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导论 1
0.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5
0.3 研究方法 7
0.4 研究思路与主要框架结构 9
0.5 本书的创新点 11
[理论篇] 15
1 企业和谐治理源起 15
1.1 由利益冲突引发的企业治理问题 15
1.1.1 斯密与马克思对企业效率来源的不同解释 15
1.1.2 企业组织中的利益冲突与管理收益递减 19
1.1.3 针对利益冲突的企业治理 22
1.1.4 从公司治理到企业治理的演变 25
1.2 企业和谐治理 33
1.2.1 企业治理观的演进与困境 33
1.2.2 对企业治理困境的审视与超越 38
[现状篇] 48
2 企业股东与经理间的利益冲突及其治理 48
2.1 股东与经理利益冲突成因的理论分析 48
2.1.1 “股东侵害论”与“经理侵害论” 50
2.1.2 学者对两种论点的投票 51
2.1.3 股东与经理间利益冲突发生机理的一个述评 57
2.2 股东与经理间利益冲突的实证分析 61
2.2.1 国有企业股东红利的导出困境 61
2.2.2 民营企业股东对企业的超强控制 68
2.3 股东与经理间利益冲突的治理 75
2.3.1 管理层激励的理论与实践 76
2.3.2 资本的有偿使用与管理层对股东价值的认可 83
2.3.3 运用负债工具导出国企红利的困境 86
2.3.4 国企治理结构对导出股东红利的制约 92
2.4 我国企业管理层激励的效率假说检验 94
2.4.1 我国企业管理层激励后的效率考察 94
2.4.2 以管理层卸责形式表现的企业组织效率 97
2.4.3 基于公平缺失的管理层激励 100
本章小结 116
3 企业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其治理 118
3.1 企业股东间利益冲突的理论分析 118
3.1.1 股份公司与股东间的利益冲突 118
3.1.2 控股股东剥夺的机理 120
3.1.3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对企业组织的影响 126
3.2 我国企业股东间的利益冲突 128
3.2.1 转型期我国企业股权结构的总体特征 128
3.2.2 我国企业控股股东对非控股股东的剥夺 131
3.2.3 控股股东剥夺的效应分析 139
3.3 企业股东间利益冲突的治理 143
3.3.1 股东间的不完备契约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 143
3.3.2 我国立法对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进步 145
3.3.3 股东间利益冲突的第三方治理缺陷 153
3.3.4 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及实现机制 159
本章小结 161
4 企业资方与劳方之间的利益冲突与治理 163
4.1 企业劳资冲突概述 163
4.2 转型期我国企业劳资冲突的基本特征 166
4.2.1 我国企业劳资冲突的基本形式 166
4.2.2 我国企业劳资冲突的规模与结构 168
4.2.3 我国企业劳资冲突的基本成因 170
4.2.4 企业劳资冲突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174
4.3 以劳动力市场失衡形式再现的劳资冲突——民工荒 179
4.3.1 对民工荒研究的一个理论述评 179
4.3.2 经济学视角下的“民工荒”解读 182
4.3.3 崩溃劳动力市场的可置信重建 194
本章小结 201
5 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其治理 203
5.1 企业与债权人之间利益冲突的理论分析 203
5.1.1 作为企业重要利益相关者的债权人 203
5.1.2 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208
5.2 债权人与企业利益冲突的实证分析 214
5.2.1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与资产替代问题 214
5.2.2 股权中心主义治理模式下控股股东对债权人利益的剥夺及其影响 218
5.3 企业与债权人之间利益冲突的治理 226
5.3.1 法人人格否定的提出及其局限性 226
5.3.2 债权人参与企业治理的困境 229
本章小结 234
6 企业与消费者间的利益冲突及其治理 237
6.1 我国企业与消费者间利益冲突的理论分析 237
6.2 我国企业与消费者间利益冲突的实证分析 239
6.2.1 我国企业与消费者间利益冲突的概况 239
6.2.2 股东—经理的短视与消费者利益的侵害 244
6.3 企业与消费者间利益冲突的治理 249
6.3.1 发达国家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249
6.3.2 理论与实践中的消费者董事制度 251
本章小结 254
7 企业与供应商间的利益冲突及其治理 255
7.1 企业与供应商间利益冲突的产生 255
7.2 企业与供应商间利益冲突的治理 257
7.2.1 企业与供应商间利益冲突治理的理论分析 257
7.2.2 企业与供应商间利益冲突治理的实证分析 259
本章小结 264
[对策篇] 265
8 企业和谐治理的制度构建 265
8.1 经济活动中的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及其关系探讨 265
8.2 企业治理中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269
8.3 企业和谐治理的正式制度安排 271
8.3.1 法人中心主义的治理模式 271
8.3.2 “法人中心主义”治理模式的比较优势 284
8.3.3 法人中心主义治理模式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288
8.4 企业和谐治理的非正式制度安排 295
8.4.1 再论经济人与道德人 295
8.4.2 经济学家对科层有效与科层失灵的认识 301
8.4.3 企业组织中利他主义精神的培养 305
8.4.4 管理者的公平裁决与企业和谐治理 313
8.4.5 声誉机制与管理者的公正品质 317
8.4.6 声誉机制构建中的信息传导机理 321
结论 330
参考文献 334
附件 357
致谢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