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临床微生物总论&彭健芳 2
1-1总论 2
第2章 疾病&张凯志 34
2-1一般性质 34
2-2临床意义 36
2-3培养特性及鉴定法 44
第3章 革兰氏阳性球菌——葡萄球菌与相关细菌&邓丽珍 54
3-1一般性质 54
3-2临床意义 56
3-3培养特性及鉴定法 57
3-4药物感受性试验 59
3-5预防/流行病学 61
3-6病例研究 62
第4章 革兰氏阳性球菌——链球菌属&邓丽珍 66
4-1一般性质 66
4-2临床意义 66
4-3培养特性及鉴定法 68
4-4药物感受性试验 70
4-5预防/流行病学 71
4-6病例研究 72
第5章 革兰氏阳性球菌——肠球菌及其他触酶阴性球菌&谢素娥 76
5-1一般性质 76
5-2临床意义 76
5-3培养特性及鉴定法 77
5-4药物感受性试验 82
5-5预防/流行病学 85
5-6病例研究 85
第6章 革兰氏阴性球菌——奈瑟氏球菌属和莫拉克氏球菌属&张益铚 90
6-1一般性质 90
6-2临床意义 90
6-3培养特性及鉴定法 92
6-4药物感受性试验 94
6-5预防/流行病学 95
6-6病例研究 96
第7章 革兰氏阳性杆菌——棒状杆菌属&周以正 100
7-1一般性质 100
7-2临床意义 100
7-3培养特性及鉴定法 102
7-4药物感受性试验 105
7-5预防/流行病学 105
7-6病例研究 106
第8章 革兰氏阳性杆菌——李斯特菌和类丹毒杆菌属&周以正 110
8-1一般性质 110
8-2临床意义 110
8-3培养特性及鉴定法 111
8-4药物感受性试验 113
8-5预防/流行病学 114
8-6病例研究 114
第9章 革兰氏阳性杆菌——杆菌属&周以正 118
9-1一般性质 118
9-2临床意义 119
9-3培养特性及鉴定法 120
9-4药物感受性试验 122
9-5预防/流行病学 122
9-6病例研究 124
第10章 革兰氏阳性杆菌——分枝杆菌属&周如文 128
10-1一般性质 128
10-2临床意义 130
10-3培养特性及鉴定法 133
10-4药物感受性试验 140
10-5治疗及预防 142
10-6流行病学 145
10-7病例研究 146
第11章 革兰氏阳性杆菌——放线菌目&周以正 150
11-1一般性质 150
11-2临床意义 151
11-3培养特性及鉴定法 152
11-4病例研究 154
第12章 革兰氏阴性杆菌——肠杆菌科&黄小萍 158
12-1一般性质 158
12-2临床意义 159
12-3培养特性及鉴定法 171
12-4药物感受性试验 178
12-5预防/流行病学 179
12-6病例研究 179
第13章 革兰氏阴性杆菌——非醱酵性杆菌&谢素娥 186
13-1一般性质 186
13-2临床意义 187
13-3培养特性及鉴定法 189
13-4药物感受性试验 197
13-5 预防/流行病学 199
12-6病例研究 199
第14章 革兰氏阴性杆菌——弧菌菌属、产气单胞菌菌属、弯曲杆菌菌属&张益铚 204
14-1一般性质 204
14-2临床意义 207
14-3培养特性及鉴定法 209
14-4治疗 212
14-5预防/流行病学 213
14-6病例研究 215
第15章 革兰氏阴性杆菌——挑剔菌/其他少见菌&褚佩瑜 222
15-1一般性质 222
15-2临床意义 228
15-3 培养特性及鉴定法 233
15-4药物感受性试验 246
15-5 预防/流行病学 247
15-6病例研究 248
第16章 厌氧性革兰氏阳性细菌&邓丽珍 254
16-1一般性质 254
16-2临床意义 254
16-3培养特性及鉴定法 257
16-4药物感受性试验 259
16-5预防/流行病学 260
16-6病例研究 261
第17章 厌氧性革兰氏阴性细菌&廖淑贞 264
17-1一般性质 264
17-2临床意义 265
17-3培养特性及鉴定法 266
17-4药物感受性试验 272
17-5治疗/预防 272
17-6病例研究 273
第18章 螺旋菌属&胡文熙 278
18-1一般性质 278
18-2临床意义 278
18-3培养特性及鉴定法 279
18-4药物感受性试验 280
18-5预防 281
18-6病例研究 281
第19章 霉浆菌属、尿浆菌属&胡文熙 286
19-1一般性质 286
19-2临床意义 286
19-3培养特性及鉴定法 286
19-4药物感受性试验 287
19-5预防 287
19-6病例研究 288
第20章 披衣菌属、立克次体属、柯克斯氏体属&胡文熙 292
20-1一般性质 292
20-2临床意义 292
20-3培养特性及鉴定法 293
20-4 药物感受性试验 295
20-5预防 295
20-6病例研究 295
第21章 临床霉菌&张珍琦、许明隆 302
21-1一般性质 302
21-2临床意义 304
21-3培养特性及鉴定法 310
21-4抗霉菌药物 314
21-5治疗/预防/流行病学 316
21-6霉菌实验室技巧 317
21-7病例研究 319
第22章 抗微生物制剂感受性试验&洪贵香、吴俊忠 322
22-1一般性质 322
22-2抗微生物制剂 322
22-3微生物抵御抗微生物制剂的机转 322
22-4抗微生物制剂感受性试验 322
22-5抗微生物制剂感受性试验之品质管制 330
22-6影响抗微生物制剂感受性试验结果之因素 331
22-7测定细菌产生β内醯胺酶的方法 332
22-8病例研究 334
第23章 临床微生物分子鉴定&张长泉 338
23-1细菌分子鉴定 338
23-2真菌分子诊断 343
23-3以飞行质谱仪鉴定微生物 348
第24章 院内感染&苏玲慧 358
24-1院内感染收案标准及沿革 358
24-2常见感染部位的危险因子及致病菌 360
24-3台湾院内感染近况 361
24-4临床微生物检验室在院内感染监控所担负之任务 363
24-4群突发的发现、确认及调查 364
24-5病例研究 366
附录 369
索引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