)诉讼收费的具体种类 593
(七)费用征收方式 595
(八)不应收取程序申请费的情形 601
(九)诉讼费用的交纳与退还 602
(十)诉讼费用的减、缓、免 605
(十一)诉讼费用的分担及救济 608
(十二)诉讼费用的名称 610
四、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诉讼费用管理制度 610
(一)对人民法院征收诉讼费用的监督 610
(二)法院办案经费的地区不平衡,间接导致诉讼费用征收中的不当行为 611
(三)“收支两条线”制度在法院系统中推行的问题点 611
(四)两种可供选择的改革思路 613
(五)改革我国诉讼费用的具体措施 614
第七单元 律师制度改革研究 619
一、中国律师制度改革与法制现代化研究综述 620
(一)典型发达国家律师制度的考察 621
(二)中国律师制度简史 621
(三)关于律师及律师制度的属性问题 624
(四)21世纪律师业发展的若干的趋势 626
(五)中国律师制度改革与法制现代化的关系问题 627
二、律师执业范围和执业方式问题研究 631
(一)关于律师执业的方式问题 631
(二)关于律师执业的范围问题研究 635
三、律师执业权利、义务和责任问题研究 636
(一)律师应当享有的重要权利 636
(二)律师的若干重要义务 642
(三)律师执业责任问题的研究 645
(四)律师执业风险问题研究 646
四、我国现行律师法的缺陷和完善研究 647
(一)现行律师法的定位不准确问题研究 647
(二)现行律师法规定的律师执业权利和义务失衡 649
(三)律师管理体制定位违反律师行业性质的问题 652
(四)律师法与其他部门法和部门利益之间的冲突与协调问题 653
(五)关于修改和完善律师法的若干建议 655
五、律师管理体制研究 660
(一)对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律师管理制度的考察 661
(二)对西方国家律师管理制度的分析和评价 662
(三)关于我国律师管理体制变革过程中的几种观点 663
(四)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业的行政管理问题 665
(五)律师协会对律师业的行业管理问题 665
(六)律师管理体制发展方向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666
六、律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及内部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670
(一)目前我国律师执业组织形式的基本依据 670
(二)与律师执业组织形式及内部管理相关的若干问题 670
(三)现有律师执业组织形式的利与弊分析 673
(四)改革现行律师执业组织形式的必要性问题 675
(五)对若干新型律师执业组织形式及其内部管理模式的设想 677
七、律师执业环境问题研究 678
(一)律师执业环境系统的构成要素研究 678
(二)律师执业环境中经济和民主政治两要素的的重要价值 679
(三)司法体制改革与律师执业环境问题研究 681
(四)法律职业共同体与律师执业环境问题研究 682
后记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