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基础与背景 3
第一章 自然条件基础 3
第一节 中国自然环境特点 3
第二节 中国生态的脆弱性 10
第三节 自然环境的国际比较 13
第四节 生态地理划分与生态区域系统 17
主要参考文献 20
第二章 经济与社会发展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2
第一节 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 23
第二节 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其相应的生态环境问题 26
第三节 中国发展的长期趋势及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9
主要参考文献 33
第二篇 现状与趋势 35
第三章 土壤侵蚀 35
第一节 土壤侵蚀的特点和现状 35
第二节 土壤侵蚀类型区域分异特征 40
第三节 土壤侵蚀的主要问题及治理对策 46
第四节 土壤侵蚀态势和控制前景 54
主要参考文献 59
第四章 北方土地沙漠化 61
第一节 沙漠化的几个基本问题 62
第二节 沙漠化土地的分布规律及其特征 70
第三节 土地沙漠化的防治战略与治理分区 76
主要参考文献 83
第五章 生物多样性丧失 85
第一节 中国生物多样性特色 85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92
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分析 97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100
主要参考文献 102
第六章 湿地退化 103
第一节 我国湿地的类型分布与主要功能 103
第二节 湿地的退化 112
第三节 湿地保护与退化湿地恢复 124
主要参考文献 128
第七章 草地退化 131
第一节 退化草地类型、特点与分布 131
第二节 草地退化的原因 134
第三节 草地退化的影响 137
第四节 退化草地治理 140
主要参考文献 145
第八章 土壤盐渍化 147
第一节 盐渍土分布现状及盐渍土特征 147
第二节 盐渍土的形成过程 153
第三节 盐渍土生态区的调控措施 157
第四节 盐渍生态区发展的趋势与对策 168
主要参考文献 172
第九章 酸雨 173
第一节 酸雨污染状况 173
第二节 酸雨的主要危害 176
第三节 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敏感性和临界负荷 188
第四节 酸雨的发展趋势及防治措施 190
主要参考文献 192
第十章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 193
第一节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发展与现状 193
第二节 湖泊水库的磷、氮污染物来源 196
第三节 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系统结构 199
第四节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203
第五节 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和控制对策 204
主要参考文献 211
第十一章 水资源态势与生态问题 212
第一节 我国水资源特点与态势 213
第二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问题 215
第三节 生态态势与供水前景 222
第四节 主要对策 223
主要参考文献 227
第十二章 全球变暖 228
第一节 全球变暖的起因和发展趋势 228
第二节 全球变暖对中国水资源的影响 234
第三节 气候变暖对中国海岸带的影响 243
第四节 全球变暖对中国植被的影响 253
主要参考文献 259
第三篇 重点地区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第十三章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退化与治理 265
第一节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形成原因 265
第二节 农牧交错带沙漠化土地及退化生态的治理对策 276
第三节 农牧交错带退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 284
主要参考文献 291
第十四章 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与治理对策 292
第一节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特点和现状 292
第二节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过程和环境演变 297
第三节 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与黄河泥沙 301
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307
主要参考文献 315
第十五章 西北干旱区沙漠化及其治理 317
第一节 西北干旱区沙漠及沙漠化土地分布特征 317
第二节 西北干旱区土地沙漠化发展趋势与防治战略 320
第三节 西北干旱区土地沙漠化治理典型案例 323
主要参考文献 336
第十六章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及其治理 337
第一节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分布及其生态安全的重要性 337
第二节 南方喀斯特生态系统特点和石漠化 341
第三节 南方喀斯特地区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 350
第四节 治理经验和新问题 360
主要参考文献 366
第十七章 江南红壤地区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367
第一节 江南红壤地区水土流失状况 368
第二节 江南红壤地区水土流失因素分析 370
第三节 江南红壤地区水土流失整治技术 378
第四节 江南红壤地区水土流失整治模式与效应 391
第五节 江南红壤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对策 394
主要参考文献 397
第十八章 长江上游生态退化及其恢复与重建 398
第一节 长江上游生态特点 398
第二节 生态退化的现状与特征 403
第三节 退化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原理与对策 414
第四节 退化生态恢复重建的途径 418
主要参考文献 423
第十九章 青藏高原环境退化及其防治 425
第一节 区域背景分析 425
第二节 各种环境退化现象及其防治 427
第三节 青藏高原冰川冻土退化 432
第四节 高寒草甸退化及其防治 439
主要参考文献 448
第四篇 展望与对策 453
第二十章 地理地带性规律与生态建设 453
第一节 地理地带性规律 453
第二节 地理地带性规律与生态建设战略 456
第三节 生态功能区建设 462
主要参考文献 466
第二十一章 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468
第一节 保护区的内涵、分类与功能 468
第二节 保护区的评价 474
第三节 保护区的有效管理与评估 478
第四节 中国保护区事业的回顾和展望 484
主要参考文献 487
第二十二章 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支撑 489
第一节 生态与环境科技发展的趋势 489
第二节 我国在生态与环境科技发展方面的差距 491
第三节 生态环境建设科技发展的战略思路与目标 492
第四节 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 493
第五节 生态环境建设科技发展的相关保障措施 508
主要参考文献 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