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2 超值白金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自清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11312662
  • 页数:486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选入了余嘉锡、吕思勉、杨树达、胡适、朱自清、闻一多、罗常培等七位国学大师的经典作品,对目录学、修辞学、诗词及诸子百家的作品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第一篇 余嘉锡讲国学 2

第一章 目录学概览 2

第一节 目录学之意义及其功用 2

第二节 目录释名 8

第二章 目录书体制 13

第一节 篇目 13

第二节 叙录 16

第三节 小序 26

第四节 板本序跋 32

第三章 目录学源流考 35

第一节 周至三国 35

第二节 晋至隋 40

第三节 唐至清 49

第四章 目录类例 56

第一节 目录类例之沿革 56

第二节 古今书目分部异同表 69

第二篇 吕思勉讲国学 74

第一章 论读子之法 74

第一节 老子 81

第二节 庄子 82

第三节 列子 85

第四节 荀子 86

第五节 晏子春秋 89

第六节 墨子 89

第七节 公孙龙子 92

第八节 管子 93

第九节 韩非子 96

第十节 商君书 99

第十一节 尹文子 100

第十二节 慎子 101

第十三节 邓析子 101

第十四节 吕氏春秋 102

第十五节 尸子 107

第十六节 鹖冠子 108

第十七节 淮南子 109

第二章 理学之原 112

第三章 理学源流派别 120

第四章 濂溪之学 124

第五章 康节之学 129

第六章 横渠之学 136

第七章 明道伊川之学 141

第八章 晦庵之学 147

第九章 象山之学 155

第十章 浙学 160

第十一章 宋儒术数之学 165

第十二章 阳明之学 170

第十三章 王门诸子 177

第十四章 有明诸儒 184

第三篇 杨树达讲国学 188

第一章 释名 188

第一节 修辞 188

第二节 修 188

第三节 辞 188

第二章 修辞之重要 189

第一节 修辞之益 189

第二节 不修辞之害 192

第三章 修辞举例 194

第一节 改易 194

第二节 增益 202

第三节 删削 203

第四节 颠倒 204

第四章 变化 205

第一节 能动的变化 205

第二节 被动的变化 215

第五章 改窜 222

第一节 避复 222

第二节 避嫌 222

第三节 避讳 223

第四节 避熟 224

第五节 鸣谦 225

第六章 嫌疑 225

第一节 别白 225

第二节 混淆 230

第三节 不别白而可知 233

第七章 参互 234

第一节 互备 234

第二节 举隅 238

第三节 举隅反例 241

第八章 双关 241

第一节 义的双关 241

第二节 音的双关 243

第九章 曲指 245

第一节 称名之曲 245

第二节 述事之曲 246

第十章 夸张 248

第十一章 存真 251

第一节 语气 251

第二节 语辞 253

第十二章 代用 257

第一节 以大代小 257

第二节 以小代大 257

第三节 以前代后 258

第四节 以后称前 258

第五节 以事代人 259

第六节 以私名代公名 259

第七节 以质代物 259

第十三章 合叙 260

第十四章 连及 263

第一节 私名连及 263

第二节 公名连及 264

第三节 事名连及 264

第四节 物名连及 265

第十五章 自释 266

第一节 释人 266

第二节 释地 266

第三节 释事 267

第十六章 错综 268

第一节 名称 268

第二节 组织 270

第三节 上下文之关系 272

第十七章 颠倒 273

第一节 词的颠倒 273

第二节 句的颠倒 274

第十八章 省略 275

第一节 省字 275

第二节 省词 279

第三节 省句 284

第四篇 朱自清讲国学 288

第一章 诗言志 288

第一节 献诗陈志 288

第二节 赋诗言志 292

第三节 教诗明志 294

第四节 作诗言志 298

第二章 比兴 304

第一节 毛诗郑笺释兴 304

第二节 兴义溯源 310

第三节 赋比兴通释 316

第四节 比兴论诗 322

第三章 诗教 325

第一节 六艺之教 325

第二节 著述引诗 328

第三节 温柔敦厚 333

第四章 正变 339

第一节 风雅正变 339

第二节 诗体正变 346

第五章 论诗学门径 354

第六章 诗多义举例 357

第一节 古诗一首 358

第二节 陶渊明《饮酒》一首 360

第三节 杜甫《秋兴》一首 361

第四节 黄鲁直《登快阁》一首 363

第七章 诗的语言 365

第一节 诗是语言 365

第二节 诗与文的分界 365

第三节 诗缘情 366

第四节 组织 367

第五节 传达与了解 369

第八章 论“以文为诗” 369

第九章 乐府清商三调讨论 373

第一节 《宋书·乐志》相和与清商三调歌诗为郑樵《通志·乐略》相和歌及相和歌三调之所本(黄节) 373

第二节 与黄晦闻先生论清商曲书(朱自清) 374

第三节 答朱佩弦先生论清商曲书(黄节) 377

第十章 日常生活的诗 378

第十一章 陶诗的深度 379

第十二章 什么是宋诗的精华 382

第十三章 王安石《明妃曲》 385

第五篇 闻一多讲国学 388

第一章 读骚杂记 388

第二章 端节的历史教育 389

第三章 屈原问题 391

第四章 人民的诗人——屈原 397

第五章 廖季平论《离骚》 398

第六章 《离骚解诂》甲 400

第一节 朕皇考曰伯庸 400

第二节 肇锡余以嘉名 401

第三节 扈江离与辟芷兮 401

第四节 不抚壮而弃秽兮 401

第五节 忽奔走以先后兮 401

第六节 虽萎绝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402

第七节 伏清白以死直兮 402

第八节 女媭之婵缓兮 402

第九节 鲧婞直以亡身兮 402

第十节 浇身被服强圉兮 403

第十一节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403

第十二节 欲少留此灵琐兮 404

第十三节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405

第十四节 结幽兰而延伫 406

第十五节 哀高丘之无女 406

第十六节 凤皇既受诒兮 407

第十七节 恐导言之不固 407

第十八节 命灵氛为余占之 408

第十九节 曰两美其必合兮 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 408

第二十节 腾众车使径待 409

第七章 什么是《九歌》 409

第一节 神话的九歌 409

第二节 经典的九歌 409

第三节 “东皇太一”“礼魂”何以是迎送神曲 410

第四节 被迎送的神只有东皇太一 411

第五节 九神的任务及地位 411

第六节 二章与九章 412

第七节 九章的再分类 412

第八节 “赵代秦楚之讴” 413

第九节 楚九歌与汉郊祀歌的比较 415

第十节 巫术与巫音 415

第八章 《九歌》的结构 416

第九章 《九歌》释名 420

第十章 东君·湘君·司命 422

第一节 东君(云中君) 423

第二节 湘君与司命 423

第十一章 东皇太一考 425

第十二章 怎样读《九歌》 428

《九歌》兮字代释略说 429

第十三章 《天问》释天 437

第六篇 罗常培讲国学 450

第一章 引言 450

第二章 从语词的语源和变迁看过去文化的遗迹 450

第三章 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 453

第四章 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 455

第五章 从地名看民族迁徙的踪迹 466

第六章 从姓氏和别号看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 472

第七章 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 477

第八章 总结 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