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1
导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前提 10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3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3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问题与视野 44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性品格 57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论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性 62
20世纪中国哲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 75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如何继承 9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的“中国问题”意识 108
二 中共早期领导人哲学思想研究 117
1919:李大钊的思想足迹 119
五四时期陈独秀“民主”与“科学”观念的转变 148
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中国化 162
蔡和森在《社会进化史》中对唯物史观的阐释 182
中国共产党早期中央报刊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角色分析及启示 197
三 李达、艾思奇哲学思想研究 205
建党前后的李达 207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重读李达的《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 229
李达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理论 236
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阐释 247
李达在《现代社会学》中对唯物史观的阐释 270
李达对唯物史观的多向度开展 287
艾思奇《大众哲学》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322
冯契《智慧说三篇》对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探索 345
四 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 365
1920:毛泽东的思想足迹 367
毛泽东与中国民间文化传统 404
毛泽东的“实践论”的中国性格 428
毛泽东的执政党建设思想 459
全球化背景下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480
从三个“标准”的提出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493
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实现转移的理论思考 506
邓小平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辩证智慧 518
邓小平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538
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557
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践和探索 55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 569
改革开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特点 58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 59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运用和发展 605
科学发展观:社会历史“合力论”的新发展 619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629
后记 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