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通鉴 第2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唐河主编
  • 出 版 社: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1074240X
  • 页数:418 页
图书介绍:

曾国藩治学鉴 3

治学之道 3

一、曾国藩的哲学思想 3

(一)宇宙观 3

(二)人生观 7

(三)伦理观 9

二、倡导经世致用之学 11

(一)由理学到礼学 18

(二)会通汉宋学术 23

(三)曾国藩学术思想的时代影响与历史地位 26

三、大力推崇船山学 28

四、曾国藩的学养生活 34

(一)一生手不释卷 34

1.定课程 36

2.读书之“三有” 37

3.读书要“约” 37

4.读书要“专” 38

5.读书要“耐” 39

6.读书要手到口到 39

7.读书须“看、温、习、思” 40

8.读书求明白而不求强记 40

(二)耽于吟诗联句 41

(三)书法世家 52

(四)棋围曾国藩 60

五、曾国藩的治学方法 65

(一)读书目的 65

读书只为“进德”和“修业” 65

义理与考据并重 66

读书有为人与为己之分 68

科举制度的利弊 70

读书与做官 71

(二)读书方法 78

读书如熬肉 78

读书应有所选择 79

读书如掘井 82

求学要虚心 84

贵在理解 85

不可轻言心得 87

善于请教友朋 89

为学四法 91

朗读之法大有收益 92

文似看山不喜平 93

如何扩大词汇量 94

看读写作并重 96

学诗入门 98

训诂与文章合一 100

(三)读书与人生 101

为学与为人并进 102

文章雄奇之道 103

吟诗作文贵乎情 105

读书可以变化气质 106

书味深者,面自粹润 108

书可益智 109

治学语录 111

一、论学术 111

文以载道,文道并重 111

推崇朱学,贬斥王学 120

训诂精确,声调铿锵 128

分析经学源流,贬斥圈点陋习 130

纵论中华学术,尊奉历代贤哲 131

治学当看读写并重 144

治学当知本源 145

惟学足以传世 148

治学贵有恒心 148

器与识 149

科举害人 151

治学要锲而不舍 152

“善言德行”与“善为辞命” 152

为学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153

治学应吸收前人成果,方能速进 154

治学当求所谓乐者以自适 155

探寻名人治学途径 156

认真讲求八股 157

看胡刻《文选》,作四书文章 157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 159

论学讲道,其病在好名争胜之私 166

学问之道无穷,总以有恒为主 169

精于学业,注重实用 172

二、论读经 176

读经书注疏之法 176

古人说经多断章取义 178

读《经义述闻》 179

拟阅校《周易内传》 179

读《书经》 180

温习《召诰》 180

重温《书经·无逸》 180

读《书经·吕刑》 181

读《吕刑》 181

余好读《吕刑》 181

读顾命康王之诰 182

温习《盘庚》 182

邵位西言诗序 182

阅子序《诗经》 183

读《仪礼》 183

读俞樾《群经平议》 184

批校船山《礼记》 184

阅《学庸臆解》 185

读《孟子》有感 186

读《经传考证》 186

阅《绪言》、《声类》 187

读《声类》 187

读《声律通考》等 188

读经释疑一法 188

读《文献通考序》 189

《尚书》源流考 191

三、论读书 193

不可浪掷光阴 193

古人文字意趣所在 194

读书切不可有官家风味 195

读书贵乎强有力 196

勿以琐事误读书 197

读书忌懒惰,功到自然成 198

读书应循序渐进,学问须处处留心 199

读书在发奋自立,学识在身体力行 201

读书勿懒勿躁,劝捐勿勒勿派 208

先读经书,后作时文 211

勉儿侄勤慎读书 212

读书重在领悟,临帖不拘一格 213

早读经论史书,晚作八股临帖 214

读书须有语文基础,学习力戒奢侈骄傲 215

教读书之法,授做人之道 218

广博读书,悉心探究 221

探究名人路径,读书宜有选择 222

读书讲求精熟,望儿钻研天文 225

读书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227

汉人词章皆精于小学训诂 228

学习贵持之以恒 230

读书靠自己发愤,治学宜扬长补短 231

要读无注释的书 232

嘱纪泽帮收文稿 234

读书应有恒 235

努力读书,勿置田产 235

读书不求强记 237

古文要辨真伪,读书应求理解 237

病中仍看书写信 240

读书破万卷,刚柔集一身 241

年少不读书,老大徒伤悲 242

欲治小学,当读王、段诸人之书 242

酷暑坚持读书 244

读书作文,审势度趣 245

自己文理尚未通,不可误人子弟 246

虚心涵泳,切己体察 247

教纪泽学习诸法 249

我信中所论之事,尔宜——禀复 252

读《法言》 254

读《正蒙》 254

读《正谊堂丛书》 254

读《朱子》 255

读《聪训斋语文》等 255

读《极衍义》等 255

读《钟涵斋迩言》 256

又读《圣武记》 256

读《漫钞》等 257

读《蒙古游牧记》等 257

《二十四史》颇为可爱 257

司马迁与屈原内心相通 259

分辨伪书之法 259

熟读四《通》、两《衍义》 260

长见识应读史书 261

读史应作史论、咏史诗 262

乐律之重要性 263

读《音学考约》 263

读《分韵说文解字》 263

读《五代史》 264

阅《晋略》 265

诸子中惟老、庄、荀、孙自成一家言 265

王怀祖校《管子》,不如校他书之精实 265

读《淮南子》有感 266

读《淮南子·修务训》 266

读《淮南子·步真训》 266

认真钻研天文历算 267

四、论作文 269

如何上奏军情 269

古文、古诗最可学者 270

凡为文,必视乎其行 271

凡事皆宜以气为主 271

少年文字,总贵气象峥嵘 272

作文宜精读《文选》 274

以手抄小本,收妙语词汇 276

作文要诀 277

分类摘抄典故词汇 281

为文要悟画龙点睛之法 282

为文贵得不平之气 283

详人所略,略人所详 283

为文须重位置之先后与剪裁之繁简 284

作文当以行气为主 285

行气为文章第一义 286

以精确之训诂,作古茂之文章 287

作气势之文 289

勤练文笔,切莫妄自菲薄 292

为文应力求洁净 292

文人须心平气和 293

要想不被人耻笑,就要下苦功 294

为文贵在自辟蹊径 295

立言有本,历久常新 296

凡为文,必视乎其行 296

不朽之文源自襟度远大 297

古文之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298

为文贵在详略得当 300

看读写作,缺一不可 301

谋篇布势 303

熟能生巧 303

古文之道 304

为文之法 304

欲气盛全在段落清 304

气力宜有余天文之外 305

喷薄与吞吐 305

书牍何者最善 306

书牍鲜有佳篇 307

阅《骈体文抄》 307

精编经史杂钞 307

“淡”宜为“和” 308

阳刚与阴柔 308

读《离骚》 309

《惜往日》似伪作 309

读《狱中上梁王书》 309

夜温《长扬赋》 310

舆中读《上林赋》 310

衰年读书,最好扬、马、班、张之赋 310

汉魏人作赋 311

古文与骈文相通 311

昌黎文皆学《书经》 312

悟韩文之妙 312

悟韩文从扬、马得来,而参以孔孟之理 312

读韩文入佳境 313

机应于心,熟极之侯也 313

读韩文,思古人 314

韩公“周情孔思”四字,极深焉 314

配偶小传 315

韩文行气如御风 315

宗元山水游记有得于陶渊明 315

夜阅《识小录》 316

姚公评苏氏 316

文章乐境 316

读震川文 317

读震川古文,并参阅其四书文 317

阅《汤文正集》 317

观洪稚存《上成亲王书》 318

阅梅伯言文集 318

阅钱衍石家书 318

阅钱氏家书 319

阅陈、吴应制赋 319

《吴竹如文集》 319

阅《柈湖文录》 320

读左季高信 320

读《邠庐初稿》 320

阅窦兰泉近作 321

与次青论古文 321

蒋琦龄议政 321

与申甫畅谈,劝其作文破除禁令 322

刘霞仙名作 322

阅奏疏,叹世道 322

张廉卿文有王安石之风 323

阅张廉卿古文 323

石芸斋之记 323

白香山,陆放翁之襟怀 324

古文之事 324

余于古文一道,十分已得六七 325

作文生疏 325

老有所成 325

老惫有愧 326

与儿论文 326

为文之叹 326

作《刍论序》 327

作《莫犹人基表》 327

作文不成 328

作文不合古人义法 328

知不如行 329

作《郭壻铭辞》 329

作记不成深为叹 329

余思之钝 330

评纪泽《拟庄》 330

赞韩愈 331

韩愈文气傲岸 332

韩愈不为史,识力过人 333

戏谑之文,意义深厚 333

王阳明之文有光明俊伟之象 334

五、论诗 335

诗之为道,各人门径不同 335

须读唐宋诗及明小学 337

嘱纪泽作诗赋 338

读古诗文当领取其神 339

学诗之法 340

凡诗文趣味约有两种 342

诗文求雄奇矫变,立意须超群离俗 343

古来文士,并以赋物为难 344

让纪泽常作诗文 345

天下之至乐,人间之奇福 345

可与言机,可与用神,而后能极诗之能事 346

读诗文贵在领会 348

论诗文趣味 350

古人之诗意须细细体察 351

功夫在诗外 351

五言古诗之最高境界 352

抄诗十八家 353

学诗一二家为主,他家则参观互证 353

夜阅陶诗 354

取陶渊明等诗人闲适诗纂成一集 355

阅《文选》杂拟诗 355

批校李白乐府诗 356

日来读杜诗颇有小得 356

杜诗韩文有知言养气工夫 356

杜诗五古笔阵,绝似《史记》 357

杜诗五古,造句之法变幻无穷 357

杜诗五古,瘦劲变化,通于古文造句之法 358

夜诵杜、韩七古 358

阅《白香山集》 358

看李商隐诗有感 359

极佩杜牧诗的俊伟 359

读苏诗新得 359

朗诵苏诗,有声出金石之乐 360

陆游赞 360

读祁文正公诗感怀 360

朱伯韩诗 361

蕙西谈吾之诗作 361

读吴南屏诗 361

赞何廉舫诗 362

和何廉舫诗 362

冯焯 363

李眉生和纪泽必成诗人 364

观赵惠甫诗文 364

海秋谈七律 364

感于写诗 365

六、论书法 365

书法素有各派,练字须用真功 365

写字要重视用笔、结体;作文作诗宜留心摹仿 367

学字须用困知勉行工夫 370

学字当学颜柳 372

小学三大宗 372

以练习墨卷试帖为头等大事 372

字当学颜柳 375

写字之道 376

习字须多练间架,细心揣摩 376

练字须下苦功,不可求速效 377

作字先求圆润,次求敏捷 379

凡事皆应善始善终 380

读书用笔要领 381

作字之法绵绵如蚕之吐丝 382

作字之道用笔贵勒贵努精心运之 382

写字之道如修脚匠之修脚 383

用毛笔应先识其病 383

用狼笔写新宣纸,悟古人顿挫、扑笔之法 384

作大字亦应一丝牵贯 384

作书之道,寓沉雄于静穆之中乃有深味 384

摹书谱,悟艺精之道 385

作字之道,点如珠、画如玉、体如鹰、势如龙 385

作字时,胸中须有一段奇气盘结 386

读李太白、杜子美诗,悟作书之道 386

作字之道全以笔阵为主 387

读孙子“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句 387

出笔宜颠、腹互用,取势宜正斜并见 388

于昔年“体如鹰”四句之外又添四句 388

说笔阵 388

思作书用笔之道 389

大约书法不外羲、献父子 389

阅《皇甫碑》,识得欧字意思 390

写字偶得 390

谈李邕书法 391

谈孙过庭书法 391

谈黄庭坚书法 391

谈写字笔法 392

谈董其昌书法 392

作书八法 392

阳刚与阴柔之美 393

书家两派 394

雄奇与淡远 394

梦刘文清公 395

书法之师 395

熟能生巧 396

观何廉舫书 397

日日一律,乃为成德 398

余坐三十以前作字 398

于作字之道若有所会 399

思与学不可偏废 399

作字之道,刚健婀娜缺一不可 400

书法无一定规矩 400

用狼毫笔写寸外字 401

乃悟轮扁甘苦疾徐之说 401

练书法日不间断定会常有长进 402

书法要有意志 402

书法要有风韵 403

练字要有所选择 403

练字,用力要轻匀或转 403

老年练字,借古帖以减少硬拙 404

练字体会 404

七、论鉴赏 405

观宋高宗书《豳风》 405

黎寿民送刘、翁二公手卷 405

观姚惜抱书草字千卷书 406

观钱子密家藏书画二种 406

观董香光、王孟津稿,非真迹 408

观赏钱文端之母《夜纺授经图》 408

为祁门三宝 408

赏玩庄思永带来法帖 409

刘伯山藏《西岳华山庙碑》在世所传三名本之外 410

收杨海琴所赠金石及书法 410

李小湖处借得宋榻阁帖 411

观李小湖先人碑帖 411

欣赏李小湖所藏法帖 412

又观李小湖所藏法帖 413

再赏李小湖所藏法帖 413

见陈香泉法帖 414

莫子偲唐人写本《说文》 414

马征明有影宋抄本《集韵》 415

观莫子偲近年所得书法 415

观丁雨生收藏书籍 416

汪梅村新刻《皇朝中外一统舆图》 416

观苏、松、常、镇、太五府州新图 417

观苗仙露所藏君子馆砖等 417

雷藿郊诒我“韩瓶砚”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