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辅导材料 1
一、历史背景及意义 1
二、内容简介 6
(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6
(二)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飞跃——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18
(三)认识运动的推移和发展 31
(四)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38
(五)结论 42
《矛盾论》辅导材料 45
一、历史背景及意义 45
二、内容简介 47
(一)两种宇宙观 49
(二)矛盾的普遍性 58
(三)矛盾的特殊性 63
(四)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72
(五)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80
(六)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90
(七)结论 92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辅导材料 95
一、历史背景及意义 95
二、内容简介 98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98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110
(三)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 120
(四)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 134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辅导材料 143
一、历史背景及意义 143
二、内容简介 144
(一)必须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进行经常的、艰苦的社会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教育 144
(二)知识分子上的改造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极大的问题 150
(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开展灭资兴无斗争,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方针 160
哲学名词解释 176
哲学 176
宇宙观 177
一元论、二元论 177
唯物论 178
唯心论 177
辩证唯物论 180
细胞学说 181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181
达尔文进化论 182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182
天体演化学说 183
认识论 184
反映论 184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了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185
感觉 186
印象 186
思维 186
概念 187
判断 187
推理 187
逻辑(理论) 188
“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它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非瞎说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188
“自在的阶级”与“自为的阶级” 190
经验 190
经验论 191
唯理论 191
主观能动性 192
规律 192
飞跃 192
“知”和“行”的关系 193
唯名论 194
唯实论 195
唯心论的先验论 195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96
“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论 197
庸俗唯物论 198
唯我论 199
唯意志论 199
怀疑论 200
宿命论 200
神秘主义 200
经验批判主义(马赫主义) 200
实用主义 201
语义哲学 202
绝对主义 202
相对主义 203
“自在之物”和“为我之物” 204
“此岸性”和“彼岸性” 204
绝对观念 205
辩证法 205
两点论 206
对抗 206
质和量,度 206
范畴 208
个别和一般 208
平衡和不平衡 209
烦琐哲学 209
诡辩论 209
折衷主义 210
绝对和相对 211
形而上学 211
庸俗进化论 212
古代辩证法 212
“运动本身就是矛盾” 213
“人的内部无限的认识能力与此种认识能力仅在外部被局限的而且认识上也被局限的个别人们身上的实际的实现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在人类世代的无穷的——至少对于我们,实际上是无穷的——连续系列之中,是在无穷的前进运动之中解决的” 214
第三等级 214
机械唯物论 215
均衡论(平衡论) 215
均势、有常、疑聚 216
“合二而一”论 216
历史唯物论 217
历史唯心论 218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219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19
生产的社会性和占有制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 220
自由…资本义和帝国主义 221
国家 221
社会革命 222
社会意识形态 223
“综合经济基础”论 223
人性论 225
唯生产力论 226
国防哲学 227
赫拉克利特 228
德谟克利特 228
柏拉图 229
亚里斯多德 230
伊壁鸠鲁 231
卢克莱茨 231
笛卡尔 232
斯宾诺莎 232
培根 233
洛克 234
霍布士 235
爱尔维修 236
拉美特里 236
狄德罗 237
霍尔巴赫 237
贝克莱 238
休谟 238
康德 239
黑格尔 240
费尔巴哈 240
杜林 241
马赫 241
毕尔生 242
托洛茨基 242
布哈林 243
德波林 243
波格丹诺夫 244
老子 244
孔子 245
孙子 246
墨子 247
孟子 248
庄子 248
荀子 249
韩非 250
董仲舒 251
王充 252
范缜 253
韩愈 254
柳宗元 254
刘禹锡 255
程灏、程颐 255
王安石 256
朱熹 257
陆九渊 258
王阳明 259
王夫之 260
戴震 261
洪仁玗 262
洪秀全 263
康有为 263
谭嗣同 263
严复 264
章太炎 265
孙中山 266