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
2 地震孕震机理的探讨 3
2.1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3
2.1.1 地壳 5
2.1.2 地幔 5
2.1.3 地核 6
2.1.4 具有弹性的岩石圈 6
2.2 板块构造学说 7
2.3 全球地震带 9
2.3.1 环太平洋地震带 9
2.3.2 欧亚地震带 10
2.3.3 大洋中脊地震带 11
2.3.4 大洋中脊的扩张与消亡 12
2.4 板块漂移的历史见证 14
2.5 岩石圈重力均衡 15
2.6 成矿带与地震带 17
2.7 水库地震 22
2.7.1 水库地震介绍 22
2.7.2 水库地震成因讨论 27
2.8 矿山地震 35
2.8.1 矿山地震介绍 35
2.8.2 矿山地震成因讨论 37
2.9 火山地震 39
2.9.1 火山喷发与地震 39
2.9.2 火山地震成因探讨 41
2.9.3 大洋中脊地震 44
2.9.4 深源地震 45
2.10 构造地震 47
2.10.1 地面形变 47
2.10.2 构造地震成因讨论 50
2.11 板块内地震 51
2.11.1 中国板块构造与地震 51
2.11.2 古板块缝合线 57
2.11.3 2008年汶川地震 59
2.11.4 1997年玛尼地震 62
2.11.5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63
2.12 地震孕震机理及前兆模式 68
2.12.1 活动断裂带 68
2.12.2 形变能 71
2.12.3 地下水异常 75
2.12.4 地震孕震机理及前兆模式探讨 81
3 地震自然电场预测法 91
3.1 物理化学基础理论 91
3.1.1 导体 91
3.1.2 流动电位 94
3.2 自然电场法 99
3.2.1 电子导体的自然极化机理 99
3.2.2 离子导体的自然极化机理 100
3.2.3 随时间变化的自然电场 103
3.3 自然电位观测方法 106
3.3.1 布设台址 106
3.3.2 观测自然电位 107
3.4 若干问题讨论 112
4 自然电位异常及临震异常的解释 114
4.1 1975年海城7.3级地震 114
4.2 1976年唐山7.8级地震 117
4.3 1976年松潘7.2级地震 121
4.4 1976年盐源6.7级地震 125
4.5 1976年龙陵7.3级地震 127
4.6 1981年道孚6.9级地震 131
4.7 1986年花莲7.6级地震、1990年花莲7.1级地震 132
4.8 1988年澜沧-耿马7.6级地震 134
4.9 1992年南日岛5.2级地震、漳浦海域4.8地震 134
4.10 1995年和硕5.0级地震 135
4.11 1995年孟连7.3级地震、丽江7.0级地震 136
4.12 1996年丽江7.0级地震 140
4.13 2000年兴海6.6级地震、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140
4.14 2001年雅安6.2级地震、丽江6.0级地震 145
4.15 2001年张家港3.2级地震 146
4.16 2003年得令哈6.6级地震、民乐6.2级地震 147
4.17 自然电位异常的解释 148
4.18 临震自电异常解释 149
5 地震预测方法评述 153
5.1 地应力预测法 155
5.2 地震活动性预测法 159
5.3 地形变预测法 163
5.4 重力预测法 163
5.5 地磁预测法 167
5.6 电阻率预测法 173
5.7 自然电位预测法 187
6 地震临震预报预警 192
6.1 若干问题讨论 193
6.1.1 唐山大地震漏报的原因 193
6.1.2 地震预报中“虚报”原因的解释 195
6.1.3 群测群防是上策 196
6.2 地震临震预报 200
6.2.1 小汤山4.0级地震 201
6.2.2 孟连7.3级地震 202
6.2.3 岫岩-海城5.6级地震 202
6.3 地震临震预警 204
6.3.1 唐山7.8级地震 205
6.3.2 汶川8.0级地震 206
6.4 地震预警的社会调查 208
6.5 中国加油 209
7 后记 212
参考文献 215
附录 地震预报文摘 220
1 地震预测研究发展战略几点思考 220
2 摘录整理的14次中国地震预报成功案例资料 222
3 多起地震成功预报云南省防震减灾位居全国前列 225
4 海城地震预报始末 226
5 海城经验值得借鉴 227
6 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预测、预报、预防资料长编 228
7 难忘的一天 229
8 龙陵大地震是怎样被成功预报的? 230
9 唐山大地震中的“青龙奇迹” 230
10 对推进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的一些政策问题的讨论 231
11 关于地震预测预报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 232
12 小小土地电,监测离不了 233
彩图图件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