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我走上“比较文学”研究的文化历程 1
第一编 文学研究的“跨文化”观念——关于“比较文学”一般观念的思考 2
创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中国学派的构想 2
树立科学的比较文学研究观念和方法 5
对“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名称的质疑 12
关于比较文学博士养成的浅见 21
贾植芳先生的比较文学观 29
乐黛云先生的比较文学研究之路——她对20世纪最后30年中国“比较文学”学术的启示 33
第二编“比较文学”领域中的“变异体”研究——关于“比较文学”的“发生学”研究的思考 50
关于文学“变异体”与发生学的思考 50
确立关于表述“东亚文学”历史的更加真实的观念——我对“比较文学研究”课题的思考和追求 70
民族文学研究中的比较文学空间——为纪念《中国比较文学》创刊20周年而作 78
“文学”与“比较文学”同在共存——由巴斯奈特发表的论说引发的思考 89
确立“比较文学”研究的本体论观念——就《中外文学交流史》15卷起笔事致钱林森教授书 93
第三编 关于“Sinology”的属性与范畴的思考——提示“比较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100
国际“Sinology”研究范畴的界定 100
我对国际Sinology的理解和思考 110
中国学术界对Sinology研究应有的反思 122
第四编“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134
双边文化和多边文化研究的原典实证的观念与方法论 134
第五编 关于“比较文学”的“发生学”文本解析实践 154
日本“记纪神话”变异体的模式和形态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联 154
日本“浦岛文学”成型中“中间媒体”的意义 170
日本江户时代“町人文学”繁荣的“文化语境”研讨——关于中国明清俗语文学东渐的几个问题 191
中国儒学在日本近代“变异”的考察——追踪井上哲次郎、服部宇之吉、宇野哲人的“儒学观”:“源文化”在异质文化中传递的“不正确理解”的个案解析 230
第六编 关于“比较文学”的“发生学”研究范例的评述 256
关于中国文学中日本形象的生成——序张哲俊著《中国文学中的日本形象研究》 256
白居易文学进入日本古典的形态——序隽雪艳著《文化的重写:日本古典中的白居易形象》 260
空海和尚学术概念的生成——序王益鸣著《空海学术的范畴研究》 262
日本江户时期汉学家最后的学问——序王青著《日本近世儒学家获生祖徕研究》 265
内藤湖南学术的生成轨迹——序钱婉约著《内藤湖南研究》 270
津田左右吉学术的文化语境特征——序刘萍著《津田左右吉研究》 275
从文化语境中透视真实的厨川白村——序李强著《厨川白村研究》 282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创作力的特征——序王琢著《想象力论:大江健三郎的小说方法》 285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文学的东方文化语境——序周阅著《川端康成文学的文化学研究》 289
日本当代中国学的耆宿:双边文化学者养成的条件——序《户川芳郎古稀纪念文集》 292
欧洲人“赫恩文学”的实像与日本人“小泉文学”的虚影——序牟学苑著《拉夫卡迪奥·赫恩文学的发生学研究》 297
附 严绍璗相关本书主题的论著(1979—2010年)目录 304
后记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